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靖宇

作品数:7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莆田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乳腺
  • 2篇旋切
  • 2篇旋切术
  • 2篇乳腺癌
  • 2篇肿瘤
  • 2篇组织化学
  • 2篇微创
  • 2篇微创旋切
  • 2篇微创旋切术
  • 2篇腺癌
  • 2篇麦默通
  • 2篇免疫
  • 2篇免疫组织
  • 2篇免疫组织化学
  • 1篇单孔
  • 1篇单孔腔镜
  • 1篇导管
  • 1篇导管灌注
  • 1篇电刺激
  • 1篇电刺激治疗

机构

  • 6篇莆田学院附属...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卢靖宇
  • 4篇张劲帆
  • 3篇李航
  • 2篇郑子芳
  • 2篇陈宇
  • 1篇林伟
  • 1篇林玉霞
  • 1篇林力生
  • 1篇陈昱
  • 1篇扶银花
  • 1篇方建禅
  • 1篇简陈兴
  • 1篇刘伟
  • 1篇李魁

传媒

  • 2篇中外医疗
  • 1篇医疗装备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莆田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LSD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16年
研究LSD1在乳腺癌、癌旁组织及乳腺腺病标本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60例乳腺癌浸润性癌患者的癌、癌旁组织及20例乳腺腺病石蜡包埋组织中LSD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表明,LSD1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及乳腺腺病组织(P<0.05),其表达与雌激素受体(ER)表达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05,P<0.01)。LSD1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更差(P<0.05)。
李航张劲帆陈宇卢靖宇陈昱
关键词:乳腺癌免疫组织化学预后
日间手术下开展麦默通治疗乳腺良性肿瘤护理干预体会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总结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在日间手术中顺利开展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519例患者开展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日间手术)的护理干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均完成微创旋切术,无1例中转开放;手术时间5~41 min,平均(7.3±1.1)min,术中出血0.5~3.5mL,平均(0.7±0.3)mL。无1例出现切口感染;8例出现皮肤瘀斑,3例出现血肿,10例出现轻微乳房局部凹陷。术后病理诊断乳腺纤维腺瘤422例、乳腺囊肿87例、乳腺腺病10例。复查乳腺超声未见复发。结论对患者进行全面、全程的围手术期专科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促进患者有效学会自我观察及预防术后并发症,保障患者的康复,具有实用性,值得在日间手术推广。
林小晶林玉霞郑子芳卢靖宇扶银花
关键词:微创旋切术日间手术延续护理
Luminal B型乳腺癌生物学特征及生存分析初探
【目的】探讨Luminal B型乳腺癌生物学行为,比较其与LuminalA、Her-2/(+/)、三阴型乳腺癌的差异及Luminal B型乳腺癌与其他分子分型乳腺癌预后的生存分析。 【方法】采用Elivison二...
卢靖宇
关键词:KI-67抗原免疫组织化学雌激素受体
文献传递
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术治疗乳腺多发囊肿患者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术治疗乳腺多发囊肿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行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术治疗的乳腺多发囊肿患者106例(共546枚囊肿)作为研究对象,术中均行彩色超声检查,测量囊肿至皮肤平均距离、囊肿至胸壁平均距离、囊肿直径,统计囊肿消融时间;评估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析微波消融术前及术后1周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图像特点;随访至术后12个月,统计复发率;统计患者对微波消融术美容效果的满意度,治疗期间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入组106例患者,共546枚囊肿完成消融,囊肿至皮肤平均距离(13.40±2.55)mm,囊肿至胸壁平均距离(12.15±1.56)mm。囊肿消融平均时间为(42.5±5.50)s,患者VAS评分平均(5.66±1.23)分,术后复发率为0.94%(1/106);消融后患者对消融美容效果满意度为100%(106/106),19例患者行微波消融术后2 d,消融区域出现水肿或肿胀,1周内消失,并发症发生率为17.9%(19/106)。结论微波消融术治疗乳腺多发囊肿疗效确切,患者满意度较高,安全性较高。
张劲帆卢靖宇李航
