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翠

作品数:10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故宫博物院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化学工程艺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历史地理
  • 3篇化学工程
  • 2篇艺术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宋代
  • 2篇青瓷
  • 2篇清代
  • 2篇官窑
  • 2篇OCT
  • 2篇冰裂纹
  • 2篇彩瓷
  • 2篇出土
  • 1篇窑址
  • 1篇液相分离
  • 1篇永乐
  • 1篇釉里红
  • 1篇釉面
  • 1篇中间层
  • 1篇乳浊
  • 1篇汝官窑
  • 1篇汝窑
  • 1篇烧制
  • 1篇烧制工艺
  • 1篇饰件

机构

  • 10篇故宫博物院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陕西科技大学
  • 1篇河南省文物考...
  • 1篇杭州市文物考...
  • 1篇景德镇市陶瓷...

作者

  • 10篇贾翠
  • 3篇苗建民
  • 3篇李媛
  • 3篇丁银忠
  • 2篇曲亮
  • 2篇王光尧
  • 2篇李合
  • 2篇侯佳钰
  • 2篇冀洛源
  • 1篇王芬
  • 1篇孔艳菊
  • 1篇冯小琦
  • 1篇陈铁梅
  • 1篇康葆强
  • 1篇雷勇
  • 1篇杨金东
  • 1篇单莹莹
  • 1篇张蕊
  • 1篇孙新民
  • 1篇孙鸥

