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晓艳 作品数:4 被引量:10 H指数:2 供职机构: 河南省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女性外阴尖锐湿疣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对女性外阴尖锐湿疣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临床感染患者的相关性问题进行研究,以提高女性外阴尖锐湿疣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患者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针对性。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5月医院接诊的76例女性外阴尖锐湿疣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感染程度的不同将高危型感染患者设为对照组,共36例,低危型感染患者为观察组,共40例;对患者检测HPV阳性标本基因分型构成进行分析,并跟踪调查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的HPV基因分型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HPV阳性标本基因分型构成比比较,观察组检测有6、53、11型和6+11型4种分型,对照组有24、8、10型3种分型,HPV阳性标本基因分型构成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HPV基因分型复发率为20.00%,对照组为1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HPV基因分型复发仅4例,远低于对照组的11例,其复发率也显著降低,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不同女性外阴尖锐湿疣患者其HPV基因分型不同,导致不同患者HPV感染复发率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实际临床诊疗中,应根据不同的HPV基因分型给予相应的治疗。 宋静卉 李雪莉 禹卉千 王思思 段紫钰 顾晓艳关键词:尖锐湿疣 女性 基因分型 银屑病患者药物治疗期间应用Teach-back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2024年 目的:探讨Teach-back健康教育在银屑病患者药物治疗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3月—2024年3月本院就诊的银屑病患者10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分化法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n=50)、观察组(n=50)。两组患者均采取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Teach-back健康教育进行干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评分、应对方式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AS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而回避、屈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Teach-back健康教育在银屑病患者药物治疗期间的效果较好,可改善临床症状,使得患者应对疾病的方式发生变化,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 李姝敏 龚海波 韩铭明 顾晓艳 邓丽娜 宋静卉 王思思关键词:银屑病 分阶段教学评估法在皮肤科护生带教中的实践应用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应用分阶段教学评估法,掌握实习生现有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制订个体化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水平。方法根据实习生必知必会理论知识和技能手册,把教学过程分为入科前、实习中、出科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进行表格式量化评估:入科前,制订实习生理论知识评估表、技能知识评估表和自我学习能力评估表;实习中和出科期,制订专科知识和技能评估表。利用对照组与实验组理论操作成绩、师生互评结果、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结果对比,综合评估教学效果和质量,指导个体教学计划。结果应用分阶段教学评估后,实验组的各项成绩数据高于对照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高了皮肤科临床带教质量和实习生的满意度。结论采取分阶段教学评估模式可以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值得广泛推广。 臧小静 宋静卉 顾晓艳关键词:分阶段教学 护生 带教 校外青少年艾滋病认知及高危行为调查与培训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了解校外青少年对艾滋病的认知及涉足艾滋病高危行为情况,探讨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对艾滋病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朋友找朋友"的方式抽样,对样本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与培训,所得资料采用Excel录入,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2.41%的校外青少年有过性经历,高于在校青少年的4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8.16×10^(-7));校外青少年和在校青少年在多性伴、一夜情等艾滋病高危行为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P=1.59×10^(-8));校外青少年和在校青少年在第一次性行为和最近一次性行为的安全套使用情况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7.37×10^(-5),P=7.47×10^(-5));2.54%的校外青少年承认使用过毒品,918名在校青少年均否认曾有毒品使用情况;培训后,校外青少年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回答正确率提升10%以上。结论校外青少年较在校青少年存在不安全性行为、毒品使用等艾滋病高危行为,艾滋病相关知识宣教有助于校外青少年对艾滋病更全面的认识和改善其涉足艾滋病高危行为情况。 吴淑萍 王建波 李敏 顾晓艳 李雪莉 李振鲁关键词:校外青少年 艾滋病 高危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