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春勇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电化学
  • 1篇电化学阻抗
  • 1篇电化学阻抗谱
  • 1篇电极
  • 1篇信息检测
  • 1篇氧氟沙星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液相色谱法
  • 1篇色谱
  • 1篇色谱法
  • 1篇沙星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行为
  • 1篇阻抗谱
  • 1篇左氧氟沙星
  • 1篇吡咯
  • 1篇胫骨
  • 1篇铟锡氧化物
  • 1篇微电极
  • 1篇细胞

机构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夏春勇
  • 2篇于超
  • 1篇梁熙
  • 1篇周年
  • 1篇李远
  • 1篇赵辰
  • 1篇黄伟
  • 1篇胡宁
  • 1篇张晶
  • 1篇袁国林
  • 1篇王琦

传媒

  • 1篇分析化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HPLC法检测兔胫骨及骨髓中的左氧氟沙星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仪(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兔胫骨及骨髓中左氧氟沙星的方法,用于评价纳米微球载左氧氟沙星可控降解骨修复材料中的左氧氟沙星在兔局部骨组织及骨髓中的缓释特点。方法:分别将不同浓度左氧氟沙星加入空白胫骨、骨髓,以环丙沙星作为内标,采用Sepax BR-C18(250 mm×4.6 mm 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0.01 mol/L磷酸二氢钾—甲醇—0.5 mol/L四丁基溴化铵(75∶25∶4),流速:1.0 ml/min,柱温:40℃,紫外检测波长290 nm。评价指标为:专属性、检测线、定量线、回收率、稳定性、精密度。结果:当胫骨中的左氧氟沙星浓度在0.05μg/ml^3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低、中、高3个浓度的方法回收率分别为(108.81±1.14)%、(96.85±3.64)%、(114.38±0.27)%;提取回收率分别为(110.92±0.42)%、(110.48±0.97)%、(80.39±0.08)%;日内精密度的RSD分别为1.30%、0.23%、5.51%;日间精密度的RSD分别为:7.09%、3.71%、2.55%,样品稳定性良好。骨髓中的左氧氟沙星浓度在0.01μg/ml^3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低、中、高3个浓度的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1.67±3.73)%、(101.77±0.26)%、(87.72±0.72)%;提取回收率分别为(102.97±0.81)%、(87.00±0.62)%、(99.97±1.15)%;日内精密度的RSD分别为1.49%、1.06%、0.11%;日间精密度的RSD分别为:5.61%、2.56%、2.37%,样品稳定性良好。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灵敏、稳定、回收率高,适用于检测新型载药骨修复材料中的左氧氟沙星在兔局部骨组织中的分布。
王琦黄伟梁熙胡宁周年赵辰孙泽绪于超张晶夏春勇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左氧氟沙星胫骨骨髓
基于聚吡咯-铟锡氧化物微电极的细胞阻抗生物传感器构建及细胞生物学行为信息检测被引量:1
2015年
采用光刻技术蚀刻感光干膜绝缘层制备铟锡氧化物(ITO)微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在ITO微电极表面电沉积聚吡咯(PPy)膜制备PPy-ITO微电极。用电化学阻抗谱技术考察PPy膜厚度对PPy-ITO微电极阻抗特征的影响,人肺癌细胞株A549粘附增殖实验考察PPy-ITO电极细胞生物相容性。以PPy-ITO微电极为传感电极,通过电化学阻抗谱技术和等效电路拟合技术对A549细胞粘附增殖及上皮间充质转变(EMT)过程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与裸ITO微电极相比,在最优参数下制备的PPy-ITO微电极(电沉积5个循环)具有更优的电化学阻抗性质和细胞生物相容性。基于PPy-ITO微电极的细胞阻抗生物传感器能够解析A549细胞粘附增殖及EMT过程中细胞质膜电容、细胞-细胞间隙电阻、细胞-聚吡咯膜间隙电阻变化检测。
李远袁国林夏春勇于超
关键词:电化学阻抗谱聚吡咯铟锡氧化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