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唾液腺超声评分联合核素显像对干燥综合征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 分析唾液腺超声评分联合核素显像参数对干燥综合征(SS)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5例SS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105例有口干、眼干症状的非SS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唾液腺超声检查和核素显像,观察两组患者超声图像、核素显像及唾液腺功能。采用ROC曲线分析超声评分联合核素显像对SS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超声声像图显示,SS患者可见腮腺呈弥漫性病变,腮腺或颌下腺有1个或多个低回声结节;核素显像显示,SS患者可见双侧腮腺和颌下腺摄取功能明显降低,唾液腺对^(99)Tc^(m)O_(4)-摄取减少,口腔^(99)Tc^(m)O_(4)-浓聚更少,口服维生素C后未见明显浓聚,双侧腮腺和颌下腺呈持续上升。研究组颌下腺评分、腮腺评分及唾液腺超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根据临床诊断为准制作ROC曲线,其中唾液腺超声总评分的诊断价值最高,其与颌下腺评分和腮腺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颌下腺、腮腺摄取指数和腺体排泄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根据临床诊断为准制作ROC曲线,其中唾液腺超声评分联合核素显像的诊断价值最高,其与单独诊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唾液腺超声评分联合核素显像对SS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张楠刘辉乔薇朱成涛王丽杰张惠敏叶新华吴卫华
- 关键词:核素显像干燥综合征
- 经阴道超声造影引导穿刺活检在宫颈癌漏诊患者中的临床特征
- 2024年
-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造影引导穿刺活检在宫颈癌漏诊患者中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10月于我院经术后病理确诊的95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穿刺活检与术后病理结果分为符合组(n=75)和不符组(n=20)。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确定诊断效能,Logistic回归法分析漏诊危险因素,R 4.0.6软件构建列线图模型,以Bootstrap自抽样法进行模型验证。结果:95例宫颈癌患者经阴道超声造影引导穿刺活检总符合率为78.95%,一致性检验显示Kappa=0.762,一致性较好。宫颈癌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43(95%CI:0.07~1.00)、0.877(95%CI:0.74~1.00)、0.640(95%CI:0.15~1.00)和0.734(95%CI:0.29~1.00)。两组患者的年龄、妊娠次数、既往宫颈治疗史、临床症状表现、病检等级、HPV感染、HPV分型、病变/宫颈面积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既往宫颈治疗史、临床症状表现明显是独立危险因素,妊娠次数超过4次、高级别病变、HPV感染阳性、病变/宫颈面积比≥50%是保护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预测宫颈癌漏诊的风险值为0.92。ROC曲线显示,模型的AUC为0.885(95%CI:0.786~0.915),一致性指数为0.896(95%CI:0.782~0.997),区分度良好。校准曲线显示,预测概率与参考概率拟合度良好,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决策曲线显示,可选阈概率范围大且净获益高,模型临床实用性强。结论:宫颈癌患者经阴道超声造影引导穿刺活检总符合率为78.95%。漏诊患者具有既往宫颈治疗史、临床症状表现明显、妊娠次数<4次、低级别病变、HPV感染阴性、病变/宫颈面积比<50%的临床特征。基于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区分度好、准确性高、临床实用性强。
- 朱成涛刘辉王南张楠王丽杰乔薇叶新华
- 关键词:宫颈癌漏诊
- 血浆EB病毒DNA与鼻咽癌预后关系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探讨血浆EB病毒DNA(Epstein-Barr virus DNA,EBV DNA)水平与鼻咽鳞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初治319例无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均行调强放疗联合或不联合辅助化疗,随访记录患者的生存、复发、转移情况。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放疗结束时、治疗后随访期检测血浆EBV DNA,比较治疗前、放疗结束时血浆EBV DNA的水平,分析血浆EBV DNA水平与患者的生存及肿瘤复发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患者总体5年总生存率77%,5年无病生存率68.9%,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84.9%。治疗前血浆EBV DNA阳性与阴性者、放疗结束时血浆EBV DNA阳性与阴性者5年总生存率、5年无病生存率、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71.2%和90.6%,62.2%和86.1%,80.7%和96%;35.6%和81.7%,34.4%和72.3%,44.7%和8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局部复发的患者治疗前、放疗结束时的血浆EBV DNA水平高于无局部复发的患者,有远处转移的患者治疗前、放疗结束时的血浆EBV DNA水平也高于无远处转移的患者(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和放疗结束时的血浆EBV DNA水平是鼻咽癌预后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血浆EBV DNA水平可作为判断鼻咽癌患者预后的重要血清学标志,治疗后随访期应复查血浆EBV DNA水平,对阳性者加强随访,以期及时发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予以挽救性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 丁乃昕张楠黄生富黄生富陈震章
- 关键词:鼻咽鳞癌EB病毒DNA预后
- 亚专科模式在胃肠外科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亚专科模式在胃肠外科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至2022年收治的200例胃肠外科患者,按照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亚专科护理模式。对比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症状改善时间、肠内营养启动时间、血糖平均值、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专科护理质量指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高于对照组,腹痛及腹胀缓解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肠内营养启动时间、血糖平均值、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措施落实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2组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的GQOLI-74评分均上升高,且研究组GQOLI-74各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肠外科患者采用亚专科模式,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专科护理质量,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症状,降低血糖水平,加快康复速度,从而达到提升生活质量的目的。
- 程娟孙彦荣王珊张楠
- 关键词:胃肠外科护理质量满意度生活质量
- 树突膜片钳记录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 膜片钳技术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兴起的一种记录细胞膜离子通道电生理特性的技术,它为了解生物膜离子通道的门控动力学特征以及通透性等提供了最直接的手段。在神经科学领域,膜片钳技术多用于探索神经元上离子通道的分布特点和功能特性。...
- 张楠
- 文献传递
- MIIP对鼻咽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 第一部分 MIIP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目的:检测MIIP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MIIP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1.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6例鼻咽癌石蜡标本组织中MIIP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
- 张楠
- 关键词:鼻咽癌鼻咽癌细胞细胞周期EGFREMT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