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莎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长沙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2篇胰岛
  • 2篇胰岛素
  • 2篇2型糖尿
  • 2篇2型糖尿病
  • 1篇蛋白
  • 1篇血糖
  • 1篇胰岛素抵抗
  • 1篇中毒
  • 1篇瑞舒伐他汀
  • 1篇少年
  • 1篇死因
  • 1篇他汀
  • 1篇糖尿病酮症
  • 1篇糖尿病酮症酸
  • 1篇糖尿病酮症酸...
  • 1篇酮症
  • 1篇酮症酸中毒
  • 1篇青少年

机构

  • 3篇长沙市中心医...

作者

  • 3篇刘莎
  • 2篇刘婷
  • 2篇邵挥戈
  • 1篇徐爱霞
  • 1篇唐莉
  • 1篇黄碧

传媒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湘南学院学报...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瑞舒伐他汀治疗初诊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初诊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长沙市中心医院2017年8月—2020年1月收治的初诊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对照组予以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糖[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血脂指标[包括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体质指数、胰岛素指标[包括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炎性反应指标[包括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并观察2组不稳定型心绞痛、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外周血管病变等大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FBG、2 hPG、TG、TC、LDL-C、HDL-C及体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FBG、2 hPG、TG、TC、LDL-C及体质指数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FINS、HOMA-IR以及HOMA-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FINS、HOMA-IR低于对照组,HOMA-β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IL-6、CRP以及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IL-6、CRP以及TNF-α低于对照组(P<0.05)。2组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初诊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血糖、血脂及体质指数,减少胰岛素抵抗,减轻炎性反应,降低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
刘莎
关键词:2型糖尿病肥胖瑞舒伐他汀血糖
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TRP3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观察青少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1q/TNF-related protein 3,CTRP3)水平的变化,探讨CTRP3与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的关系。方法选取新诊断的青少年T2DM患者60例,根据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组,BMI≥24 kg/m2为T2DM-超重(OW)/肥胖(OB)组,BMI<24 kg/m2为T2DM-正常体重(NW)组,另选健康的青少年30名为正常对照组。测定血清CTRP3、空腹血糖(FPG)、腰臀比(WHR)、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等指标,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青少年T2DM患者血清CTRP3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且T2DM-OW/OB组血清CTRP3水平低于T2DM-NW组(P<0.05);血清CTRP3水平与BMI、WHR、FPG、HbA1c、甘油三酯(TG)、FINS、HOMA-IR呈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正相关;以CTRP3为因变量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TRP3水平与BMI、HbA1c、TG、HOMA-IR独立相关。结论青少年T2DM患者血清CTRP3水平降低,其降低程度与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紊乱、肥胖密切相关。
刘婷邵挥戈蔺怡刘莎刘真序
关键词:2型糖尿病青少年胰岛素抵抗
暴发1型糖尿病的临床特征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对比分析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与暴发1型糖尿病(fulminant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FT1DM)的临床资料,找出FT1DM患者临床生化指标的差异,减少医务人员对FT1DM的漏诊、误诊及误治。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8年12月期间长沙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T1DM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共纳入T1DM患者101例(其中FT1DM 8例)。分析FT1D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与纳入的经典T1D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8例FT1DM患者均成年起病,发病年龄为(30.25±5.28)岁,起病1周内均发生严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功能衰竭,胰岛相关自身抗体均阴性,均伴有胰酶水平升高。与经典T1DM比较,FT1DM患者起病时血糖水平更高[(41.89±12.54)mmol/L vs(22.57±9.74)mmol/L],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更低[(6.08±0.41)%vs(10.87±2.46)%],空腹C肽水平更低[(0.02±0.00)nmol/L vs(0.03±0.06)nmol/L,均P<0.05]。结论:FT1DM起病急骤,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起病,起病时血糖水平比经典T1DM更高,伴有电解质紊乱、肾功能受损,部分合并肝功能受损,伴消化道症状及胰酶水平升高;无性别差异;起病年龄不等,以青少年和成人居多;妊娠妇女为高危人群。FT1DM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应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刘莎徐爱霞刘婷唐莉黄碧邵挥戈
关键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