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佳

作品数:24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玉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癫痫
  • 10篇难治
  • 7篇难治性癫痫
  • 5篇致痫
  • 5篇射频
  • 5篇射频热凝
  • 5篇热凝
  • 5篇SEEG
  • 4篇药物难治性癫...
  • 4篇手术
  • 3篇电图
  • 3篇射频热凝治疗
  • 3篇皮层
  • 3篇皮质
  • 3篇热凝治疗
  • 3篇癫痫患者
  • 3篇外科
  • 3篇脑电
  • 3篇脑电图
  • 3篇磁共振

机构

  • 23篇清华大学玉泉...
  • 4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华科精准(北...

作者

  • 23篇李佳
  • 20篇周文静
  • 17篇阮静
  • 15篇林久銮
  • 14篇王海祥
  • 12篇张冰清
  • 11篇宋宪成
  • 7篇柏建军
  • 6篇贺晶
  • 6篇丰倩
  • 6篇刘一鸥
  • 3篇洪波
  • 3篇史洁
  • 2篇张晓芸
  • 2篇韩蓉
  • 2篇郭玲
  • 1篇胡京霞
  • 1篇张玉琪
  • 1篇孙朝晖
  • 1篇陈希

传媒

  • 4篇中华神经外科...
  • 3篇临床神经外科...
  • 2篇立体定向和功...
  • 2篇第六届CAA...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饮食科学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癫痫杂志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SEEG的难治性惊吓发作致痫网络的研究
<正>目的研究难治性惊吓癫痫的电-临床特点,探讨惊吓发作的致痫网路。方法回顾性分析经SEEG置入的4例难治性惊吓发作术后无发作患者,分析其电-临床特点,通过发作期SEEG数据研究其发作起源及致痫网路。结果 4例患者以声音...
张冰清王海祥贺晶林久銮王思瑜李佳
文献传递
功能磁共振、DTI结合术中电生理技术在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运动区定位中的应用价值
<正>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fMRI)结合术中电生理技术在药物难治性癫痫运动区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癫痫中心行癫痫灶切除术治疗的9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为1...
贺晶周文静林久銮宋宪成阮静李佳
文献传递
SEEG引导下射频热凝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疗效评估
柏建军周文静林久銮阮静李佳王海祥张冰清宋宪成
基于癫痫患者皮质-皮质诱发电位的双侧岛叶功能连接研究(附四例报告)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通过立体脑电图电极皮质电刺激的方法探讨岛叶或岛叶相关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双侧岛叶之间的功能连接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癫痫中心收治的4例岛叶或岛叶相关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患者均于双侧岛叶植入立体脑电图电极进行皮质电刺激,通过视觉分析和非参数检验确定每个触点有无诱发电位响应。采用刺激一侧的对侧岛叶的电极记录诱发电位响应,明确刺激响应率及解剖分布情况。结果4例患者共植入28根SEEG电极(98个触点),其中植入左侧岛叶12根电极(47个触点)。4例患者的双侧岛叶之间有皮质-皮质诱发电位(CCEP)响应。刺激一侧岛叶时,对侧岛叶CCEP的响应率为39.8%,峰潜伏期为15.5~196.0ms。此外,在双侧岛叶等位脑回间存在双向CCEP联系。结论岛叶或岛叶相关的难治性癫痫患者的双侧岛叶之间存在双向功能连接,特别是病毒性脑炎后癫痫患者,其双侧岛叶之间的连接更为广泛。但这一结果尚需更多病例来进一步证实。
张冰清王亮王海祥阮静李佳周文静
关键词:癫痫岛叶皮质电刺激
眶额外侧和眶额内侧癫痫的电临床特点——病例系列
2021年
背景眶额皮质(Orbitofrontal cortex,OFC)是大脑皮层中被研究最少的区域之一,而起始于眶额的癫痫发作,特别是起始于眶额不同部位癫痫的电临床特点还不被人们熟悉。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眶额解剖分区的复杂性、病例罕见、头皮电极很难记录到该部位放电而需要进一步颅内电极的植入来明确发作起始。
刘一鸥王思瑜洪波王海祥林久銮史洁赵童柏建军李佳周文静
关键词:颅内电极癫痫大脑皮层病例系列
SEEG引导下射频热凝治疗癫痫的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SEEG引导下射频热凝致痫灶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8例需行SEEG电极植入术行致痫灶切除术前评估的患者,根据颅内脑电监测结果,对可疑致痫灶进行热凝,热凝后继续监测脑电变化,必时可多次热凝。拔出电极后复查头部MRI,观察热凝后影像改变。结果18例患者毁损靶点4~16个,靶点分布于1~6根电极,热凝次数1~3次。随访期1~4个月,热凝后EngelI级患者占44.4%(8/18),EngelIII级患者占5.6%(1/18),EngelIV级50%(9/18),总体有效率(发作减少≥75%)50%(9/18)。热凝后无颅内出血、神经功能受损等并发症。结论SEEG引导下射频热凝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癫痫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柏建军林久銮王海祥张冰清宋宪成李佳阮静胡京霞周文静
