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林娜

作品数:10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历史地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细胞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细胞
  • 2篇荧光
  • 2篇降钙素
  • 2篇降钙素原
  • 2篇儿童
  • 2篇反应蛋白
  • 2篇C-反应蛋白
  • 2篇病毒
  • 1篇胆囊
  • 1篇胆囊炎
  • 1篇蛋白
  • 1篇星形
  • 1篇星形胶质
  • 1篇星形胶质细胞
  • 1篇星形胶质细胞...
  • 1篇血清
  • 1篇血清降钙素原
  • 1篇亚甲基四氢叶...

机构

  • 10篇温州医科大学
  • 2篇杭州医学院

作者

  • 10篇刘林娜
  • 4篇余坚
  • 4篇陈占国
  • 3篇陈荣发
  • 2篇陈慧
  • 2篇陈向南
  • 2篇杨军军
  • 2篇李涛
  • 1篇邵美娟
  • 1篇郑晓群
  • 1篇徐霞
  • 1篇邢超
  • 1篇邢超

传媒

  • 7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及前白蛋白对胆囊炎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及前白蛋白(PA)在评估胆囊炎患者严重程度中的预测价值,为患者尽早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本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胆囊炎患者248例,检测患者PCT、CRP、ALP、GGT、PA水平。将患者分为重度感染组84例、中度感染组82例、轻度感染组82例,比较不同组别PCT、CRP、ALP、GGT和PA水平,并运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胆囊炎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与轻度和中度感染组比较,重度组PCT、CRP、ALP、GGT水平均升高(P<0.05);而重度和中度感染组PA水平相对于轻度感染组降低(P<0.05);轻度感染组和中度感染组除PA和GGT水平有差异,其他指标无差异。PCT、CRP、ALP、PA、GGT以患者年龄和性别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显示PCT、CRP、GGT是反映重度感染性胆囊炎发生的危险因素。PCT、CRP、ALP、PA、GGT对重度感染性胆囊炎诊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1、0.668、0.721、0.628和0.716;敏感度分别为0.798、0.667、0.845、0.768和0.631;特异度分别为0.896、0.616、0.457、0.476和0.774(P<0.05)。PCT联合ALP、GGT指标对重度感染性胆囊炎诊断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06,敏感度为0.857,特异度为0.671。结论联合检测PCT、CRP、GGT、ALP、PA对评估胆囊炎患者的严重程度有较高临床价值;随着病情的加重,血清PCT水平也随之升高,血清PCT也可作为胆囊炎严重程度评估的有效实验室项目方法。
陈荣发王美玉刘林娜杨训俊
关键词: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前白蛋白胆囊炎
基于核酸自动提取仪的FQ-PCR法在人巨细胞病毒核酸定量检测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 评价基于核酸自动提取仪的实时荧光PCR(FQ-PCR)法在人巨细胞病毒(HCMV)核酸定量检测中的性能。方法 取高浓度值的HCMV标准品进行梯度稀释,评价灵敏度;取低值、中值、高值标准品评价精密度;取高浓度的HCMV抗凝血浆梯度稀释验证线性范围;使用HCMV DNA阴性抗凝血浆稀释标准品至最低灵敏度浓度500 copy/ml,验证最低检出限;取高浓度血浆样本和生理盐水,进行交叉污染验证试验。分别用核酸自动提取仪与手工法提取50份血浆标本的HCMV核酸,评价两方法的线性关系。结果 灵敏度方面,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 998)。精密度方面,3个样本的重复性实验CV值均〈5%。线性范围验证显示在5. 0×10^2copy/ml-5. 0×10^7copy/ml时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 991,P 〈0. 05)。实验不存在交叉污染情况。2种核酸提取方法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基于安普利Anadas9850全自动核酸提取仪的FQ-PCR法在HCMV核酸定量检测中性能良好,能够较好地满足临床检测需求。
刘林娜章婷婷余坚陈向南陈占国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荧光定量PCR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后肝功能异常的相关性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与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治疗后肝功能异常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20年3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66例ALL患儿HD-MTX治疗的临床资料,检测MTHFR C677T的基因多态性,根据基因型将患儿分为野生型(CC)和突变型(CT+TT),比较2组患儿经HD-MTX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肝功能指标PA、ALT、AST、AST/ALT、TP、ALB、LDH、GGT、TBIL、CHE以及48 h、72 h血药浓度的差异。结果:MTHFR C677T突变型与野生型相比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更高(P<0.05),其中血清AST、ALT、CHE含量异常的患儿比例显著升高(P<0.05),其他肝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不同基因型患儿HDMTX血药浓度的差异,结果显示与野生型相比,突变型48 h、72 h血药浓度均升高(P<0.05)。结论:MTHFR C677T突变型患儿HD-MTX治疗后,血清AST、ALT、CHE含量异常的患儿比例较高,检测MTHFR C677T基因型对预测HD-MTX治疗后肝功能异常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刘林娜李涛葛寒宇陈占国余坚郑晓群
