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飞
- 作品数:12 被引量:39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对外合作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中国科学院学部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的学术影响及其作用被引量:3
- 2020年
- 基础研究是原始创新的源泉,加强基础研究,前瞻未来科学发展方向,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是新时代国家对中国科学院学部发挥学术引领作用的新要求。中国科学院学部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工作旨在探索各学科内在发展规律,前瞻各学科中长期发展趋势,把握新兴和交叉学科发展方向,明确科学前沿和重大科学问题,指导我国相关学科发展。文章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学部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工作的基本情况,并通过文献调研和问卷调查分析了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工作的实施效果与影响。研究表明,中国科学院学部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工作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政策影响和学术影响,在夯实我国学科基础、优化科技布局、促进人才培养、增进学术交流、推动科技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等方面均作出了积极贡献。
- 李鹏飞马新勇沙小晶杜鹏岳名亮欧桂燕禾雪瑶马廷灿
- 关键词:中国科学院学部社会作用
- 蒙古杭爱山地区奥陶-泥盆纪岩浆作用:对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古生代构造演化的制约
- 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位于中亚造山带的东部,其形成演化影响着整个中东亚的大地构造格局。目前一般认为蒙古-鄂霍茨克洋在中生代俯冲消亡,西伯利亚与蒙古-华北地块完成拼贴形成西起蒙古杭爱山东到鄂霍茨克海的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但...
- 令佳琪李鹏飞
- 关键词:泥盆纪岩浆作用中生代
- 康马穹窿构造变形与40Ar/39Ar热年代学研究:对北喜马拉雅穹窿带成因机制的指示意义
- 喜马拉雅造山带是印度和欧亚大陆碰撞的产物,是探究陆-陆碰撞造山作用的天然实验室。该造山带北部产出近东西向展布的片麻岩穹窿带,记录了印度和欧亚大陆碰撞及碰撞后地壳变形和造山过程方面的丰富信息。目前,针对北喜马拉雅片麻岩穹窿...
- 李震李鹏飞
- 关键词:北喜马拉雅热年代学
- 中国科学院学部组织科技伦理研究的经验与借鉴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意义]随着新兴科技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和影响力的增强,科技与传统伦理价值之间的冲突日益凸显,如何进行新兴科技的伦理治理,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诉求。在此背景下,中国科学院学部在加强科技伦理制度化建设、推动科技伦理规范治理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本文对学部组织科技伦理研究的经验进行介绍,以期为我国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方法/过程]本文对中国科学院学部科技伦理研究工作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分析中国科学院学部科技伦理项目的研究方式,总结科技伦理研究的主要成果产出,系统梳理中国科学院学部在科技伦理研究项目选题立项、中期管理和成果管理的主要管理经验。[结果/结论]本文对中国科学院学部科技伦理研究工作的意义进行研究分析,提出推动我国科技伦理工作的未来展望,包括加强科技伦理的普及与教育、多形式展示学部科技伦理研究成果、持续举办科技伦理研讨会以及加强与国际交流合作。
- 刘慧晖鲁晓李鹏飞徐丽娟
- 关键词:科技伦理中国科学院学部
- 精氨酸对初产大鼠胚胎着床与繁殖性能的影响
- 论文研究在妊娠早期日粮中添加精氨酸对初产大鼠胚胎着床和繁殖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分4个试验,选用140只2月龄无交配史的雌性 SD 大鼠,体重220~250g。购入的大鼠经过3d 适应后进入试验期单笼饲养。日粮分别...
- 曾祥芳李鹏飞王凤来王军军印遇龙伍国耀
- 关键词:精氨酸妊娠早期产仔数
- 文献传递
- 基因编辑技术伦理治理探讨
- 2022年
- 以CRISPR为代表的基因编辑技术已经成为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颠覆性技术之一。随着研究和应用不断深入,尤其是该技术用于人类基因的编辑之后,相关伦理问题探讨甚嚣尘上。2013年初,有研究表明基因编辑技术可用于编辑人类干细胞基因和改造整个生物体(斑马鱼),就有学者开始关注到相关伦理问题。2015年,CRISPR/Cas9技术首次应用于人类胚胎编辑,引发基因编辑技术伦理和监管问题的热烈讨论。
