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丽霞
- 作品数:12 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对患儿胆红素水平的影响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分析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对患儿胆红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采取蓝光照射治疗,研究组加行换血疗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P=0.02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及总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及总胆红素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0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3,P=0.314)。结论换血疗法可有效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且不会引发更多不良反应,临床可与蓝光照射治疗联用,以获得更好的疗效。
- 刘龙宾唐丽霞林新祝李雅丹
- 关键词:换血疗法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
-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一家系二例临床及基因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一家系中2例双胞胎新生儿因 CYP21A2基因突变导致21-羟化酶缺乏引起的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基因变异特点及治疗方式。 方法:分析2019年8月在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2例因21-羟化酶缺乏引起的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双胞胎患儿的临床、生化资料,并进行全外显子基因测序,排除其他酶缺陷;后采用Sanger测序和实时荧光定量扩增检测技术(QPCR),对 CYP21A2基因外显子区域检测点突变和大片段缺失,分析临床表型与基因型的相关性,为治疗方式及后期随访提供精准的理论依据。 结果:2例患儿均为足月小样儿,在生后因"呼吸急促、全身皮肤灰暗"收入新生儿科治疗。患儿均因生后呼吸衰竭、肺出血给予有创呼吸机支持。2例患儿体格检查均发现全身皮肤灰暗,阴囊色素沉着明显。在生后12 d同时出现喂养困难、呕吐等肾上腺危象的表现,电解质检查为高钾、低钠血症,17-羟基孕酮、雄烯二酮、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检测均明显高于正常,全外显子基因检测未见异常,Sanger测序和QPCR测序结果为CYP21A2基因8号外显子上的两个纯合突变位点,分别为c.955C>T(p.Gln319*,Hom),c.1069C>T(p.Arg357Trp,Hom);QPCR结果为3号外显子杂合缺失(EX3 DEL,Het)。患儿父亲为8号外显子的2个突变位点携带者,母亲为3号外显子缺失的携带者。结论:由21-羟化酶缺乏引起的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YP21A2基因变异是其致病原因,由于该病生后不久即表现为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失盐型出现明显的高钾、低钠血症,危及生命,对疑似本病的患儿,应积极给予基因及家系筛查,以便于早期精准治疗。
- 姚岭松林新祝唐丽霞
- 关键词: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21-羟化酶缺乏基因突变
- GLRA1基因突变致过度惊吓反应症1例临床及遗传学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 总结GLRA1基因突变致过度惊吓反应症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就诊的1例过度惊吓反应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儿男性,2个月29天,新生儿期起在突然的外界刺激后出现过度惊吓反应,全身僵硬、四肢肌张力增高;点鼻反射阳性.同期脑电图未见发作期图形.实验室及神经影像学检查均无特殊.全外显子测序证实患儿GLRA1基因(NM_000171.3),c.920 A>G杂合错义突变,其父母均未见突变,为新生突变.该错义突变目前国际上未见报道,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指南该变异为疑似致病.患儿经氯硝西泮口服治疗后症状较前明显改善,但四肢肌张力仍偏高.结论 该患儿为GLRA1基因变异而致过度惊吓反应症,基因分析有助早期诊断及治疗.