关键词: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儿童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儿童肾病综合征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评估其免疫功能状态,为患儿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治儿童肾病综合征患者112例为观察组,正常对照组30例为对照组,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对其波动变化利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CD3^+T细胞、CD3^+CD8^+T细胞比率升高,CD16^+CD56^+NK细胞比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3^+CD4^+T细胞比率、CD4/CD8比值、CD19^+B细胞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年龄段中,6岁~10岁组和11岁~18岁组较1岁~5岁组CD3^+T细胞、CD3^+CD8^+T细胞比率升高明显。1岁~5岁组CD16^+CD56^+NK细胞比率明显低于其他2组,CD19^+B细胞比率升高明显,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性别差异比较中,CD3^+T细胞比率、CD3^+CD4^+T细胞比率、CD3^+CD8^+T细胞比率、CD4/CD8比值、CD19^+B细胞比率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于CD16^+CD56^+NK细胞比率,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有助于客观的反映儿童肾病综合征患者免疫功能状态,对病情判断、观察、治疗及愈后提供实验室依据,以降低感染及其并发症。
刘林娜陈荣发陈慧邢超杨军军
关键词:儿童淋巴细胞亚群肾病综合征
流式荧光杂交法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分型的疑难结果分析及其对策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HPV基因分型时出现的疑难结果,并探讨相应的对策。方法采用流式荧光杂交法检测2017年和2018年所有HPV标本,按照HPV疑难标本的复检规则和报告细则进行复检和报告,回顾统计分析标本复查率和复查结果一致性,并分析复查不一致的原因及其结果特征。结果2年内共检测64664份HPV标本,符合疑难标本有2203份(3.41%),2017年和2018年复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标本核酸提取失败”为HPV分析中的主要复查原因,“与病史或历史结果不符”为HPV分析后的主要复查原因。2017年和2018年HPV疑难标本的低内参基因(Globin)比例和复查前后结果一致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疑难标本复查不一致的结果中,最终结果以单一型别HPV阳性为主(66.56%),HPV全阴性占小部分比例(6.49%)。结论HPV疑难标本的分析和复查,可有效保证HPV基因分型的各个质量控制环节,避免错误报告的发出,提高了检验质量。
王颖颖李涛余坚章婷婷刘林娜陈占国
关键词: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型流式荧光杂交法宫颈癌
输入性黑热病1例报道被引量:2
2014年
黑热病,又称内脏利什曼病(visceral leishmaniasis),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寄生于人体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患者主要表现为长期不规则的发热、消瘦、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肝脾肿大,尤以进行性脾大常见。如不给予合适治疗,患者预后很差。在非疫区的输入性病例较少见,迄今为止我院已收治4例,现将本院新近收治的1例输入性黑热病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儿,女,1岁。甘肃武都人,主诉:发热7天。患儿7天前无明显诱因于温州家中突然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9℃~40.8℃,热型不规则,偶有寒战。体格检查:体温39.2℃,
杨军军陈慧邵美娟邢超刘林娜
关键词:输入性利什曼病VISCERAL组织胞浆菌脾大肝脾肿大
白细胞计数、CRP、NLR及LMR在甲型、乙型流感患儿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在甲型、乙型流感患儿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3月—8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372例甲型流感患儿设为甲型流感组,其中病情加重组41例,37例乙型流感患儿设为乙型流感组,另选99例流感样患儿设为对照组,比较各组CRP、NLR、LMR和WBC等指标的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同时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诊断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的价值。结果甲型流感组WBC低于对照组,高于乙型流感组;乙型流感组WBC、CRP、NLR均低于甲型流感组和对照组,而LMR高于甲型流感组和对照组;甲型流感组WBC、CRP、NLR均高于乙型流感组,而LMR低于乙型流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WBC、CRP、NLR、LMR对甲型流感诊断的AUC分别为0.604、0.543、0.470、0.556,联合检测的AUC为0.655;对乙型流感诊断的AUC分别为0.769、0.747、0.713、0.663,联合检测的AUC为0.793,均高于其单独检测指标。NLR与LMR在甲型流感组中成负相关关系(r=-0.490,P<0.05),乙型流感中成负相关关系(r=-0.605,P<0.05)。结论联合检测WBC、CRP、NLR、LMR对甲型、乙型流感患儿的监测和流感样患儿的鉴别有较大的应用价值。WBC计数较低时,应注意甲型流感或乙型流感的感染,CRP、NLR降低同时LMR升高可为乙型流感病毒的感染提供辅助依据,甲型流感患儿需同时关注CRP、NLR的变化,可预测其是否发生感染与加重情况。
