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容
- 作品数:7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替比夫定联合水飞蓟宾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联合水飞蓟宾对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的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影响。方法将乙肝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和试验组68例。对照组给予替比夫定,每次600 mg,每天1次;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水飞蓟宾,根据患者状况,每次70~140 mg,每天3次。2组均持续治疗24周。比较患者治疗前后GPT、GOT、HBV DNA水平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及试验组GPT分别为(139.08±63.28)和(78.58±39.99)U·L^-1,GOT分别为(173.22±70.18)和(86.58±48.84)U·L^-1;治疗后第24周HBV DNA水平分别为(2.69±0.41)和(2.01±0.39)log 10 U·m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头痛、腹痛、恶心、腹泻和消化不良等症状。结论替比夫定合并水飞蓟宾治疗乙肝患者安全可靠,且对患者肝损伤相关GPT、GOT、HBV DNA指标有着显著的改善效果。
- 金海方容钟婉君
- 关键词:水飞蓟宾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乙型病毒性肝炎
- 感染控制中微生物检验的应用与结果研究分析
- 2021年
- 分析评价感染控制中微生物检验的应用及结果。方法 本次对我院在2019年2月到2020年1月收治的20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的主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个不同的组别,每组平均为100例;其中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治疗方法,没有采取微生物检验;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治疗的条件下,采取微生物检验,然后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院内感染总发生率的3.00%,与对照组的15.00%显著更低,两组之间的数据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性。结论 基于感染控制工作开展期间,实施微生物检验方法,能够使院内感染发生率降低。
- 方容钟婉君陈慧雷艳英
-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
- 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基因exoS、exoU检测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两种表型铜绿假单胞菌(PA)的毒力基因及其耐药性,为防止其反复感染提供治疗依据。方法收集某院2016~2018年住院患者中分离的黏液型PA 50株、非黏液型PA 50株,采用PCR法检测毒力基因exoU、exoS,KB纸片扩散法检测耐药性。结果PCR结果显示50株黏液型PA中exoS、exoU基因阳性率分别为56%(28/50)、30%(15/50),50株非黏液型PA中exoS、exoU基因阳性率分别为48%(24/50)、40%(20/50)。未检出同时携带有exoS和exoU基因的菌株;K-B纸片扩散法结果显示非黏液型PA对10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高于黏液型PA,其中对氨曲南、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黏液型PA(P<0.05);携带exoU基因的菌株耐药率高于携带exoS基因的菌株耐药率,其中对氨曲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明显高于携带exoS基因的菌株(P<0.05)。结论临床分离PA中携带exoU基因的菌株比例低于携带exoS基因的菌株,但耐药率高,非黏液型PA中exoU基因阳性率比黏液型PA高,与非黏液型PA耐药率高于黏液型PA一致,黏液型PA体外药敏试验耐药率低,而临床治疗效果不佳,除生物被膜的影响外,现有的检测黏液型PA药敏方法是否能真实的放映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对PA治疗要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联合治疗;选择正确的给药剂量和用药方式、充分的疗程,防止其反复感染。
- 朱柏珍李小燕方容文艳琼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基因耐药性
- 标本放置时间对白细胞介素-6水平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随放置时间的延长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急性白血病、原发性肝癌、冠心病患者血清标本30例,即刻分离血清后室温放置,在0、2、6、12、18h分别测定IL-6浓度,并与10例健康对照进行比较。结果各组IL-6初始水平分别为肝癌组(43.96±15.87)μg/L、冠心病组(42.17±10.34)μg/L、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组(94.43±20.32)μg/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4.53±6.06)μg/L与健康对照组(2.71±0.38)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清标本随放置时间的延长,其IL-6水平有一定的变化规律,0~2h内IL-6水平较稳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h及以后与各组IL-6初始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组血液离心后室温放置2h内,IL-6水平稳定,而随放置时间的延长,IL-6水平变化大,故临床检测IL-6需在2h内完成,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真实可靠。
- 贺端明江雁琼方容伍慧妍蓝惠森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标本放置时间原发性肝癌冠心病
- 不同菌量感染大鼠尿路对尿道上皮组织CNF1、CD36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UPEC)的量与尿路感染模型大鼠尿道上皮组织细胞毒性坏死因子(CNF)1蛋白及CD36蛋白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将50只6~8周龄雌性SD大鼠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10只作为对照组,其余40只用于感染不同梯次的UPCE建立尿路感染模型,分别为10^1CFU组、10^2CFU组、10^3CFU组和10^4CFU组,每组10只。感染5 d后,定量大鼠尿道上皮组织与尿液菌量,qRT-PCR检测CNF1 mRNA和CD36 mRNA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CNF1蛋白和CD36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各组尿道上皮组织和尿液菌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在10^1CFU组、10^2CFU组、10^3CFU组和10^4CFU组中,尿道上皮组织和尿液菌量依次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0^1CFU组、10^2CFU组、10^3CFU组和10^4CFU组中,CNF1和CNF1 mRNA表达水平依次升高,CD36和CD36 mRNA表达水平依次降低,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道上皮组织和尿液菌量与CNF1表达呈正相关(P<0.05),与CD36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感染大鼠尿路菌量越高,其尿道上皮组织菌量、尿液菌量和CNF1表达越高,CD36表达越低,尿道感染可能与高菌量影响CNF1和CD36表达相关。
- 金海袁文常詹铀超詹铀超伍慧妍方容
- 关键词:CD36尿道感染
- 铜绿假单胞菌纸片扩散法联合药敏试验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研究一种基于纸片扩散法(K-B法)的铜绿假单胞菌(PA)的联合药敏实验,为PA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某院2016~2018年住院患者中分离的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m PA)和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并从中随机选择m PA 20株、CRPA 30株做K-B法联合药敏试验,根据抑菌环形态判断两药间相互作用,计算协同+累加率。结果m PA对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60%,普遍高于CRPA,而CRPA仅对PB、AK及CIP敏感率>50%。联合药敏试验显示:m PA联合药敏的协同+累加率也是普遍高于CRPA,其中有21组联合药敏的协同+累加率>50%,且联合效果较好是CIP+TZP、AK+SCF、CIP+CAZ、AK+CAZ,对m PA的协同+累加率均为90%。对CRPA的协同+累加率分别是86.7%、86.7%、83.3%、83.3%。有7组联合药敏的协同+累加率<40%,其中IMP分别与CAZ、TZP、SCF的联合无协同+累加作用,临床医生要避免此类药物联合运用。结论K-B法联合药敏试验能快速提供联合用药体外抗菌的直观效果,可为临床医生治疗多药耐药菌感染提供参考。
- 朱柏珍方容方容雷艳英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纸片扩散法
- 常见革兰氏阳性球菌接种浓度对替考拉宁纸片扩散法药敏结果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替考拉宁(Teicoplanin,TEC)是与万古霉素类似的新糖肽类抗生素,其抗菌谱及抗菌活性与万古霉素相似,但与万古霉素相比,TEC半衰期长,较少发生肾及耳毒性,极少出现"红人"症侯群,在应用TEC时,一般无需为了避免不良反应而监测血药浓度([1,2]),可以采用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方式给药,更利于门诊治疗和被患者接受。
- 朱柏珍张艳玲方容
- 关键词:替考拉宁革兰氏阳性球菌纸片扩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