- 王慧媛李鹏飞李鹏飞张丽雯徐丽娟范月蕾张丽雯许智宏
- 关键词:伦理治理人类胚胎人类基因伦理问题斑马鱼
- 蒙古国杭爱山地区泥盆纪-石炭纪岩浆作用:来自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的制约
- 2024年
- 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位于中亚造山带中东部,其形成演化与蒙古-鄂霍茨克洋的俯冲消亡密切相关。在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最西端的杭爱山地区,广泛发育泥盆纪-石炭纪增生杂岩,但同时期的岩浆活动却鲜有报道。为此,本研究以杭爱山地区拜德拉格微陆块中的石炭纪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碎屑锆石年代学、微量元素及Hf同位素分析,示踪杭爱山地区岩浆活动历史。研究结果显示,砂岩中的碎屑锆石为典型的岩浆锆石,其U-Pb年龄主要集中在泥盆纪-石炭纪,峰值为~351 Ma,与泥盆纪-石炭纪杭爱-肯特增生杂岩中的碎屑锆石年龄谱相似,指示二者具有相似的物源供给。综合区域地质资料、碎屑锆石微量元素及Hf同位素特征,笔者推测杭爱山地区发育俯冲相关的泥盆纪-石炭纪岩浆岩,其与杭爱-肯特杂岩构成了西向的安第斯型俯冲体系,并为杭爱山地区石炭纪地层提供了物源供给。
- 令佳琪李鹏飞李鹏飞
- 关键词:中亚造山带岩浆弧碎屑锆石
- 基因编辑技术伦理治理探讨被引量:22
- 2021年
- 基因编辑技术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颠覆性技术之一。随着该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医疗健康、农业和食品等领域的应用,相关伦理问题也备受关注。文章概述了近年来涉及伦理问题的基因编辑技术研究和应用进展,重点梳理国际上相关问题的讨论及在伦理治理方面的态度和探索;最后,结合我国对于基因编辑技术人体应用的治理现状,以及近年来的相关讨论和举措,初步提出我国基因编辑技术伦理治理体系建设的建议,以供决策参考。
- 王慧媛李鹏飞徐丽娟张丽雯贺彩红范月蕾于建荣许智宏
- 关键词:CRISPR伦理治理
- 中亚哈萨克斯坦山弯构造形成时限与动力学机制
- 2024年
- 山弯构造作为造山带尺度的弧形或马蹄形构造,控制着造山带的构造样式、岩浆演化、沉积过程及古地理格局。然而,造山带为何发生大规模弯曲形成山弯构造这一科学问题,目前仍困扰着学术界。哈萨克斯坦山弯构造位于中亚造山带西部,涉及约3000 km俯冲带的大规模弯曲,保存着山弯构造形成过程中俯冲带演化方面的连续地质记录,是认知俯冲增生过程中山弯构造形成机制的天然实验室。本文在系统解析中亚造山带西部已有地质、古地磁资料的基础上,探究了哈萨克斯坦山弯构造形成时限与动力学机制,认为哈萨克斯坦山弯构造于晚泥盆世—早二叠世发生弯曲,并推测其早期阶段约120°的弯曲可能受控于准噶尔洋俯冲体系沿走向的不均匀侧向迁移,类似于现今环太平洋地区弧形俯冲带的形成过程,而晚期阶段约60°的弯曲可能是由于西伯利亚、塔里木、东欧克拉通汇聚导致的进一步弯曲。未来工作中,查明哈萨克斯坦山弯构造转折端的变形构造样式,将有助于理解俯冲带大规模弯曲的应变协调机制;而围绕山弯构造南北两翼(中国西天山、西准噶尔地区)及转折端(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湖地区)开展俯冲带侧向迁移方面的研究工作,实现准噶尔洋俯冲体系的4D精细重建,揭示其与造山带弯曲的时空耦合机制,亦将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哈萨克斯山弯构造形成的动力学过程。
- 李鹏飞
- 关键词:中亚造山带地球动力学俯冲带
- 西天山伊犁地块早古生代拼贴:来自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的制约被引量:7
- 2021年
- 西天山伊犁地块记录着中亚造山带构造演化方面的关键信息,前人多认为伊犁地块是一个单独块体,但其西延境外部分对应着多个块体。这些块体在奥陶纪末期完成拼贴,它们之间的缝合带在西天山的延伸部分被晚古生代‒中新生代地层覆盖,但通过境内外地质对比,认为其很可能沿着伊犁地块中部向东延伸,并将伊犁地块划分为南、北伊犁两个块体。目前,对于南、北伊犁地块的拼贴时限缺少精确限定,其是否类似于境外部分于奥陶纪末期完成拼贴仍不清楚。为此,本项研究选取北伊犁地块志留系库茹尔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分析,约束南、北伊犁两个块体的拼贴时限。结果显示,库茹尔组碎屑锆石U-Pb年龄主要集中在早古生代(422~519 Ma),其最年轻峰值432 Ma约束了库茹尔组的最大沉积时代。在对比南北伊犁地块岩浆活动的基础上,发现库茹尔组沉积地层同时接收到了南北伊犁地块的物源供给,表明南北伊犁地块已在库茹尔组沉积前完成拼贴。通过综合解析碎屑锆石及区域岩浆岩锆石Hf同位素数据,发现其在奥陶纪末期同时向富集和亏损的方向演化,与显生宙以来东亚多块体拼贴过程中的Hf同位素演化趋势相似,因而我们将这种ε_(Hf)(t)值扇形演化样式归因于南北伊犁地块的碰撞拼贴,进而约束伊犁地块的拼贴时限在奥陶纪末期。
- 黄惠明李鹏飞李鹏飞令佳琪
- 关键词:中亚造山带碎屑锆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