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宁
- 作品数:11 被引量:122H指数:6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商学院数量经济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吉林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资本账户开放度、货币政策独立性与汇率制度选择:三元悖论还是二元悖论?
- 现有关于资本开放的研究多聚焦于资本项目自由化、利率及汇率市场化顺序的探讨,却忽视了资本开放顺序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实际上,实现资本项目自由化的同时能否保持货币政策逆周期调控的效力,决定了货币当局对危机的反应能力,更是...
- 刘金全张菀庭徐宁
- 关键词:资本账户开放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制度二元悖论
- 文献传递
- “低增长、低通胀”驱动了我国宏观经济杠杆率的快速上升吗
- 宏观杠杆率方程的估计结果显示,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与宏观杠杆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并且在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增速放缓和通货膨胀率下降对宏观杠杆率的驱动能力大幅增强,这意味着当前阶段"低增长、低通胀"的经济格局驱动了我国...
- 刘金全陈德凯徐宁
- 我国货币中介指标有效性的实时对比——兼论社会融资规模的适用性被引量:5
- 2018年
- 本文采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TVP-VAR)比较分析货币供给量、社会融资规模和名义利率这三种货币政策工具对金融稳定、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就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层面而言,名义利率是较为有效的政策工具,而社会融资规模在2011年以前无法对通货膨胀进行有效调整,但是在现阶段对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调控效果已明显上升,说明社会融资规模的有效性正在逐步提高。就金融稳定层面而言,社会融资规模对金融稳定的调控效果要明显优于政策利率,并已逐渐成为政府和央行平抑金融波动的主要手段。然而需要指出,由于名义利率、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对不同经济行为的调控效果各有差异,并不存在占优选择,因此中央银行在现阶段的政策调整过程中仍要高度重视统筹兼顾,采取混合型政策操作来平抑不同类型的经济冲击和经济波动。
- 李玉蓉徐宁
- 关键词:社会融资规模经济增长通货膨胀金融稳定
- 理解我国名义利率传导机制有效性的时变特征——基于DSGE模型的理论分析与TVP-VAR模型的实证检验被引量:11
- 2017年
- 文章采用DSGE模型与TVP-VAR模型对"利率调整→股价修复→经济复苏"这一政策传导路径的有效性进行理论模拟与计量检验,结果发现:理论上,名义利率调整可以有效平抑资产价格波动进而带动投资增加,从而稳定实体经济增长,但在实际传导过程中,各变量对利率变动和股价变动的反应却较为缓慢。此外,名义利率调整对股票价格的短期效应较为显著,而股价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却是一个缓慢过程,两者对比鲜明,这从根本上揭示了虚拟经济变化较快而实体经济复苏缓慢的内生机理。因此,我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应理性看待现阶段的实体经济下行风险,这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和经济行为的良性指引作用已经失效,而是由于实体经济对政策调整的反应通常具有一定的时滞。
- 徐宁刘金全于洋
- 关键词:名义利率DSGE模型
- 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迁移性检验——基于PLSTR模型的实证研究被引量:26
- 2016年
- 本文利用PLSTR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在农村金融发展初期,提高资金利用效率能够有效拉动农业经济增长,但提高农村金融相关率会对农业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抑制效应;而当农村金融相关率超过门槛水平后,提高农村金融相关率则能够显著促进农业经济增长,表明二者的作用机制会随着普惠金融的推进而不断演变。因此,政府和财政部门在支农政策选择上要确保有的放矢,清晰判断不同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采取不同的支持策略,进而构建更具包容性的农村金融体系,为"新常态"时期内的宏观经济发掘新的增长点。
- 刘金全徐宁刘达禹
- 关键词:农村金融发展农业经济增长金融相关率
