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丽佳

作品数:23 被引量:265H指数:12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宁波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建筑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海湾
  • 5篇土地利用
  • 5篇围填海
  • 4篇海岸
  • 3篇生态
  • 3篇生态风险
  • 3篇生态风险评价
  • 3篇海岸带
  • 3篇岸线
  • 2篇影响因素
  • 2篇生态系统
  • 2篇生态系统服务
  • 2篇生态系统服务...
  • 2篇生态足迹
  • 2篇湿地
  • 2篇时空变化特征
  • 2篇农村
  • 2篇农村居民
  • 2篇农村居民点
  • 2篇象山港

机构

  • 23篇宁波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作者

  • 23篇王丽佳
  • 20篇李加林
  • 2篇龚虹波
  • 1篇童亿勤
  • 1篇曹罗丹
  • 1篇廖和平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海洋通报
  • 1篇山地学报
  • 1篇宁波大学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上海国土资源
  • 1篇应用海洋学学...
  • 1篇浙江省地理学...

年份

  • 7篇2020
  • 4篇2019
  • 11篇2018
  • 1篇2013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围填海影响下东海区主要海湾形态时空演变
围填海影响下海湾形态变化能够深刻反映人类活动对海湾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指导人类合理且高效地利用海湾资源。本文以东海区12个主要海湾(包括陆域与水域)为研究区,以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年...
王丽佳李加林姜忆湄田鹏刘瑞清
关键词:围填海
文献传递
东海区大陆海岸带景观格局变化及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26
2018年
基于1990-2015年东海区海岸带6期遥感影像数据,分析了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构建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对不同时期研究区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东海区海岸带景观以林地和耕地为主导,耕地面积急剧下降,而建设用地面积增长迅速,增长率为155.55%;(2)研究区生态风险程度加深。1990-2010年中生态风险区占主导地位,2015年较高生态风险区上升为主导地位,占整个生态风险区面积的33.39%,至研究期末高生态风险区面积增加了6 267.83 km2。空间上,生态风险高等级区呈现出向沿海地区扩展的趋势,沿海港口城市面临较严重的生态风险。省域和县级市尺度下的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差异也较大;(3)生态风险等级转换差异较大。生态风险转移主要是由低向高等级转换,且其生态风险等级年均转换速率呈上升趋势,由低到高等级方向转移是由高到低等级方向转移面积的12.01倍。
田鹏龚虹波叶梦姚史小丽王丽佳刘瑞清童晨
关键词:生态风险海岸带
基于BIM的智慧建造策略研究
“智慧城市”是当今全球城市发展的新模式,而全球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建筑领域的全面智慧化,智慧建造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建造”是一个新型的建造理念,它要求建筑业发展走低消耗、低污染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同时能应用...
王丽佳
关键词:BIM技术IFC后评估信息共享
文献传递
海湾景观生态脆弱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以东海区为例被引量:25
2019年
研究围填海影响下海湾景观生态脆弱性,有助于提高海湾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速修复海湾生态系统。基于东海区海湾6期景观数据,分析了围填海影响下东海海湾景观生态脆弱性和人工干扰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讨论了海湾景观对人类活动的响应程度。结果表明:(1)东海海湾景观脆弱度上升,北部和南部海湾较高和高脆弱区面积呈上升趋势。高等级脆弱区不断扩散,主要由城市到郊区、内地到沿海、陆地到港口等。(2)东海海湾围填海开发利用强度加强。东海北部海湾景观人工干扰强度由低值向高值转变,中强度、较高强度区间和高强度区面积不断增加。南部海湾景观人工干扰强度南北分异显著,呈现出北低南高的特征。人工干扰强度从内陆向河口周边及沿海地区强度逐渐加深。(3)东海海湾景观变化对人类活动响应显著。东海北部海湾景观趋于破碎化、多样化、非均衡化。东海南部海湾逐渐向集约开发方向发展,景观趋于规则化、均衡化。东海海湾景观脆弱度与景观人工干扰强度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南部海湾景观脆弱度与人工干扰度之间的拟合度大于北部海湾。
田鹏李加林姜忆湄史小丽王丽佳刘瑞清童晨周子靖邵姝遥
关键词:围填海
杭州湾南岸城乡建设用地时空演化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18年
城乡建设用地的大量增加是现代土地利用的主要特征。基于2005、2010、2015年的3期土地利用数据,结合GIS空间可视化分析方法与土地利用结构模型、动态度模型、景观模型,研究杭州湾南岸地区城乡建设用地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城乡建设用地是杭州湾南岸所有用地类型中面积增加最多且增长比例最快的土地类型,但增速有减缓趋势。(2)建制镇建设用地增长速度最快,水利公共设施和独立工矿用地面积有减少趋势;建制镇建设用地与交通用地土地动态度最大,村庄和水利公共设施动态度最低。(3)建设用地构成表现为建制镇>村庄>城市>交通用地>水利及公共设施>独立工矿用地,其整体均衡性下降,建制镇的主导性逐渐显现。(4)建设用地空间分布呈一极核一带状,分布零散,并逐渐向北扩张。(5)2010年以前建设用地呈现出细粒分散发展特征,2010年以后则向粗粒发展,景观异质性减弱。
