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其飞

作品数:10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骨质
  • 7篇骨质疏松
  • 6篇骨折
  • 5篇多态
  • 5篇多态性
  • 5篇疏松性
  • 5篇老年
  • 5篇骨密度
  • 5篇骨质疏松性
  • 5篇骨质疏松性骨...
  • 4篇基因
  • 3篇老年性
  • 3篇骨质疏松症
  • 3篇标志物
  • 2篇细菌
  • 2篇细菌谱
  • 2篇菌谱
  • 2篇基因多态性
  • 2篇骨髓炎
  • 2篇骨髓炎患者

机构

  • 10篇北京大学首钢...
  • 1篇淄博市中心医...

作者

  • 10篇张光武
  • 10篇王其飞
  • 5篇刘家帮
  • 4篇李冬
  • 4篇张昆
  • 4篇张清华
  • 4篇薛涛
  • 3篇贾俊秀
  • 2篇刘正
  • 2篇孙哲
  • 1篇吴四军
  • 1篇姚洪春
  • 1篇唐冲
  • 1篇宫雁冰
  • 1篇王占国

传媒

  • 3篇中国骨质疏松...
  • 2篇中华骨质疏松...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TH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基因rs1459015位点多态性与北京地区汉族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骨密度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北京地区无亲缘关系的汉族人群,其中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折组)127例,非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对照组)145例。采用SNaPshot法检验PTH基因多态性,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腰椎L2~4、股骨近端的neck、Ward’s三角、troch和total骨密度,计算两组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分析骨折组和对照组各部位骨密度差异以及骨折组PTH基因多态性与各部位骨密度的关系。结果骨折组A、G等位基因频率19.7%、80.3%,对照组A、G等位基因频率18.6%、8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A、AG、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9%、31.5%、64.6%和3.4%、30.3%、6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各部位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除neck骨密度差异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中GG基因型腰椎骨密度均高于AA、AG基因型(P>0.05)。与AA、GG基因型相比,骨折组AG基因型髋部骨密度较高(P>0.05)。结论PTH基因多态性rs1459015位点与北京地区汉族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密度不相关。
王其飞薛涛张清华张昆王占国阚金富李冬张光武
关键词:多态性骨质疏松骨密度骨折
CD40基因rs1883832多态性与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CD40基因rs1883832多态性与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代谢标志物和骨密度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183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折组)和163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对照组)。采用SNa Pshot法进行SNP分型,化学发光法测定骨代谢标志物PINP和β-CTX水平,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腰椎L2-4和髋部骨密度。分析两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有无差异,并分析两组rs1883832基因多态性与骨代谢标志物和各部位骨密度的关系。结果对照组基因型频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P>0.05)。骨折组和对照组A、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0.3%、69.7%和32.2%、67.8%(P>0.05);两组AA、AG和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1.5%、37.7%、50.8%和10.4%、43.6%、46.0%(P>0.05)。骨折组骨转换标志物水平高于对照组而各部位骨密度低于对照组;两组AA基因型各部位骨密度均低于AG、GG基因型(P>0.05)。结论未发现CD40基因rs1883832多态性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代谢标志物和骨密度存在相关性。
贾俊秀王其飞张清华刘家帮李沼张光武关振鹏
关键词:多态性骨质疏松骨密度骨转换标志物骨折
甲状旁腺素基因rs1459015多态性与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代谢标志物的相关性被引量:11
2017年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老年性骨质疏松症(senile osteoporosis,SOP)的发病率逐年升高[1],预计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1亿[2],其中将有25%-70%患有骨质疏松。轻微创伤即可导致SOP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后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相关文献报道患者髋部骨折后1年内病死率高达20%[3]。
王其飞郑繁荣孙哲张光武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骨折患者骨代谢标志物多态性
骨质疏松症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2016年
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髋部骨折可威胁患者生命.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研究结果表明其发生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特别是与一些基因位点的突变有关.目前研究显示骨质疏松相关基因有100多种,其中研究较多的是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雌激素受体(ER)基因、Ⅰ型胶原基因、白细胞介素-6基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LRP5)基因、载脂蛋白E基因、护骨素基因等.现对热点基因和新发现的基因进行综述,加深对该病的认识,为未来骨质疏松的精准治疗提供依据.
王其飞张光武
关键词:骨质疏松基因骨密度
老年髋部骨折后对侧再骨折相关风险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后再发对侧髋部骨折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再发对侧髋部骨折相关风险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85例,其中35例再发对侧髋部骨折患者为观察组,其余1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类型、骨皮质指数及内科并发症,分析对侧髋部再骨折的发生率及再骨折时间间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骨折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侧髋部再骨折的发生率为5.2%;再骨折时间间隔为(2.91±2.16)年;观察组骨皮质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高血压和心脏疾病患病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皮质指数下降及内科并发症增多是老年髋部再骨折的不利因素,初次骨折后应积极进行抗骨质疏松和内科并发症治疗,同时强调骨折后3年内的防护,以预防对侧髋部再骨折发生。
