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鹏宇
- 作品数:7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艺术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迎向日光的实践——智嘎寺医学院——空间的延续和反转
- 2015年
- 对地域性的批判的理解来自无地域性的思维图解,本文将陈述智嘎寺医学院建筑设计的思维过程和施工现状,揭示这样一种结构性思维:无地域性的概念以及概念的地域性的物质化表现。其中概念所延伸的一个普遍的核心讨论为(图1):经由变化身份的个体,组成的不同群组,根据其内部结构秩序要求相应的空间形态,以达成个体间分享和占有空间的协议。在事件发生的过程中,群组从一个空间释放于另外的空间,群组的组成个体通过其身份变化,产生新的群组结构。群组的变易影响和决定了容纳其事件展开的、作为其框架的空间及其关系。在本项目概念的研究中,我们尝试寻找群组变易和其所需求的一系列的序列空间集合所共享的核心规定一"延续和反转"一无地域性图解(图1中的common structure),在此基础上,相应的结构体(structure)应运而生,以回到自然的方式触碰场地,批判性地利用地域性的自然限制力(resistance force),物化为具体形态,从而界定出容纳事件的空间。
- 郭鹏宇于萌
- 关键词:群组仪式空间秩序
- 蠹鱼与野人:王世贞两种艺术鉴藏理想的空间实践——以弇山园为中心的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弇山园位于江苏太仓,为明代中叶的文坛领袖王世贞的私家园林。王世贞醉心于艺术鉴藏,其弇山园作为勾连"世俗世界"与"美学世界"的表征与具体化,是王世贞在仕隐出处之际,进行艺术鉴藏活动的重要场所。文章将以弇山园为例,研究王世贞理想园居的塑造过程,挖掘其甘做"蠹虫",又兼得"野人"的园居理想与艺术鉴藏观。弇山园实体空间的营造,映射出其理想的艺术收藏与交游活动。
- 朱燕楠郭鹏宇
- 关键词:野人
- 走向综合的类型学——第三类型学和形态类型学比较分析被引量:15
- 2017年
- 第三类型学、形态类型学以及我们当代的建筑和城市环境,三者之间共享着一些相似的历史条件以及相关的类型方法。本文将从类型学的角度,分析对比类型和类型形式在不同历史语境中面对其规定所呈现的具体理论模型,并寻求类型学的当代启示。首先,在历史语境中,概述安东尼·维德勒提出的第三类型学和安妮·凡尔纳·穆东之形态类型学;继而从其写作背景与历史使命、建筑与城市观点以及类型等角度进行对比,综述其局限性和潜能;最后,返回到我国当今城市转型时期的语境与类型学方法自身,提出第三类型学和形态类型学留给我们的启示,即扩展认识城市形态的工具,走向处理建筑和城市问题的综合的类型方法。
- 郭鹏宇丁沃沃
- 图像、文字与社会空间:《渊明归隐图》与《归庄图》的范式重构被引量:2
- 2017年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叙事情境在书画史上曾存在多个版本的图像演绎,并在文本、图像与社会背景之间暗含多个层次的映射。本文以宋代李公麟《渊明归隐图》册与元代何澄《归庄图》卷为案例,剖析二者在文本、图像和社会背景之间的深层结构关联——时空秩序的重建与归隐思想的现实性表达,并以此指向其不同社会背景之下的个人诉求。
- 朱燕楠郭鹏宇
- 关键词:图像文字社会空间
- 从离薋园到弇山园:王世贞的艺术交游与园居图景之形塑被引量:3
- 2018年
- 离薋园与弇山园为王世贞里居太仓时所修建的两座私家园林。画家尤求、钱穀被委托绘制《离薋园图》与《小祗园图》,以图纪史的方式记录王世贞的园林图景与艺术交游的雅事。本文试图通过考察王世贞园居图景的形塑过程,即对两个园林的交游形式及建造过程展开讨论,挖掘王世贞在政治失意后意求躲避喧嚣、隐居山林的个人期许。
- 朱燕楠郭鹏宇
- 集群建筑类型和村落形态研究——以山西阳城上庄村为例被引量:8
- 2017年
- 以关注集群类型的形态类型学为平台,从根植于村落日常生活的集群建筑类型切入,用形态事实—上庄村形态演变,澄清集群类型在村落形态结构演变过程中的意义,以期为村落复兴提供理论参照。
- 郭鹏宇丁沃沃
- 关键词:城市形态学
- 大众趣味与图式演绎:改琦与晚清《红楼梦》仕女绘画探析被引量:5
- 2018年
- 仕女画家改琦所绘《红楼梦图咏》创造了晚清以来《红楼梦》仕女绘画的流行图式,并成为后世刊行《红楼梦》仕女绘画的母本。改琦所绘《红楼梦图咏》的版本、收藏情况可知其受众群体与社会流转情况;以及晚清以来《红楼梦》仕女插图对改琦仕女人物绘画的传承与再创造,从而折射出新贵阶层中大众趣味的兴起。
- 朱燕楠郭鹏宇
- 关键词:改琦仕女画大众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