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婷婷

作品数:16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4篇中医
  • 3篇预警
  • 3篇疾病风险
  • 2篇血压
  • 2篇酸钠
  • 2篇高血压
  • 2篇风险预警
  • 2篇妇科
  • 1篇蛋白
  • 1篇滴耳
  • 1篇滴耳液
  • 1篇地黄
  • 1篇地黄丸
  • 1篇地塞米松
  • 1篇地塞米松磷酸...
  • 1篇地塞米松磷酸...
  • 1篇调治
  • 1篇眩晕
  • 1篇眩晕病
  • 1篇穴位

机构

  • 16篇福建中医药大...

作者

  • 16篇陈婷婷
  • 4篇李灿东
  • 2篇赵爱萍
  • 2篇阮诗玮
  • 1篇林莺
  • 1篇余丽双
  • 1篇林岚
  • 1篇陈凌琦
  • 1篇许惠凤
  • 1篇王丽丽
  • 1篇叶子菁
  • 1篇肖彬新
  • 1篇朱希
  • 1篇杨家庆

传媒

  • 2篇实用中医内科...
  • 1篇江西中医药
  • 1篇蛇志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中医药临床杂...
  • 1篇中国实用乡村...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4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疏肝解郁针法对PSD患者神经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疏肝解郁针法对中风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 PSD)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疗效是否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方法: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8例PSD患者,按就诊先后...
陈婷婷
关键词:中风后抑郁疏肝解郁神经功能缺损
阮诗玮“药对”治疗慢性肾脏病被引量:4
2020年
阮诗玮教授系福建省名中医,从医三十余年,擅长运用药对治疗慢性肾脏病。阮诗玮教授根据慢性肾脏病临床症候特点及血肌酐、尿蛋白、血小板等实验室相关检测指标结果,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辨治理念,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用药经验,形成了"治水必先温通""温阳兼祛邪,善后重温补"等治疗慢性肾脏疾病学术思想。慢性肾脏病病机在于脾肾两脏虚损,久病而正气渐损,卫外不固,失于御外,易感受外邪而出现标证,故而痰浊瘀毒蕴、肺气不宣、上焦郁热、肾失封藏,其症候多为倦怠乏力,腰酸膝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夜尿清长,面色萎黄。阮诗玮教授常选用大黄配六月雪、牛蒡子配蝉蜕、升麻配黄连、荷叶配薄荷、沙苑子配覆盆子、白藓皮配地肤子、双钩藤配乌点规、仙茅配淫羊藿、墨旱莲配女贞子、蒲黄配五灵脂、三棱配莪术、茜草配紫草、王不留行配路路通,以求温补脾肾阳、通畅气机、固肾摄精。阮诗玮教授针对慢性肾脏疾病中医学主症及兼症在辨证的基础上做到药症相应,药物成对,从而达到药简功专,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文章详述阮教授临证常用13组药对的组成功效、配伍要点、适应病症,对阮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用药经验做一总结。
赵爱萍陈婷婷阮诗玮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配伍尿蛋白本虚标实
基于中医状态辨识体系的疾病风险预警研究
状态受到各种因素的作用,在一定阈值内,表现为相应的病理状态。病理状态是疾病状态的基础。构成病理状态的潜在因素包含个体因素、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疾病的发生发展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疾病状态风险因素包含体质的差异风险因素...
陈启亮曾萌薇陈婷婷李灿东
关键词:预警疾病风险
文献传递
基于中医状态辨识的高血压风险预警思考被引量:3
2020年
高血压病理状态是在潜在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其中包含个体因素、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受到疾病风险因素的影响,疾病风险因素包含体质差异的风险因素、证的变化风险因素与病的传变风险因素。从整体把握状态,阐明潜在因素以及风险因素对高血压病理状态形成及疾病发生进展的影响,构建风险预警模型,是实现高血压风险预警的关键路径,能为高血压病的预防与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陈启亮曾萌薇陈婷婷李永浅川哲也李灿东
关键词:预警疾病风险高血压
基于中医状态辨识的高血压风险预警思考
高血压病理状态是在潜在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其中包含个体因素、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受到疾病风险因素的影响,疾病风险因素包含体质差异的风险因素、证的变化风险因素与病的传变风险因素。从整体把握状态,阐明...
陈启亮曾萌薇陈婷婷李永浅川哲也李灿东
关键词:预警疾病风险高血压
从《伤寒论》太阳病变证条文中的辨治谈中医避误之启发被引量:1
2018年
太阳病已发汗,医家辨证不明,误行吐下温针等法而成变证。医家常由变证症状不变、病机不同致误;不明变证传变,汗下失序致误;此外,药物的煮服法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中医的辨证思维,临证中却常被医家忽略而致误。太阳病变证是中医临床误诊误治的一个缩影,笔者通过分析太阳病误后下利症同证异致误、变证传变误断、药物煮服方法避误3个方面,探讨太阳病变证相关条文的辨治对中医避误的启发。
罗莉苹高远吴毅锋陈婷婷陈凌琦李灿东
关键词:传变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六味地黄丸干预卵巢功能不全的作用机制
2024年
