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晓新

作品数:26 被引量:151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护理
  • 10篇骨科
  • 5篇关节
  • 4篇骨折
  • 3篇压疮
  • 3篇实习护生
  • 3篇术后
  • 3篇踝关节
  • 3篇踝关节骨折
  • 3篇康复
  • 3篇护理体会
  • 3篇护生
  • 3篇骨折患者
  • 3篇关节骨折
  • 2篇带教
  • 2篇医疗器械
  • 2篇疼痛
  • 2篇器械
  • 2篇踝关节骨折患...
  • 2篇理学

机构

  • 21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苏州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沈阳医学院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24篇刘晓新
  • 10篇董桂秋
  • 6篇代丽
  • 5篇刘姚
  • 4篇丁芸
  • 4篇刘进炼
  • 2篇张旦红
  • 2篇朱桂菊
  • 2篇关雪
  • 2篇戴雯
  • 2篇王亚娜
  • 1篇李丽
  • 1篇方岁妹
  • 1篇朱伦庆
  • 1篇徐勇
  • 1篇谭伟
  • 1篇刘雅玲
  • 1篇程敏
  • 1篇张叶松
  • 1篇陈筱粼

传媒

  • 6篇中西医结合护...
  • 3篇护理实践与研...
  • 2篇当代护士(中...
  • 2篇当代护士(下...
  • 1篇哈尔滨医药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齐鲁护理杂志
  • 1篇沈阳医学院学...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护理研究(下...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循证护理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18
  • 5篇2017
  • 9篇2016
  • 4篇2015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BAR沟通模式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7年
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对实习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10月在本科实习的护生166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带教方法,实验组在传统带教方法的基础上引入SBAR沟通模型。两组护生分别进行临床带教前、后的理论考核、临床沟通能力及评判性思维态度的调查。结果两组护生在临床带教后的理论考核成绩均高于临床带教前,且经临床带教后实验组的理论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护生的临床沟通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SBAR沟通模式应用于临床带教中,有利于提升护生的知识掌握度、临床沟通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可进一步在其他临床科室推广使用。
董桂秋刘晓新关雪
关键词:临床带教评判性思维
阶梯式强化健康宣教对提高骨科患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效果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阶梯式强化健康宣教对改善骨科住院患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9月骨科新入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宣教,观察组运用阶梯式强化护理方案进行健康宣教。观察2组健康宣教第1、2、3、4、5天相关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宣教第5天,观察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梯式强化健康宣教能够显著提高骨科患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
代丽刘晓新董桂秋刘姚
关键词:骨科疾病认知
聚酯泡沫敷料在骨科医疗器械下方压疮预防中的应用被引量:24
2015年
[目的]应用聚酯泡沫敷料预防骨科医疗器械下方压疮的效果分析。[方法]将240例使用骨科医疗器械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方法预防压疮,观察组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加用聚酯泡沫敷料,比较两组压疮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骨科医疗器械下方压疮成因进行分析,采用聚酯泡沫敷料保护压疮易发生部位,可有效控制骨科医疗器械下方压疮发生。
刘晓新张旦红朱伦庆
关键词:压疮医疗器械泡沫敷料骨科
骨科病房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骨科病房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价值。方法2016年1月—2017年8月我院骨科病房两个病区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随机各选取120例患者,对照组实施骨科病房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制定完善骨科病房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建立骨科病房部分护理风险评估单、提高骨科病房护理人员素质、充分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完善骨科病房防护措施、实施持续质量管理。结果观察组骨科病房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3%,护理投诉为0.83%,住院时间为(15.37±3.27)天,低于对照组的13.33%、5.83%、(19.36±4.18)天;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7.01±1.34)分,高于对照组的(92.46±4.17)分(P<0.05)。结论通过对骨科病房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与常规护理相比,降低不良事件及护理投诉,缩短住院时间,满意度提升,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
