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孔松泉

作品数:3 被引量:35H指数:2
供职机构:磐安县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麻醉
  • 1篇丹参
  • 1篇丹参酮
  • 1篇血功能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功能
  • 1篇炎性反应
  • 1篇炎性反应状态
  • 1篇凝血
  • 1篇凝血功能
  • 1篇剖宫产
  • 1篇剖宫产围术期
  • 1篇中期疗效
  • 1篇注射液
  • 1篇围术期
  • 1篇疗效
  • 1篇氯吡格雷
  • 1篇氯吡格雷治疗
  • 1篇麻醉方法

机构

  • 3篇磐安县人民医...

作者

  • 3篇孔松泉
  • 2篇蒋淑芬
  • 2篇包丽霞
  • 1篇杨菊妹

传媒

  • 2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不同麻醉方法对剖宫产围术期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剖宫产围术期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D—D)影响,为临床麻醉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20例剖宫产产妇,按照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70例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50例实施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D-D、镇痛效果及并发症等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朋、APTT、TT、Fbg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h、术后24hPT、APTT、TT分别为(13.23±1.86)s、(31.18±5.94)s、(15.52±2.55)s,(12.85±1.94)s、(29.74±5.52)s、(14.68±3.15)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94、4.546、4.143、3.656、3.435、3.115,均P〈0.05),术后6h观察组Fbg[(3.17±0.48)g/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56,P〈0.05);观察组D-D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4h分别为(0.28±0.04)mg/L、(0.33±0.07)mg/L、(0.33±0.07)mg/L,术后相比术前略有上升,但组内对比、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2级、3级发生率分别为41.43%、30.00%,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未发现深静脉血栓,对照组确诊1例股静脉血栓形成,两组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均可预防剖宫产围术期血液高凝状态,降低血栓性并发症发生率,腰硬联合麻醉是首选方法。
孔松泉包丽霞蒋淑芬
关键词:麻醉剖宫产凝血功能D-二聚体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期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和微炎性反应状态的影响被引量:33
2020年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和微炎性反应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浙江省磐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0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75 mg/次,1次/d,阿司匹林肠溶片150 mg/次,1次/d,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75 mg/次,1次/d,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60 mg加入5%葡萄糖溶液配制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治疗4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疗效,同时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相关细胞因子和外周血CD 4^+Foxp3^+Treg细胞表达率的改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且试验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0.4±0.1)次/d比(0.6±0.2)次/d、(3.4±1.2)min/次比(5.8±1.2)min/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0%(49/50)比92.0%(46/5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栓调节蛋白(TM)含量和CD4^+Foxp3^+Treg细胞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O、TM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ET、CD4^+Foxp3^+Treg细胞阳性表达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血浆NO、TM含量均高于对照组[(82.5±5.1)ng/L比(71.9±4.)ng/L、(32.4±3.6)μmol/L比(25.2±3.6)μmol/L],ET、CD 4^+Foxp3^+Treg细胞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39.4±5.2)μmol/L比(46.7±5.4)μmol/L、(9.4±1.8)%比(10.6±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助于提高心�
杨菊妹孔松泉
关键词:疗效氯吡格雷血管内皮功能
芬太尼不同给药方法对丙泊酚静脉麻醉效果的影响
2015年
目的:探讨芬太尼不同给药方法对丙泊酚静脉麻醉无痛人工流产术效果的影响,为临床选择麻醉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20例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次髎穴组、皮下注射组、静脉注射组,每组40例。三组患者均使用丙泊酚静脉麻醉,次髎穴组联合芬太尼次髎穴注射麻醉,皮下注射组联合芬太尼皮下注射麻醉,静脉注射组联合芬太尼静脉注射麻醉。比较三组患者麻醉效果、镇痛效果、并发症等临床指标。结果次髎穴组麻醉优良率为97.50%,高于皮下注射组、静脉注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132、3.894,均 P <0.05);三组患者 MAP、HR、SpO2各时间节点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次髎穴组术后4 h、8 h VAS 评分分别为(2.32±0.56)分、(1.13±0.23)分,低于皮下注射组、静脉注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8.656、8.843、6.587、6.335,均 P <0.05);次髎穴组丙泊酚用次、用量分别为(1.14±0.14)次、(116.37±14.35)mg,少于皮下注射组、静脉注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6.645、5.587、6.132、5.854,均 P <0.05);次髎穴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0%,皮下注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静脉注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596、7.454,均 P <0.05)。结论芬太尼次髎穴给药麻醉可以提高麻醉效果,减轻术后疼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孔松泉包丽霞蒋淑芬
关键词:芬太尼丙泊酚麻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