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凯
- 作品数:5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西省肿瘤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TACE介入术后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12月我院诊断原发性肝癌并行TACE介入治疗的730例肝癌病例资料,对21个可能与介入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相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采用非条件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肝癌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 730例中41例发生介入术后感染性并发症,介入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为5.62%。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合并慢性支气管炎、低白蛋白水平、腹水、异位栓塞及同时行部分脾脏栓塞是肝癌介入术后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慢性支气管炎、低白蛋白水平、腹水、异位栓塞及同时行部分脾脏栓塞是发生介入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合并慢性支气管炎、低白蛋白水平、腹水、异位栓塞及同时行部分脾脏栓塞是肝癌介入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改善这些危险因素有助于预防减少介入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
- 解长佶胡超曹凯徐国辉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TACE感染性并发症
- 肝癌切除联合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癌合并脾亢的Meta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系统评价肝癌切除联合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简称脾亢)的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收集肝癌切除联合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研究的相关论文,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3篇对照研究,共144例患者;肝脾联合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组(HSP)与肝脾联合切除组(HS)围术期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肝功能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肝脾联合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肝脾联合切除在围术期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白细胞、血小板、肝功能方面无差异性。
- 解长佶曾志平胡超曹凯
- 关键词:肝癌脾功能亢进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META分析
-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ysphosphaticlic acid,LPA)的水平,评价LPA在原发性肝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43例,肝脏良性疾病患者10例及健康志愿者10名的血浆LPA水平,同时测定血清AFP的水平。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浆LPA水平(3.94±0.60)μmol/L明显高于肝脏良性疾病患者(2.68±0.36)μmol/L和健康对照组(2.42±0.35)μmol/L(P<0.05),血浆LPA水平的升高与原发性肝癌浸润和门静脉癌栓等相关。结论:血浆LPA检测为原发性肝癌诊断和预后判断增加了一项潜在的评价指标。
- 解长佶胡超曹凯张宇晴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溶血磷脂酸甲胎蛋白预后
- 四联疗法联合消化内镜治疗胃溃疡出血患者的效果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探讨四联疗法联合消化内镜治疗胃溃疡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医院收治的80例胃溃疡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试验组实施四联疗法联合消化内镜治疗,对照组仅实施四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胃泌素、胃动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联疗法联合消化内镜治疗胃溃疡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Hp根除率,改善患者的胃泌素及胃动素水平。
- 曹凯万敏
- 关键词:胃溃疡胃出血四联疗法消化内镜
-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的疗效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江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72例Hp阳性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以奥美拉唑联合标准三联抗Hp治疗,试验组予以埃索美拉唑联合左氧氟沙星为主三联抗Hp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并比较两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试验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TNF-α、IL-6、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 d,两组TNF-α、IL-6、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下降程度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Hp阳性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
- 曹凯万敏
- 关键词:胃溃疡幽门螺杆菌埃索美拉唑喹诺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