郑繁荣王其飞贾俊秀薛涛李冬刘家帮张光武
关键词:骨质疏松
CYP11A1基因rs900798位点多态性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密度相关性的研究
2018年
老年骨质疏松症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和骨折风险增加为特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是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危害极大,髋部骨折后一年内死亡率高达20%。文献报道,CYP11A1基因rs900798位点与芳香酶抑制剂治疗的绝经女性骨量丢失相关,表明该位点影响骨代谢过程。而目前国内外少有关于该位点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关系的相关报道。
王其飞孙哲郑繁荣贾俊秀唐冲张光武
关键词:老年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性骨折A1基因骨密度位点多态性芳香酶抑制剂
骨髓炎患者治疗过程中细菌谱及耐药性变化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骨髓炎患者治疗过程中病原菌的分布、耐药性变化,指导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 71例骨髓炎患者的106个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阳性标本做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并对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检出113株病原菌,革兰阳性细菌62株(54.9%),革兰阴性细菌51株(45.1%);有2种或2种以上致病菌占标本例数的40.0%。前5位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5.4%)、大肠杆菌(8.8%)、铜绿假单胞菌(8.8%)、粪肠球菌(7.1%)、阴沟肠杆菌(7.1%)。革兰阳性细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替考拉宁100.0%敏感,对利奈唑胺的敏感度为97.2%;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7.4%、92.3%、70.0%。革兰阴性细菌中大肠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配能100.0%敏感,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复方磺胺完全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多黏菌素敏感度为100.0%,对氨苄西林、复方磺胺、四环素、氯霉素、头孢唑啉完全耐药。结论在治疗过程中骨髓炎的混合感染比例较高,革兰阳性细菌比例上升,耐药性增加,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张清华刘家帮阚金富李冬张昆薛涛王其飞张光武
关键词:骨髓炎抗菌药细菌谱耐药性
男性骨密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Meta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探究男性骨密度改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首先根据研究的目的制定检索策略,利用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信息资源系统、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等检索截至目前已发表的相关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数据的提取,利用Review Manager 5.3Meta分析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5篇文献,包含骨密度降低组(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325名患者,对照组259名患者。Meta分析显示5项研究之间的异质性检验结果为I^2=62%,Chi^2=10.56,P=0.03,说明各研究之间存有异质性,因此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合并后的效应量为OR=1.79,95%CI为(0.79,4.03),P=0.16;经灵敏度分析剔除1篇样本量较小的研究后,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I^2=35%,Chi^2=4.64,P=0.20,表明各研究之间的异质性较小并且可以接受,因此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合并后的效应量为OR=1.22,95%CI为(0.76,1.96),P=0.41,最后所得的合并效应量与样本量较小的研究删除之前的合并效应量相比,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此次Meta分析的结果比较稳定。结论男性骨密度的降低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孙哲刘正王其飞张光武
关键词:骨密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META分析
CYP11A1基因多态性与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CYP11A1基因rs900798位点多态性与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骨转换标志物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121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折组),114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对照组)。骨折组中胸椎骨折、腰椎骨折、胸腰椎骨折、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肱骨近端骨折和桡骨远端例数分别为32例、40例、3例、19例、20例、4例和3例。采用SNa Pshot法进行SNP分型,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浓度。计算两组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并分析骨折组CYP11A1基因多态性与PINP、β-CTX的关系。结果两组rs900798位点等位基因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骨折组和对照组G、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0.1%、59.9%和38.2%、6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GG、G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4.9%、50.4%、34.7%和13.2%、50.0%、3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和对照组血清PINP、β-CT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中GG、GT、TT基因型的PINP、β-CT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P11A1基因rs900798位点多态性与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血清PINP、β-CTX无相关性。
王其飞刘正刘家帮宫雁冰吴四军姚洪春张昆薛涛张光武
关键词:多态性骨质疏松骨转换标志物
骨髓炎患者治疗过程中细菌谱及耐药性变化分析
骨髓炎是指化脓性细菌感染骨髓、骨皮质和骨膜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是临床医生的治疗骨髓炎的依据之一.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71例骨髓炎患者,男66例,女5例;最小年龄14岁,最...
张清华刘家帮阚金富李冬张昆王其飞张光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