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玮
-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1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不同制剂在固定正畸治疗中抑制釉质脱矿的临床效果比较
- 目的:比较3种不同制剂在固定正畸治疗中抑制釉质脱矿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3年10月到2015年5月期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口腔医学中心正畸科就诊的固定矫治患者160例,共计3502颗牙齿。按就诊...
- 管玮
- 关键词:口腔医学正畸治疗釉质脱矿
- 大孔介孔硅纳米颗粒负载仿生矿化前驱体进行胶原纤维内矿化的研究
- 目的:近年的研究表明,胶原纤维内矿化能通过高聚物稳定的液体样矿化前驱体(polymer-induced liquid like precursor)的作用而达到.
- 罗小娟管玮李维康毛靖
- 不同制剂在固定正畸治疗中抑制釉质脱矿的临床效果比较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比较三种制剂在固定正畸治疗中抑制釉质脱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固定矫治患者160例,共3502颗牙齿。将患者随机分为四组:组A(40例、860颗牙齿)在正畸治疗过程中使用GC护牙素涂布于牙齿表面,1次/月;组B(40例、853颗牙齿)使用多乐氟Duraphat涂布,每3个月1次;组C(40例、887颗牙齿)使用Clinpro^(TM) XT Varnish涂布,每6个月1次;组D(40例、902颗牙齿)作为空白对照组,牙齿表面不做特殊处理,仅行常规口腔正畸护理。比较四组患者在矫治开始前、矫治开始后第6个月及第12个月的釉质脱矿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矫治开始前,各组间平均釉质脱矿指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矫治开始后第6个月及第12个月,各组的平均釉质脱矿指数均有所增加;但在矫治同期,组A、组B、组C的平均釉质脱矿指数均明显低于组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固定正畸治疗过程中,GC护牙素、多乐氟Duraphat、Clinpro^(TM) XT Varnish三种制剂均能有效抑制釉质脱矿。
- 管玮龚士强张智星毛靖
- 关键词:固定正畸治疗釉质脱矿再矿化
- 昼夜节律基因PER1对成骨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的体外研究
- 2016年
- 目的:研究体外成骨细胞中,昼夜节律基因PER1对成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成骨细胞系MC3T3-E1,加入地塞米松干预,按时间节点0 h、2 h、4 h、8 h、12 h、16 h、20 h、24 h收集细胞,使用荧光定量PCR检测Per1(Period1)和成骨细胞相关基因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结果:使用地塞米松干预后,Per1基因表达在8 h达到峰值,约为初始表达量的9倍。成骨细胞相关基因ALP表达在8 h出现峰值;成骨细胞相关基因OC在12 h达到峰值,为初始表达量的20余倍;成骨细胞相关基因MMP2表达量明显降低,4 h出现低值后缓慢增加,12 h达到与原始值持平。结论:使用地塞米松干预MC3TE-E1细胞后,成骨细胞相关基因ALP、OC、MMP2的表达量会随Per1基因表达量发生相应的改变。
- 李维康秦旭管玮刘梦廖舒藤陆海波石鑫赵敏毛靖
- 关键词:昼夜节律PER1ALPOCMMP-2
- 正畸牙移动模型的建立及昼夜节律基因per1在其牙周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建立正畸牙移动模型并研究正畸加力组织中昼夜节律基因per1表达的规律性。方法:选取8周龄雄性SD大鼠,按照照明和黑暗时间相等的条件下饲养1周后,每只鼠在上颌前牙与右侧上颌第一磨牙间安装正畸加力装置。矫正2周,micro-CT测量牙齿水平移动距离。2周后将9组SD鼠分别在24h内的9个等距时间节点处死,处死后取正畸加力组织分别行组织学分析和昼夜节律基因per1的定量检测。结果:矫正2周后,牙齿的平均移动距离0.45 mm。形态学分析显示第一磨牙近中牙槽骨吸收,远中有新形成骨。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提示昼夜节律基因per1在24 h内的变化呈余弦函数曲线。结论:使用正畸加力装置矫正的牙周组织中存在昼夜节律基因per1的表达并有昼夜节律性。
- 李维康秦旭管玮邓捷刘梦白宇明毛靖
- 关键词:昼夜节律PER1牙齿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