徐霞黄象维刘林娜
关键词: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白细胞计数
2013年-2018年温州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分析温州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趋势及流行特征。方法 2013年1月-2018年7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55 180例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Ig M抗体,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3年1月-2018年7月温州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分别在2013年6月(阳性率为32.25%)、2017年1月(阳性率为30.05%)出现高峰,2015年4月(阳性率为5.59%)出现低谷。肺炎支原体Ig M抗体总阳性率为15.78%;男、女患儿阳性率分别为13.62%和19.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9.94,P <0.05);患儿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7.01,P <0.05),<1岁患儿阳性率最低,4岁~7岁患儿阳性率最高。结论温州地区曾在2013年出现过肺炎支原体流行,持续时间相对较长,2017年初出现短暂流行;近些年温州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总体呈下降趋势。
章婷婷王颖颖刘林娜陈向南陈占国余坚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儿童IGM抗体阳性率
联合检测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在成人尿路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探讨成人尿路感染患者外周血清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变化水平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于本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尿路感染患者141例(感染组),选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30例(正常对照组),检测PCT和CRP水平,对其结果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绘制ROC曲线。结果感染组PCT、CRP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在检出率比较中,以PCT 0. 5 ng/ml、CRP 8 mg/L为限,分成≥0. 5 ng/ml和<0. 5 ng/ml 2组及≥8 mg/L和<8 mg/L 2组,结果显示PCT检出率为71. 6%,CRP检出率为65. 2%,两者共同检出率为90. 7%。在敏感性比较中,PCT以升高5倍以上的例数最多,而CRP以升高1倍以上最多,两者均以升高10倍以上最少。PCT曲线下面积为0. 903 (95%CI:0. 898~0. 969),CRP曲线下面积为0. 752 (95%CI:0. 638~0. 786)。结论联合检测血清PCT和CRP在成人尿路感染患者中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对病情治疗、观察及预后提供实验室依据,降低患者感染及并发症。
陈荣发刘林娜杨训俊王俊娟
关键词:尿路感染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
芬戈莫德对神经干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及其对小鼠脊髓损伤的保护机制
2018年
目的:探讨芬戈莫德(FTY720)对神经干细胞(NSCs)和星形胶质细胞迁移及增殖的影响,阐明FTY720对小鼠脊髓损伤(SC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NSCs和星形胶质细胞,每种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PBS进行处理)和实验组(采用0.1μmol·L^(-1) FTY720进行处理)。SCI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口服PBS)和实验组(口服1mg·kg^(-1)·d^(-1) FTY720),每组10只。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2组NSCs和星形胶质细胞的迁移细胞数,免疫荧光染色检测NSCs的迁移细胞数和增殖神经球数,HE染色检测2组小鼠SCI空洞面积,Basso Mouse Scale (BMS)评分评估小鼠运动能力恢复情况。结果:Transwell检测,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NSCs迁移细胞数增多(P<0.05),星形胶质细胞迁移细胞数减少(P<0.05)。免疫荧光检测,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NSCs增殖神经球数增多(P<0.05),实验组小鼠SCI震中星形胶质细胞数减少(P<0.05)。HE染色检测,与对照组比较,SCI空洞面积缩小(P<0.05)。BM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BMS评分升高(P<0.05)。结论:FTY720可以促进NSCs增殖和迁移,抑制星形胶质细胞迁移,减少SCI后胶质疤痕形成,促进小鼠运动功能恢复。
刘林娜陈婕妤吕方怡花扣珍蔡大敏银国利王俊娟
关键词:脊髓损伤芬戈莫德神经干细胞星形胶质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