本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系统分析六味地黄丸中的活性成分及其与卵巢功能不全相关靶点的相互作用,深入探讨六味地黄丸治疗卵巢功能不全的潜在作用机制,旨在为六味地黄丸治疗卵巢功能不全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六味地黄丸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构建“六味地黄丸药物—活性成分—预测靶点”网络。同时,利用DisGeNet、OMIM和Drugbank数据库获取卵巢功能不全的疾病靶点。取卵巢功能不全的疾病靶点与六味地黄丸药物作用靶点的交集,作为六味地黄丸治疗卵巢功能不全的潜在作用靶点,构建“药物—潜在作用靶点—疾病”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潜在作用靶点的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图,筛选出六味地黄丸干预卵巢功能不全的关键靶点。对关键靶点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出核心通路,并构建六味地黄丸干预卵巢功能不全的“活性成分—关键靶点—核心通路”网络。筛选出核心的活性成分、靶点及通路。结果 从六味地黄丸中筛选得到42个活性成分、216个潜在靶点。其中,48个作用靶点可能与卵巢功能不全的发生相关。通过MCODE分析最终确定了28个关键靶点。这些关键靶点主要涉及癌症相关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干预卵巢功能不全的核心活性成分为PTGS2、AKT1、BCL2、VEGFA、TP53、MAPK8、CASP3、IL6、BAX、TNF、MTOR,共同参与六味地黄丸预防卵巢功能不全的发生。结论 六味地黄丸通过多靶点、多通路的协同作用来改善卵巢功能不全的发生。
陈婷婷房文铮
关键词:六味地黄丸网络药理学
耳穴调治妇科病机制研究被引量:10
2019年
耳穴是用耳郭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特定穴,其广泛运用于妇科疾病并具有良好疗效。文章主要从经络脏腑效应、生物全息学、现代医学研究这三个方面来探索耳穴调治妇科病的机制,并提出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柳伟婷张亮平林莺赵统成陈婷婷张琳魏荫梅黄红叶
关键词:妇科病耳穴疗法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联合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
2024年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联合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4年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鼎市医院收治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124例,采用双色球法分为氧氟沙星组与联合治疗组,每组62例。2组均予以基础治疗,其中氧氟沙星组予以氧氟沙星滴耳液,联合治疗组在氧氟沙星组基础上予以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2组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致病菌清除效果,治疗前后炎性指标、听力阈值,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氧氟沙星组(96.77%vs.85.48%,χ^(2)=4.888,P=0.027)。联合治疗组退热时间、耳痛缓解时间短于氧氟沙星组(P<0.01)。联合治疗组致病菌清除率高于氧氟沙星组(95.16%vs.83.87%,χ^(2)=4.211,P=0.040)。治疗2周后,2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联合治疗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血清CRP水平低于氧氟沙星组(P<0.05或P<0.01);2组听力阈值低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低于氧氟沙星组(P<0.01)。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1.29%)与氧氟沙星组(8.0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9,P=0.543)。结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采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联合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能进一步减轻炎性反应,缩短症状缓解时间,促进听力阈值下降,从而提高疗效,且并不会显著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杨家庆陈婷婷叶其恩叶子菁张锦
关键词:化脓性中耳炎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氧氟沙星滴耳液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
全息刮痧疗法在失眠症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观察全息刮痧疗法在失眠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110例失眠症患者。根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耳穴压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全息刮痧疗法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睡眠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09%,高于对照组的67.27%(P<0.05)。治疗后两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效率、日间功能、催眠药物、睡眠质量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效率、日间功能、催眠药物、睡眠质量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全息刮痧疗法对失眠症患者进行治疗,明显改善患者失眠症状,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陈婷婷肖彬新陈文华
关键词:失眠症临床疗效睡眠质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