何改丽李加林史小丽刘永超冯佰香黄日鹏田鹏王丽佳刘瑞清
关键词:建设用地
浙江省农村居民点时空演变及其地域分异特征
了解农村居民点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地域分异,对于认识乡村发展规律、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以浙江省DEM 数据及1990-2015 年6 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利用重心迁移定量模型、景观格局指数、核密度估计、...
王丽佳李加林曹罗丹田鹏冯佰香刘瑞清
关键词:乡村城镇化土地利用农村居民点地域分异
东海区海岸带景观格局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被引量:13
2020年
对大尺度、长时序的海岸带景观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s value,ESV)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区域生态系统保护工作的开展。以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年6期遥感影像解译结果为基础,对东海区海岸带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和ESV时空演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ESV与景观格局变化二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90-2015年的25 a间,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东海区海岸带农田和海域面积大量减少,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增加;在所研究的5类地貌类型中,除中起伏山地外,其余地貌类型景观面积转移都较为剧烈。25 a间东海区海岸带斑块数量、斑块密度、边界密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等不断增加,景观破碎化、复杂化、多样化增强。农田景观的最大斑块指数、形态指数、边界密度等变化均较大。东海区海岸带ESV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其中森林景观对ESV总量贡献最大;水文调节、生物多样性维持、气候调节、土壤保持、废物处理和气体调节是东海区海岸带主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空间上表现出以单位面积中、低ESV为主导的空间分布,高、极高和极低ESV分布较少。研究区ESV总量与农田和海域以及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显著相关;与斑块密度、边界密度和形态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同时,食物生产、气体调节、气候调节、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的服务价值与景观指数间均显著相关。
童晨李加林叶梦姚童亿勤田鹏王丽佳刘瑞清周子靖
关键词:海岸带
围填海影响下东海区主要海湾形态时空演变
围填海影响下海湾形态变化能够深刻反映人类活动对海湾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指导人类合理且高效地利用海湾资源.本文以东海区 12 个主要海湾(包括陆域与水域)为研究区,以1990、1995、2000、2005、2010、201...
王丽佳李加林姜忆湄田鹏刘瑞清
关键词:围填海
生态文明背景下基于风水理论的村镇空间规划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落实"以人为本"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探讨编制中国特色村镇"三生"空间规划新思路。[方法]基于对"风水"理论的科学界定,将"风水"理论中生态布局要求和美丽乡村建设实际需求相结合,以重庆市渝北区放牛坪村为例,对村镇规划中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规划内容进行评价总结。[结果]研究区生产空间规划因地制宜、特色突出,生活空间规划生态宜居、节约集约,生态空间规划治理有效、美丽和谐,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与科学风水理论得到相互印证。[结论](1)"风水"理论的科学内核助推村镇规划编制工作。(2)自然"风水"条件可用于检验村镇空间规划合理性。(3)乡村居民对"风水"的心理诉求和文化认同是村镇规划参考的必要因素。
王丽佳廖和平李加林
关键词:风水理论生态文明村镇规划
浙江省土地利用格局时空变化及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38
2018年
基于1990~2015年浙江省6期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构建生态风险指数,对不同时期的浙江省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浙江省土地利用变化表现为耕地大量减少而建设用地剧增;土地利用转移方向主要为耕地、林地、水域向建设用地转移;其中以2000~2005年和2010~2015年土地利用动态度最高;(2)浙江省生态环境质量下降。中生态风险区是区域的主导类型,较高、高生态风险区向外扩张,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杭州湾附近,沿海区域,杭州西南部、衢州和金华三市接壤区域。低等级生态风险区分布在相邻高等级生态风险区的周围,大致成圈层状向外扩散;(3)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等级转换差异较大。生态风险转移主要是由低向高等级转换,且其生态风险等级年均转换速率呈上升趋势,生态风险转换主要发生在城市、沿海区域如杭州湾附近、温州、台州沿海等经济发展活跃的地区;(4)浙江省各地级市生态风险值时空分异较大。各市生态风险值主要呈上升趋势,宁波市生态风险变化最大,衢州市变化最小。空间分布上,杭州市生态风险值最高,远大于其他地级市,舟山市生态风险值最低。
田鹏李加林史小丽王丽佳刘瑞清
关键词: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