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杰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外国语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语言文字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篇国语
  • 2篇韩国语
  • 1篇动词
  • 1篇动词研究
  • 1篇性理学
  • 1篇语言类型
  • 1篇语言类型学
  • 1篇儒学
  • 1篇朱子学
  • 1篇主位
  • 1篇子学
  • 1篇作格
  • 1篇作格动词
  • 1篇理学
  • 1篇论争
  • 1篇句法
  • 1篇句法特征
  • 1篇类型学
  • 1篇韩国儒学
  • 1篇传人

机构

  • 3篇上海外国语大...
  • 2篇大连外国语大...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3篇郑杰
  • 1篇邢丽菊
  • 1篇李宁

传媒

  • 1篇韩国研究论丛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朱子学的传人及其对韩国儒学的影响
2014年
中国的朱子学自高丽末期传入韩国以来,便受到新兴知识分子的推崇。这一方面是由于它重视道统并"辟异端"的学问特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当时思想界确实需要一种新兴学问来担当起时代发展的重任。朝鲜王朝建立后,以朱子学为首的儒学被确立为国家的统治理念和指导思想,在50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一花独放",并发展到鼎盛时期。经过朝鲜前期的"四端七情论争"和后期的"湖洛论争"后,朱子学在韩国实现了本土化和民族化的发展,形成朝鲜时期的性理学,特别是在心性论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近现代以来,特别是朝鲜陷入日本殖民统治后,朱子学也遭到了诸多批判,但其关注人的心性发展、重视学问研究等传统一直绵绵延续下来,并深刻影响了韩国社会的发展。儒家文化在当今的韩国也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扬,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典范。
邢丽菊郑杰
关键词:朱子学韩国儒学性理学
韩国语作格动词研究
“作格动词”最早是Perlmutter(1978)在“非宾格假设”中提出的,主要是指不及物动词中,不改变自身形态,同一个名词论元既可以做及物动词宾语又可以做不及物动词主语的一类动词。20世纪70年代,韩国学者开始关注作格...
郑杰
关键词:韩国语作格动词句法特征语言类型学
文献传递
韩礼德系统功能理论视野下的韩国语主位结构研究
<正>引言主位(theme)是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多年来很多系统功能语言学者都对此有过论述,国内研究成果主要以英语和汉语为对象,以韩国语为对象的主位研究开展不足,目前国内外对于韩国语主语、主题、话题、主...
郑杰李宁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