- 蔡淑英黄燕茹胡恕香唐丽霞彭桂兰
- 关键词:突变
- 极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危险因素的全国多中心研究被引量:8
- 2022年
- 目的分析极早产儿(VPI)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为防治VPI BP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研究方法,收集国内7个地区28家医院新生儿科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收治VPI的临床资料,根据生后28 d是否持续氧依赖分为无BPD组和BPD组,分析VPI发生BPD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VPI 2514例,无BPD组1364例,BPD组1150例,BPD发病率45.7%;出生胎龄、体重越小,BPD发病率越高(P均<0.001)。与无BPD组比较,BPD组患儿平均出生胎龄、体重、剖宫产率较低,男婴、小于胎龄儿、5 min Apgar评分≤7分发病率较高(P均<0.01)。BPD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合并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动脉导管未闭、需干预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喂养不耐受、宫外生长发育迟缓、Ⅲ~Ⅳ级颅内出血、贫血、早发和晚发败血症、院内感染、静脉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发病率较高(P均<0.05),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激素暴露、贫血且需输血的比例较高,有创和无创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及总住院时间较长(P均<0.001)。BPD组的开始肠内营养时间、累计禁食天数、达全肠内营养日龄、肠外营养持续天数、总热卡达110 kcal/(kg·d)日龄、口服热卡达110 kcal/(kg·d)日龄均大于无BPD组,母乳喂养率低于无BPD组(P均<0.001)。住院第1周氨基酸、脂肪乳累计剂量BPD组较高(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RDS、有创机械通气、达全肠内营养日龄、贫血且需输血是VPI发生BPD的独立危险因素,出生胎龄较大是BPD的保护因素。结论加强围生期管理,避免早产和严重NRDS发生,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重视肠内营养管理,尽快达全肠道喂养,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对于降低VPI BPD的发病率至关重要。
- 巴瑞华唐丽霞沈蔚王恋郑直林新祝吴繁田倩欣崔其亮袁媛任玲毛健王玉梅石碧珍刘玲张京慧常艳美童笑梅朱燕张蓉叶秀桢邹静静李怀玉赵宝银邱银萍刘淑华马莉徐颖程锐周文莉武辉刘志勇陈冬梅高金枝刘晶陈玲李丛杨春燕许平张亚昱呼斯乐梅花杨祖铭冯宗太王三南孟二艳尚利宏徐发林欧少苹巨容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营养专业委员会全国多中心EUGR协作组
- 关键词: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肠内营养
-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V083是一种双特异性蛋白激酶
-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spotsyndromevirus,WSSV)隶属于线性病毒科(Nimaviridae)白斑病毒属(Whispovirus),是一种无包涵体,具有双层囊膜,杆状型的双链环状DNA病毒。该病毒...
- 唐丽霞
- 关键词: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囊膜蛋白磷酸化修饰激酶活性
- 脐血血气分析联合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与低Apgar评分患儿近期临床结局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脐动脉血气分析联合生后6 h内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phy,aEEG)监测与低Apgar评分患儿早期并发症和近期神经系统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胎龄≥35周、1 min或5 min Apgar评分≤7分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生后脐动脉血气分为pH<7.2组和pH≥7.2组,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及χ^(2)检验,比较两组中aEEG异常患儿和aEEG正常患儿实验室检查指标、疾病发生情况和随访6月龄时体格生长及神经系统预后情况。结果:共纳入低Apgar评分患儿105例,pH<7.2组73例,其中aEEG异常52例(52/73,71.2%),正常21例;pH≥7.2组32例,其中aEEG异常6例(6/32,18.8%),正常26例。pH<7.2组aEEG异常率高于pH≥7.2组(P<0.001),aEEG异常程度与脐动脉血pH呈负相关(r=-0.463,P<0.001)。pH<7.2组中,aEEG异常患儿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率高于aEEG正常患儿,6月龄时头围小于aEEG正常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H≥7.2组中,aEEG异常患儿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缺氧缺血性脑病和呼吸衰竭发生率高于aEEG正常患儿,6月龄时头围小于aEEG正常患儿,不良神经系统预后发生率高于aEEG正常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动脉血气分析联合生后6 h内aEEG对预测低Apgar评分患儿早期并发症及近期神经系统预后有一定意义。
- 谢江彪林新祝张竹鑫唐丽霞
- 关键词:脐动脉血气振幅整合脑电图新生儿窒息
- 撤机前加用一剂维持量咖啡因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被引量:17
- 2021年
- 目的探讨≤32周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伴有创机械通气的早产儿,在撤机前1 h加用1剂维持量(5 mg/kg)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对提高撤机成功率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338例≤32周并给予有创机械通气的RDS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169)和常规组(n=169)。两组患儿均给予早期咖啡因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撤机前1 h加用1剂维持量咖啡因。比较两组撤机后48 h的再插管率、呼吸暂停的发作次数;撤机后2 h的血气分析及血糖、心率、平均血压的变化,以及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撤机后48 h内再次插管率较常规组明显降低(P=0.034),呼吸暂停发作次数(≥2次/d)较常规组明显减少(P=0.015)。撤机后2 h,观察组动脉血气分析pH值较常规组升高,PaCO2较常规组降低(P<0.05);两组患儿PaO2、血糖、心率、平均血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颅内出血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48);两组患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脑白质损伤、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撤机前1 h加用1剂维持量的枸橼酸咖啡因能安全有效地提高早产儿RDS的撤机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1,23(1):31-36]
