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松
- 作品数:6 被引量:66H指数:4
- 供职机构: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影响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因素分析被引量:23
- 2018年
-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因素。方法选取入院行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的患者600例,根据临床症状发生至开始腹腔镜手术时间间隔分为A组、B组、C组,每组各200例,三组手术时间分别为症状发作48h内和48h后、行抗感染及对症支持等保守治疗至症状缓解1~2周,记录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中转开腹率,并将中转开腹患者117例纳入观察组,其余483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量与A、C组比较均明显较高(P<0.05);A组中转开腹率、并发症发生率均较B、C组低(P<0.05);观察组体温、白细胞计数、胆囊壁厚度、手术时间、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胆囊肿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手术时机、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是影响患者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发作后48h内是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最佳时机,白细胞计数、手术时机、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是影响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综合考虑提高腹腔镜手术成功率。
- 唐梅邓天芝陈忠礼伍松
- 关键词: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时机中转开腹
- 肝动脉灌注(TACE)术后使用小牛脾提取物对晚期肝癌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小牛脾提取物辅助肝动脉灌注(TACE)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15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75例。对照组接受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术后配合护肝等一系列对症处理,观察组接受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的同时使用小牛脾提取物辅助治疗。结果:观察组的CD3+、CD4+、CD4+/CD8+以及NK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VEGF、APF、ICAM-1均低于对照组VEGF、APF、ICAM-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躯体功能分、认知功能分、整体生活质量分、角色功能分、情绪功能分均高于对照组躯体功能分、认知功能分、整体生活质量分、角色功能分、情绪功能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牛脾提取物辅助肝动脉灌注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可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唐梅邓天芝陈忠礼伍松
- 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分析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8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病历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对比分析两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1)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肠黏连肠梗阻和1例胆总管残余结石,并发症发生率为5%;对照组中胆瘘、皮下气肿以及切口感染各1例,同时肠黏连肠梗阻以及胆总管残余结石各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应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并发症少、疗效好、出血量少、经济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唐梅邓天芝陈忠礼伍松
- 关键词:腹腔镜纤维胆道镜肝外胆管结石
- 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胆汁性腹膜炎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开腹胆囊切除术(OC)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胆汁性腹膜炎患者机体内炎症性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分析136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入选者随机分成观察组(LC治疗)和对照组(OC治疗)两组,每组6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及手术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炎性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各炎性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OC相比,LC可有效降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胆汁性腹膜炎患者的炎性反应,有助于患者快速建立免疫防御系统.
- 王峰李正平罗道蕴付宁伍松
- 关键词:腹膜炎
- 超声引导PMCT联合阿帕替尼治疗转移性肝癌的临床评价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微波热凝肝癌损毁术(PMCT)联合阿帕替尼治疗转移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转移性肝癌患者4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接受PMCT治疗,观察组接受PMCT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检测两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水平。结果术后1个月,两组血清VEGF和MMP-9的含量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疾病控制率以及术后3和6个月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PMCT治疗转移性肝癌安全、有效,联合阿帕替尼可能在控制疾病进程及延长患者生存周期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阿帕替尼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有关。
- 伍松杨志明张君莉马明坤罗道蕴莫程陈
- 关键词:肝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
- 胆总管结石患者胆汁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7
- 2018年
-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患者胆汁病原菌的分布特点以及耐药性的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合并胆道感染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逆行内镜胰胆管造影(ERCP)并抽取胆汁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耐药性实验,评价分析胆汁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情况。结果:160例患者中有117例(73.13%)检出病原菌,共培养出病原菌130株,其中有13例患者为两种病原菌同时感染。革兰阴性菌有95株(73.08%)、革兰阳性菌有31株(23.85%)、真菌有4株(3.08%)。比例由高到低的前六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屎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粪肠球菌。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美罗培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等三四代头孢菌素耐药率较低,对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氨苄西林等耐药率较高。革兰阳性菌对替拉考宁、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耐药率较低,对四环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氨苄西林等耐药率较高。真菌对酮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等耐药率较低,对两性霉素B耐药率较高。结论:胆总管结石患者胆汁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各病原菌对各种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的耐药性,因此在临床治疗时应参考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合理选择治疗药物。
- 邓天芝陈晓梅龙洪航伍松唐梅杨志明
-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胆道感染病原菌分布抗菌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