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运动锻炼干预对便秘的影响,为临床医生和便秘患者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服务系统、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时间至2020年12月。收集运动锻炼干预影响便秘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由两名研究人员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文献。应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用漏斗图评估文献的发表偏倚,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篇文献,包含1004例便秘患者,试验组为单用运动锻炼或加用其他治疗,对照组为空白组或单用其他治疗。以有效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效应值合并,合并OR的95%CI=4.75(3.47,6.51)。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与对照组,运动锻炼干预组能显著改善便秘情况(Z=9.69,P<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漏斗图中,左右图形基本对称的状态,提示数据的发表偏倚较小。结论运动锻炼干预可以很好地改善便秘患者的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因此,建议并鼓励便秘患者合理且规律地增加运动锻炼。
本文采用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分析相结合的综述性研究方法,在Web of Science、EBSCO和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检索关于离心利用率(EUR)理论的相关文献,对EUR的理论基础及其在实践研究方面的发展历程、特点、作用、机制和相关训练因素等进行研究。同时,搜集、整理近年来关于EUR理论在青少年爆发力训练中的应用,总结和归纳EUR运动理论在青少年体育中的发展趋势。研究认为,离心利用率是两种跳跃类型下蹲跳(CMJ)与半蹲跳(SJ)间的比值,EUR=CMJ/SJ。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EUR可以作为青少年运动员拉长-缩短周期(SSC)利用情况的评价工具,且EUR对训练类型的变化很敏感,非赛季到赛季前EUR显著增加,可以用于监测青少年SSC运动对下肢力量增长的有效性。但EUR仅代表一种比值,本身没有单位,并不能单纯通过EUR值的高低评价青少年的运动能力,其对运动表现的影响需谨慎对待,需要结合其他数据进行综合判断。
背景:独立的交叉迁移现象和血流限制法目前已在运动康复领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研究成果。但是,在诱导交叉迁移现象的众多方法中,传统抗阻训练法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由其衍生的血流限制法却极少得到人们的关注。在国际上目前已有数篇文章证实了血流限制法对交叉迁移现象有着显著诱导作用,但却尚未发现关于传统抗阻训练与血流限制法对诱导交叉迁移效应幅度的对比实验。目的:通过对交叉迁移现象的产生机制和血流限制法的作用机制进行理论探究,探讨血流限制法在诱发交叉迁移现象时所能产生的更大效益和更广的临床应用范围。方法:由第一作者在Web of Science、PubMed和EMbase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对相关高质量文章结果进行详细探究、分析与整理。结果与结论:(1)与非血流限制法阻力训练相比,低负荷血流限制法阻力训练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替代方法,可以在较小的机械应力和运动量下诱导更大的神经-肌肉适应性;(2)康复后和肢体固定期间,血流限制法也能用作一种新的减少肌肉力量和肌肉体积损失的运动方案,同时血流限制法还提供一个独特的机制,可以单独使用或结合运动来潜在地增加对侧未训练肢体的肌力和肌肉质量;(3)于交叉迁移效应最重要的传导通路由神经系统所承载,逢集血流限制法训练对运动单位的招募速度提升,以及在局部较高代谢压力下所激发的更高神经-肌肉适应性,如此使得血流限制法训练对诱发交叉迁移效应具有更高效的先决条件;(4)现阶段,由于各研究样本数量的限制,以及血流限制法训练中对压力的使用范围还尚无明确界定,使得血流限制法-交叉迁移的实际应用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在临床应用中压力的使用范围、各年龄阶段患者对不同压力的反应差异,以及如何在训练痛感下督促患者完整执行整个周期的康复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