- 姚岭松林新祝黄静唐丽霞
-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咖啡因撤离呼吸机早产儿
-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极早产儿宫外生长迟缓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分析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极早产儿的医院内营养状况及发生宫外生长迟缓(ex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EUGR)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BPD极早产儿临床资料,将纳入患儿分为EUGR组和非EUGR组,分析其营养状况及发生EUGR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BPD极早产儿225例,EUGR组143例(63.6%),非EUGR组82例(36.4%)。EUGR组出生体重低于非EUGR组(P<0.001),两组胎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3)。轻、中、重度BPD极早产儿EUGR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1.9%比70.8%比90.7%,P<0.001)。与非EUGR组相比,EUGR组产前足疗程激素使用率较低(47.6%比63.4%,P=0.022),肠外营养时间、禁食时间、达全肠内喂养时间较长(P<0.05),加奶速度、体重增长速率较慢,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较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重度BPD、出生体重<1000 g、喂养不耐受是BPD极早产儿发生EUGR的独立危险因素,出生时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BPD极早产儿发生EUGR具有预测作用;体重增长速率>13 g/(kg·d)、产前足疗程使用激素是EUGR的保护因素。结论应提高极早产儿产前足疗程激素使用率,出生时谨慎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同时,重视BPD极早产儿肠内营养管理,提高体重增长速率,对降低BPD极早产儿EUGR的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
- 王雅森沈蔚唐丽霞杨庆林新祝
- 关键词: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宫外生长迟缓营养
- 极早产儿及中期早产儿校正18~24月龄神经发育结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 2022年
- 目的探讨极早产儿及中期早产儿校正18~24月龄神经发育结局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胎龄<34周、在校正18~24月龄完成贝利婴儿发育量表Ⅱ测试的早产儿进行前瞻性研究,统计神经发育损害(neurodevelopmental impairment,NDI)的发生率,并根据贝利婴儿发育量表Ⅱ得分,将智力发育指数(mental developmental index,MDI)和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or developmental index,PDI)分为≥85分、70~84分和<70分3组,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胎龄<34周早产儿202例,男131例(64.9%)。共有91例(45.0%)发生NDI,其中轻度77例(38.1%),重度14例(6.9%)。单因素分析显示,MDI<70分组重度窒息发生率、多胎、早产儿视网膜病≥3期、气管插管史比例较高(P<0.05),校正40周和3、6、12月龄头围>-2SD比例较低(P<0.05);PDI<70分组宫内窘迫、母亲妊娠期高血压和多胎比例、呼吸窘迫综合征3~4级、生发基质-脑室内出血3~4级发生率、气管插管史和有创通气比例较高(P<0.05),校正6、12月龄头围>-2SD比例较低(P<0.05)。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妊娠期高血压、气管插管史和有创通气是低PDI评分的危险因素(OR=9.176、4.547和3.227,P均<0.05),校正6月龄的头围>-2SD是低MDI和PDI评分的共同保护因素(OR=0.063和0.041,P<0.001)。结论胎龄<34周早产儿发生重度NDI的比例较高,避免非必要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加强妊娠期高血压管理可能对早产儿神经发育结局有益。
- 郑直沈蔚唐丽霞祝垚黄荔涵王真真林新祝
- 关键词:神经发育预后
-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高频振荡通气后两种撤机方式的安全性研究: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被引量:14
- 2021年
-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后两种撤机方式的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胎龄≤32+6周或体重≤1?500 g、首选HFOV治疗的RDS早产儿101例,随机分为HFOV直接撤机组(观察组)50例,HFOV转为常频机械通气撤机组(对照组)51例。比较两组患儿撤机后72 h内的撤机失败率,撤机前2 h、撤机后2 h、撤机后24 h的血气分析各指标,比较两组呼吸支持治疗情况、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出院时的转归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撤机失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 vs 14%,P>0.05)。观察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缩短[(64±39)h vs(88±69)h,P<0.05]。两组患儿总机械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撤机前后的血气分析各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出院时转归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RDS早产儿,使用HFOV后采取直接撤机策略是安全可靠的,且可减少有创呼吸机使用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1,23(1):18-24]
- 何明嫄林玉聪吴琳琳沈蔚唐丽霞祝垚黄静林新祝
-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高频振荡通气撤机方式早产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