李丽莉刘晓新
关键词:骨科病房住院患者风险管理护理不良事件
分层次规范化培训在骨科病区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次规范化培训在骨科病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0名骨科病区护士进行分层次规范化培训,按不同层次量化培训要求,在护理工作质量(包括护理理论考核、操作技能考核、综合素质考核)和满意度(病人满意度、医师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方面建立评价体系。比较培训实施1年前后各指标得分及教学科研成果,评价培训效果。结果:培训后护理工作质量各项指标均高于培训前(P<0.05),教学科研成果增加。病人和医师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高于培训前(P<0.05)。结论:通过分层次规范化培训,可有效提高骨科病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刘晓新董桂秋丁芸
关键词:护士骨科
45例断指再植术后患者应用超前镇痛的护理体会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探讨断指再植患者术后应用超前镇痛的效果及护理。方法 选取行断指再移植术患者45例,均采用超前镇痛处理并给予疼痛护理干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测量患者住院期间的疼痛程度。结果 经超前镇痛处理和护理干预,45例患者术后3 d疼痛评分,0~3分者40例(88.89%);4~6分者3例(6.67%);7~10分者2例(4.44%)。结论对断指再植患者应用超前镇痛,并实施疼痛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耐受性,促进康复。
代丽刘晓新董桂秋
关键词:超前镇痛断指再植疼痛护理
在骨科实习护生中开展职业防护补偿教育的实践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在骨科实习护生中开展职业防护补偿教育,对其职业防护知识水平和职业损伤的影响。方法:2013至2014年度骨科实习护生未接受过职业防护补偿教育,2014至2015年度护生接受骨科实习前职业防护补偿教育,分别在两届护生骨科实习结束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014至2015年度骨科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知识得分总分高于2013至2014年度护生(P<0.05),而实习期间发生职业损伤人次数量明显低于2013至2014年度护生(P<0.01)。结论:加强护生职业防护补偿教育,能提高临床实习护生的职业安全知识和防护能力,降低其职业损伤的发生。
董桂秋刘晓新关雪刘雅玲
关键词:骨科护理学生补偿教育
临床实习护生自我同情和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调查临床实习护生自我同情和领悟社会支持现状,并分析二者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同情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苏州市3所三级医院552名临床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临床实习护生自我同情总均分(3.20±0.61)分,社会支持总均分(5.81±1.13)分,两者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之间呈正相关(r=0.485,P<0.01);分层回归分析显示,领悟社会支持(家庭支持和朋友支持)可独立解释临床实习护生自我同情21.5%的总变异(△R2=0.215,P<0.01)。结论临床实习护生自我同情处于中等水平,领悟社会支持程度是影响其自我同情水平的重要因素。
董桂秋刘晓新程敏张旦红
关键词:职业教育自我社会支持
红外线疗法联合银离子抗菌敷料在骨科创伤后压力性损伤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红外线疗法联合银离子抗菌敷料在骨科创伤后压力性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6月1日~2020年6月30日收治的85例骨科医疗器械所致创伤后压力性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红外线疗法联合银离子敷料;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局部炎症消退时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消退时间、治疗前后压力性损伤愈合情况[采用压疮愈合计分量表(PUSH)]。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局部炎症消退时间、SIRS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干预后7、14、28 d的PUSH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将红外线疗法联合银离子抗菌敷料应用于骨科创伤后压力性损伤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创面愈合,缩短患者创面及全身炎症反应持续时间。
刘晓新刘进炼刘姚沈靖宇
关键词:红外线疗法
早期院后精细化管理方案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早期院后精细化管理方案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骨科行髋关节置换术的出院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取定期医师门诊复查和电话随访的常规回访管理方式;选择2020年1—10月骨科行髋关节置换术的出院患者30例为观察组,在常规回访管理方式的基础上实施早期院后精细化管理方案。干预至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洗澡、如厕、平地行走和上下楼梯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院后精细化管理方案能有效改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刘晓新凌芳杨惠花朱桂菊刘进炼李丽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康复生活质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