关键词:微波消融超声引导乳腺囊肿
乳腺导管灌注联合电刺激治疗哺乳期乳腺炎疗效探讨
2019年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灌注联合电刺激治疗在哺乳期乳腺炎的疗效。方法方便收集2016年5月-2018年5月就诊并确诊哺乳期乳腺炎的患者114例,随机分为灌注组(乳腺导管灌注联合电刺激组)及对照组(普通理疗组)。比较两者的疗效。结果灌注组的总有效率为95.0%(χ2=3.890),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脓肿形成率为5.0%,平均治愈时间(4.01±1.38)d(t=-0.953),回乳率为8.3%(χ2=6.333),均低于对照组(P<0.05)。灌注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的白细胞计数及CRP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灌注组患者在治疗后第3天复查白细胞计数(8.73±1.08)×10^9/L、CRP(27.88±14.39)mg/L;治疗后第7天白细胞计数(7.65±0.77)×10^9/L、CRP(11.21±4.31)mg/L;两次复查数值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导管灌注联合电刺激疗法优于普通理疗法。
卢靖宇张劲帆李航
关键词:电刺激哺乳期乳腺炎
30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后确诊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治特点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30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后确诊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8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30例经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后证实为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理结果和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病理类型、乳腺癌发生部位、年龄分布及临床特征、手术方式、病理分期;乳腺恶性肿瘤直径与切缘关系及预后。结果病理结果显示,1986例患者中,乳腺恶性肿瘤30例,占比1.51%;平均肿瘤直径(13.2±1.3)mm。病理类型:导管原位癌9例(30.00%)、小叶原位癌2例(6.67%)、浸润性导管癌19例(63.33%)。乳腺癌发生部位:肿瘤位于外上象限16例(53.33%),外下象限6例(20.00%)、内下象限3例(10.00%)和内上象限5例(16.67%)。30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中,<35岁仅1例,占比0.15%;35~45岁11例,占比1.49%,>45岁18例,占比2.99%。彩超分级:BI-RADS分级中,4a类恶性肿瘤最高,占比73.33%。二次手术方式:导管原位癌中,保乳手术率为33.33%,非保乳手术率为55.56%;小叶原位癌中,保乳手术率为100.00%;浸润性导管癌中,保乳手术率为31.58%,非保乳手术率为68.42%。术后病理分期:0期和I期恶性肿瘤占比最高(86.67%)。二次手术检出残腔阳性率为30.00%。中位随访15个月,仅1例(3.33%)浸润性导管癌在同侧胸壁复发。结论年龄>45岁、彩超为4a类、肿物为多发多象限分布时,行麦默通微创旋切术需谨慎。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后恶性肿瘤病灶残腔阳性率较高,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保乳手术率,不建议其作为乳腺恶性肿瘤的常规治疗手段,推荐其仍作为乳腺癌的活检手段之一。
林伟方建禅方建禅李魁张劲帆卢靖宇
关键词:麦默通微创旋切术乳腺恶性肿瘤诊治分析
单孔全腔镜皮下乳房切除术治疗WiesmanⅡ型男子乳房发育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单孔全腔镜皮下乳房切除术治疗WiesmanⅡ型男子乳腺发育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1月对15例WiesmanⅡ型男子乳腺发育行经侧胸壁单孔腔镜皮下乳房切除术。彩超辅助下于皮下及乳腺腺体表面注射亚甲蓝混合利多卡因凝胶以标记患侧乳房边缘。取侧胸壁切口,置入单孔套管穿刺器,超声刀沿乳腺腺体后间隙剥离腺体,分离至胸大肌边缘时置入扇形嵌上挑腺体继续分离,直至环周亚甲蓝利多卡因凝胶全部显露。可弯曲五叶钳挑开皮瓣分离乳腺前间隙,完整切除患侧乳腺组织,自切口缓慢旋转取出标本。结果15例均在腔镜下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90~155 min,(115.9±19.0)min;出血量10~22 ml,(15.5±3.8)ml。住院时间5~9 d,(6.4±1.2)d。术后病理:男子乳腺发育。所有患者乳房切口均一期愈合。1例术后乳头乳晕麻木,3个月后感觉逐渐恢复正常。15例术后3个月根据自制满意度评分表(0~10分)进行满意度评价,评分为8~10分,平均9.1分。15例随访6~12个月(平均7.8月),患侧无明显瘢痕,双侧乳房外形基本对称,曲线自然,患者对术后乳房外形及对称性感觉满意。结论单孔全腔镜皮下乳房切除术治疗WiesmanⅡ型男子乳腺发育安全可行,患者满意度高。
卢靖宇林力生郑子芳宋玉成刘伟简陈兴
关键词:男子乳腺发育单孔腔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