- 中国通货膨胀成本的非对称性与货币政策动态调控模式研究被引量:20
- 2015年
- 本文对我国通货膨胀成本的非对称性以及货币政策的惰性特征进行了检验和识别,发现中央银行具有明显的规避通货紧缩偏好,但其货币政策调控不存在明显的惰性区域。本文采用理性预期框架下的TVP-S-VAR模型测度中央银行在不同宏观背景信息下的利率调控规则。结果发现,中央银行在通货紧缩时期的政策调控力度将显著增强,而就新常态时期内的货币政策调控而言,其更加注重货币政策的持续性,坚持"总量平衡、适度从紧、适时微调、定向着力"的货币政策调控方针,从而为经济增速托底,也给经济结构全面升级和改革留出必要的时间。
- 刘金全刘达禹徐宁
- 关键词:货币政策规则
- 资产价格错位与货币政策规则——基于修正Q理论的重新审视被引量:21
- 2017年
- 本文首先对经典的"托宾Q"理论进行修正,将资产的基础价值与投机价值进行分离,继而将含有资产基础价值的前瞻性利率规则引入DSGE分析框架,并对"名义利率调整→资产价值修复→实体经济复苏"这一问题展开必要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名义利率调整能够有效促进资产价值修复,进而拉动实体经济复苏。而近期我国资本市场活跃,但实体经济复苏缓慢的根本原因则在于实体经济周期与金融周期的错配;此外,我们仍不应忽视资产价格巨幅波动给金融体系稳定性带来的不利影响,货币当局应高度重视事前的政策疏导,以防投资者对中央银行的政策调整进行过度解读。
- 刘金全徐宁刘达禹
- 关键词:资产价格货币政策规则
- 资本账户开放度、货币政策独立性与汇率制度选择:三元悖论还是二元悖论?被引量:17
- 2018年
- 现有关于资本开放的研究多聚焦于资本项目自由化、利率及汇率市场化顺序的探讨,却忽视了资本开放顺序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实际上,实现资本项目自由化的同时能否保持货币政策逆周期调控的效力,决定了货币当局对危机的反应能力,更是一国能否开放资本账户的关键条件。有鉴于此,文章首先采用状态空间模型测量出中国的实际资本开放度,随后利用引入含有交互项的回归模型评价不同汇率制度下,资本账户开放度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差异,主要得出以下三点结论:第一,汇率制度变迁不会动摇资本开放对于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因此汇率市场化和资本项目自由化不存在必然的先后顺序;第二,考虑近期全球避险情绪高涨,现阶段二元悖论与中国经济的实际运行状况更加吻合;第三,受国际不稳定因素影响,近期不宜加快资本账户开放,这可能会诱发产出调控失灵、资本泡沫膨胀以及系统性金融风险。
- 刘金全张菀庭徐宁
- 关键词:资本账户开放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制度二元悖论
- 美联储加息预期会引起我国资产价格波动吗?——基于汇率传导路径的经验证据被引量:14
- 2016年
- 以美联储加息预期和近期的人民币汇率波动为背景,以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为桥梁,采用TVP-VAR模型探究了"美联储利率调整→人民币汇率变动→资产价格波动"这一传导路径的有效性。结果发现:美联储宣布加息后,中国汇股两市会逐渐形成"人民币贬值→资产价格重置→我国股票抛售→资产价格下跌→外国资本流出→人民币再次贬值"的阶段性特征,但这一影响不具有长期效应。为此,中国政府应该在短期内高度重视美联储加息,通过加强外汇储备管理和金融市场监管来平抑短期内的汇股两市波动;而在长期内,政府仍应有计划有节奏的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与钉住单一美元脱钩,提升人民币政策的独立性,从而在根本上稳定汇率波动并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 刘金全徐宁刘达禹
- 关键词:资产价格
- “低增长、低通胀”驱动了我国宏观经济杠杆率的快速上升吗被引量:4
- 2018年
- 宏观杠杆率方程的估计结果显示,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与宏观杠杆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并且在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增速放缓和通货膨胀率下降对宏观杠杆率的驱动能力大幅增强,这意味着当前阶段"低增长、低通胀"的经济格局驱动了我国宏观经济杠杆率的快速上升。而脉冲响应函数的结果显示,经济增速提高和通货膨胀率上升在短期和中期均具有显著的"去杠杆"作用,并且在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增长冲击在短期内的"去杠杆"作用大幅增强。此外,当前阶段经济增长冲击对宏观杠杆率的影响速度最快,短期影响程度最大,且长期中副作用最小;而通货膨胀冲击的影响效应虽然有些许减弱,但长期中"加杠杆"幅度也最小。可见,当前阶段通过促进经济增长、提高通货膨胀率来降低宏观杠杆率确实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方式。
- 刘金全陈德凯徐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