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晓晨
- 作品数:4 被引量:52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 基于SPEI-PM指数的黄淮海平原干旱特征分析被引量:34
- 2017年
- 利用黄淮海平原45个气象站点1961—2014年月值气象数据,基于Penman-Monteith蒸散模型计算了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对黄淮海平原近54年干旱变化趋势、发生频率和持续性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SPEI指数与河南、河北和山东省农业干旱面积的关系,结果表明:(1)改用Penman-Monteith蒸散公式后,SPEI干旱指数在黄淮海平原呈整体上升趋势,即趋于湿润;(2)近54年干旱演变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差异,20世纪60年代干旱频率最高,而21世纪初(2000—2014)干旱频率整体偏低;(3)黄淮海平原干旱发生具有持续性的特点,20世纪60年代遭受的持续性干旱最为严重,平均干旱持续时长约2.6个月,21世纪初下降到1.5个月;(4)河南、河北和山东省的农业干旱面积年际变化表明,干旱面积呈减少趋势,2000年以后年均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和绝收面积比2000年之前分别下降了58.0%、44.4%和49.1%;(5)农业干旱面积与SPEI具有中等以上的相关强度,其中对山东省受灾、成灾和绝收面积相关系数r达到-0.7以上,表明基于Penman-Monteith蒸散模型的SPEI指数在黄淮海平原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 李翔翔居辉刘勤李迎春秦晓晨
- 关键词:干旱趋势黄淮海平原
- 未来气候情景下黄淮海平原不同灌溉制度的产量补偿效应模拟被引量:2
- 2018年
- 利用黄淮海平原典型农业气象站点生育期和产量资料对CERES-Wheat模型遗传参数进行调试,结合Had GEM2-ES气候模式在RCP8.5(辐射强迫上升至8.5W·m-2的典型浓度目标)情景下的预估结果,模拟分析未来不同时段(近期:2010-2039年、中期:2040-2069年、远期:2070-2099年)雨养条件下冬小麦的减产率(与潜在产量相比),并比较不同灌溉制度下冬小麦减产率与雨养条件下减产率的差值即灌溉制度的产量补偿效应。结果表明,经参数调试后的CERES-Wheat模型能较为准确地模拟冬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与潜在产量相比,雨养条件对冬小麦造成的减产率在未来近、中、远期分别为47.3%、53.5%和50.9%,黄淮海平原北部Ⅰ-Ⅳ区的潜在减产率高于区域平均水平,而南部Ⅵ区的减产率仅为7.4%(近期)、12.8%(中期)和9.7%(远期)。多种灌溉策略模拟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灌溉对冬小麦产量的补偿效应(指减产率的减少量)差异较大,北部亚区的补偿效应高于南部亚区。拔节水的补偿效应最强,对未来不同时段冬小麦产量的补偿效应为16.3~18.6个百分点;灌浆水次之,补偿效应为5.1~6.1个百分点;而越冬水补偿效应仅为0.4~0.6个百分点。两水灌溉条件下,拔节水+灌浆水的补偿效应为23.6~25.1个百分点,能够挽回雨养损失的50%左右。因此,在未来水分亏缺加剧的背景下,应注重保障拔节期的需水,灌两水情况下重点保障拔节和灌浆阶段需水。
- 秦晓晨周广胜居辉李翔翔刘勤
- 关键词:冬小麦灌溉制度黄淮海平原
- 适应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常见术语辨析被引量:7
- 2016年
- 适应气候变化在国际公约谈判及国内适应实践中成为重要的关注内容,明晰适应相关的术语含义具有科学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本文通过比较适应相关术语认为,适应是行为方式或对策措施的界定,可不需量化数据支持;适应能力需有明确评价指标体系,并最终产生量化性评价结果;适应性更偏重于能力属性,其基本结论是有或无、强或弱的判断,在适应性有量化结论支持或明确强弱确定时则等同于适应能力。脆弱性评价中,暴露度体现主体对象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基本处境概况,敏感性表明气候变化对主体对象的影响,适应能力则是经济资本、自然资源、技术水平、社会保障四大要素的综合评价,各要素涵盖的具体指标需要酌情依据适应主体属性予以判别和遴选。适应气候变化与灾害风险管理在主体范畴、驱动因子、行动目的上有所区别,但两者共同关注提高对气候变化/气候灾害风险的抵御、承受、恢复能力,以降低不利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共同目标。
- 居辉秦晓晨李翔翔孙茹
- 关键词:敏感性脆弱性复原力风险管理
- 北方冬麦区CO_2浓度增高与氮肥互作对冬小麦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阐明CO_2浓度增高与氮肥互作对冬小麦生理和产量的影响,为客观评估气候变化背景下冬小麦生产潜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1—2014年利用开放式CO_2富集系统(FACE)平台,采用盆栽方法,研究冬小麦"中麦175"在不同CO_2浓度及高低氮肥水平下(高浓度CO_2 550 mg·L^(-1)和大气浓度390 mg·L^(-1);高氮N1,0.16 g·kg^(-1)和低氮N0,0 g·kg^(-1))的生育进程、光合特征及产量变化。CO_2富集处理于每年返青-成熟期间进行,通气时间为每日6:30-18:30,夜间不通气。CO_2浓度通过计算机程序控制,并根据具体风向和风速控制释放管电磁阀的开合度,实现预定设置浓度。【结果】盆栽试验表明与大气CO_2浓度相比,高浓度CO_2加快了冬小麦生育进程,拔节期提前1d,开花期可提前1-2 d,全生育期可缩短3-5 d,高氮肥处理对生育进程具有延迟作用,开花期延长1-2 d,灌浆期可延长4-5 d,同步缓解高浓度CO_2对生育进程的加快作用;高浓度CO_2使叶片光合速率提高13.7%,产量平均提高16.0%,且在高氮肥下光合速率的增幅比低氮肥相对提高2.5%,蒸腾速率提高13.5%;试验中单独高氮较低氮的增产效果达到50%,高于单独高浓度CO_2较大气浓度的增产效果;高浓度CO_2对产量构成中穗粒数和千粒重提高明显,高浓度CO_2较大气浓度穗粒数增加3.69%,单独高氮处理较低氮处理平均穗粒数增加3.43%,即CO_2肥效起到了增加穗粒数的作用并略高于单独氮肥处理,高氮和高CO_2双重促进下的穗粒数最多,达到38.37粒/穗,低氮和低CO_2处理的穗粒数水平最低,可见CO_2和氮肥互作对穗粒数的促进相对更明显,各自单独施用的促进作用彼此差异不大,但低氮、大气CO_2浓度处理的穗粒数则相对较低;与大气CO_2浓度相比,高浓度CO_2的千粒重增加5.3%,高氮高浓度CO_2处理的千粒重大约提高7.3%,说明氮肥的施用促进了高浓度CO_2对千粒重的提升效果。【结论】�
- 居辉姜帅李靖涛韩雪高霁秦晓晨林而达
- 关键词:冬小麦FACE氮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