传媒

  • 3篇故宫学刊
  • 2篇故宫博物院院...
  • 1篇中国陶瓷
  • 1篇南方文物
  • 1篇文物保护与考...
  • 1篇中国文物科学...
  • 1篇东方博物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故宫藏清代挂屏镶嵌玻璃饰件的科学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清代镶嵌器物数量巨大且种类繁多,玻璃是其中一种重要的镶嵌材料。为探讨清代镶嵌玻璃饰件的成分特征和加工工艺,本工作采用微区X射线荧光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等方法,对故宫馆藏清代紫檀木边嵌玉石楼阁挂屏上的6件镶嵌玻璃饰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6件玻璃饰件属于K_(2)O-CaO-SiO_(2)体系,以石英岩引入SiO_(2)作玻璃基体,硝石作助熔剂引入K_(2)O,CaO有方解石和萤石两个主要来源;深蓝色玻璃着色元素为钴,浅蓝色玻璃着色元素为铜,蓝绿色玻璃为铜和铁共同着色,4件玻璃饰件乳浊剂均为CaF_(2);黄色玻璃以铅锡黄为着色剂并乳浊剂。通过显微形貌观察结合档案记载,认为镶嵌玻璃饰件是在熔制好的玻璃块上经过二次加工而成,加工工艺采用了中国古代传统的治玉工艺。研究结果可为清代镶嵌工艺及玻璃制作工艺的研究提供佐证。
张瑜贾翠孙鸥孔艳菊曲亮马泓蛟陈坤龙
清代出土玻璃片的组成分析与来源研究
2024年
清代时我国玻璃生产达到了一个高峰,创造出了多种颜色和器型的把玩玻璃器,但对平板玻璃的关注甚少。本文对清代出土的玻璃片进行了形貌观察和元素分析,发现出土的玻璃片为钠钙玻璃,与清代生产的中国特有的钾钙玻璃组成具有较大不同,比较符合西方玻璃的特征,鉴于清代早期生产平板玻璃的技术并不成熟,推测该样品有可能是清代早期从西方进口的玻璃。
贾翠冀洛源李根
关键词:清代
故宫南大库出土黑地珐琅彩瓷的科学分析和工艺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2014年故宫南大库考古遗址出土了一件被认为是瓷胎画珐琅的雍正黑地彩瓷残件,本文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显微拉曼和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等无损分析方法对该件彩瓷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通过LIBS测定的彩瓷表面的黑色彩料中含硼,符合前人研究中测试的珐琅料的化学组成特征;黑色彩料中的着色元素包括钴、铁和锰,黄色彩料含有的着色元素为锑和锡,红色彩料由金着色,绿色彩料由铜着色。本件珐琅彩瓷可能采用了受西方工艺影响的珐琅料与中国传统低温釉彩相结合的工艺。
贾翠曲亮张蕊冀洛源单莹莹雷勇
关键词:珐琅彩瓷
无损分析方法在宋代冰裂纹青瓷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6年
冰裂纹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釉面装饰,以宋代的汝、官窑冰裂纹釉最为著名。本文旨在利用Image J图像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微CT等无损分析手段,对宋代汝、官窑的冰裂纹釉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应用Image J软件处理显微图像,显示了冰裂纹釉面的裂纹分级现象;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釉面形貌的观察,获得微米级的釉面的粗糙度、裂纹宽度等数据;利用显微CT技术观察汝官窑瓷片连续裂纹的扩展情况,显示裂纹萌发时的倾斜度和釉中大气泡对裂纹的位置偏移具有较大影响。
贾翠张雪雁丁银忠陈铁梅
关键词:冰裂纹汝窑官窑
高温褐彩瓷的施彩工艺及呈现特征——关于中国古代传统高温彩瓷差别标准的模拟研究之一
2023年
本文是对以铁为着色剂的高温褐彩瓷为对象的研究。首先利用实验考古学方法,模拟烧制釉上褐彩瓷及釉下褐彩瓷,然后通过OCT技术无损观测模拟样品的断面结构、揭示不同施彩工艺的特点,并采用光学显微镜方法加以辅助证明,初步建立了中国传统褐彩瓷釉上釉下施彩工艺的无损判别标准。基于此标准,本文还对古代磁州窑褐彩瓷的施彩工艺进行了成功判别。同时,该项工作的实施,也为古陶瓷高温彩绘工艺研究提供了一种客观、无损的新思路。
侯佳钰李合丁银忠康葆强李媛贾翠王光尧
关键词:OCT
钧窑月白釉及其中间层显微结构与艺术外观被引量:7
2012年
钧窑是我国古代著名窑口之一,以乳光和窑变釉色著称于世。在绚丽多彩的釉色中,钧窑的月白釉以其类玉似冰、素净温润的独特艺术魅力亦得到人们的喜爱。本文选取河南禹县钧窑出土的月白釉瓷片,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仪,研究了瓷釉的显微结构和胎釉中间层组成,发现钧窑月白釉是一个由液相分离结构、析出晶相、残余晶相以及气孔所组成的多相体系,并探讨了月白釉乳浊的成因以及微观结构对其外观艺术效果的影响。
李媛贾翠王芬苗建民
关键词:钧窑液相分离乳浊
古代钧台窑钧釉“蚯蚓走泥纹”的成因探析被引量:3
2013年
通过对河南省禹县钧台窑出土钧瓷残片上"蚯蚓走泥纹"的显微结构、元素组成及烧成温度研究,探究了"蚯蚓走泥纹"的形成原因和组成特征。研究表明:钧台窑出土的宋代官钧瓷片上"蚯蚓走泥纹"不同于青瓷与琉璃构件釉面的开片和裂纹,后者是器物冷却时因胎釉膨胀系数不同而导致的,前者形成于釉料干燥或预热阶段,是釉层水分蒸发使釉料收缩过大而出现初始裂纹,然后烧制过程中由釉料中的最易熔组分的填充而成。随着烧成温度升高,保温时间加长,"蚯蚓走泥纹"由深变浅,呈现逐渐淡化消失的趋势;"蚯蚓走泥纹"部位的caO及着色元素Fe2O。含量均高于周围釉质,从而使"蚯蚓走泥纹"在元素组成和外观上有异于釉面其他区域。
李媛苗建民孙新民冯小琦冯小琦
关键词:钧瓷烧制工艺
杭州萧山牛面山窑址印纹硬陶的科技研究
2014年
本文通过科技手段对在杭州萧山牛面山窑址采集的带有黑色外层的印纹硬陶样品进行了测试分析,根据其光学显微照片,将其分为三类,初步揭示了黑色外层的成分、性质,探讨了其原料及形成工艺,并初步分析了硬陶外层黑釉与原始瓷釉的关系。本文将为深入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的制陶技术、深入探讨南方地区印纹硬陶与原始瓷之间的关系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贾翠崔太金杨金东
景德镇御窑厂北麓出土永乐铜红瓷器标本的科技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为揭示明早期釉里红和铜红釉的烧制工艺特征,本文采用X射线荧光能谱仪(EDXRF)、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OCT)和光学显微镜(OM)对景德镇御窑厂北麓出土的永乐时期铜红瓷器标本进行了无损分析。结果表明:(1)明永乐红釉龙纹靶盏残片的红釉和釉里红区域基础釉料化学组成基本一致,但着色元素Cu含量存在差异,即釉里红区域Cu含量明显高于红釉区域。(2)二维OCT技术和实体显微镜可无损表征永乐时期红釉和釉里红釉层结构的明显差异。永乐时期红釉釉层结构可分为三层,即从釉面外层至里层分为透明釉、红色釉层和透明釉;而釉里红釉层则分为两层,即从釉面外层至里层分别为透明釉层和釉里红色料层。(3)二维OCT分析技术可无损、有效地科学认识和辨别釉里红和铜红釉的制瓷工艺特征。
丁银忠侯佳钰侯佳钰贾翠李合江小民贾翠
关键词:永乐釉里红铜红釉EDXRFOCT
宋代汝官窑釉面冰裂纹的特征观察及机理探析被引量:1
2016年
本文以河南汝州宝丰清凉寺出土的宋代汝官窑瓷片釉面冰裂纹为研究对象,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EDXRF)、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对汝官窑瓷片釉面进行元素分析、表观形貌及显微结构观察。通过对冰裂纹釉与直裂纹釉的对比分析,发现宋代汝官窑冰裂纹釉与直裂纹釉在化学组成上差别不大;直裂纹釉的胎釉结合处比较致密,而冰裂纹瓷片胎釉结合处为一条使胎釉之间发生分层断裂的晶体簇带;冰裂纹的偏转除受气泡影响外,裂纹萌发时在胎釉结合处受到应力方向和大小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贾翠苗建民
关键词:冰裂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