关键词:癫痫SEEG射频热凝
致痫指数在病毒性性脑炎后癫痫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正>目的探讨致痫指数(EI epilepstogenicity index)在病毒性性脑炎(VE viral encephalitis)后癫痫手术中的作用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2017年8月在清...
刘一鸥周文静洪波赵童丰倩阮静李佳
文献传递
致痫指数在病毒性脑炎后癫痫手术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致痫指数(EI)在病毒性脑炎后癫痫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癫痫中心行手术治疗的10例病毒性脑炎后癫痫患者,经过完善的术前评估,不能准确定位致痫灶而行立体脑电图(SEEG)检查,记录发作起始并计算EI值,将EI>0.4设为切断EI值(阳性值),同时将EI值叠加到MRI影像中,明确发作的起始部位。10例患者行致痫灶切除或SEEG引导下的射频热凝治疗。根据Engel疗效分级标准评估疗效。结果10例患者随访21~43个月,末次随访EngelⅠ级3例,Ⅱ级3例,Ⅲ级2例,Ⅳ级2例。SEEG结果显示的发作起始电极数量与EI阳性电极数量相关(r=0.794,P=0.006),EI自动分析与SEEG结果显示的发作起始部位基本一致,未出现完全矛盾结果。手术疗效良好(Engel分级Ⅰ~Ⅱ级)患者的EI阳性值范围较局限;手术疗效不佳(Engel分级Ⅲ~Ⅳ级)患者的EI阳性值范围较广泛,涉及多个脑区。结论在病毒性脑炎后癫痫患者的手术中,EI可作为SEEG判断发作起始的有力证据及补充、辅助定位致痫灶,从而有利于病灶的精准手术切除。
刘一鸥周文静洪波赵童丰倩阮静李佳
关键词:癫痫神经外科手术
健康教育在小儿癫痫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2017年
目的 :探究健康教育在小儿癫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本文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120例小儿癫痫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给予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给予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半年后患者家长对癫痫病的认知水平以及患者的发病情况,治疗效果,发生外伤次数及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结果 :接受健康教育护理的患者家长在对癫痫病的认知水平上较观察组有明显提高,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依从性较对照组患者好很多,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在提高家长对癫痫病的认知水平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外伤发生次数和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效果,具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郭玲陈希张晓芸韩蓉李佳辛军芳
关键词:小儿癫痫健康教育依从性
发作间期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在癫痫术前评估中的作用
2023年
目的评估发作间期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SL)在药物难治性局灶性癫痫术前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9月在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行术前评估的药物难治性局灶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29例患者,其中26例为儿童患者。术前根据临床资料、视频脑电图(VEEG)、头颅结构像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等评估致痫区。所有患者均行发作间期ASL检查,采用视觉阅片对ASL扫描获得的脑血流(CBF)影像进行定性分析,确定是否存在灌注异常及分布模式,分析异常灌注部位与多学科会诊和立体脑电图(SEEG)确认的致痫区的一致性。结果29例患者中,术前评估28例(97%)致痫区明确,其中25例行手术治疗;1例(3%)不明确,行内科治疗。29例患者中,26例(90%)存在CBF影像异常,其中19例(66%)为局部低灌注,5例(17%)为局部高灌注,2例(7%)为局部低灌注与高灌注共存,3例(10%)无灌注异常区域。23例(79%)ASL结果与术前评估基本一致,2例(7%)部分一致,4例(14%)不一致。4例存在发作间期近持续局灶性癫痫样放电的患者中,3例存在局部高灌注;25例无近持续间期放电的患者中,4例存在局部高灌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19例CBF影像显示局灶低灌注的患者中,18例与术前评估致痫区基本一致,1例部分一致;7例CBF影像显示存在高灌注的患者中,5例与术前评估的致痫区基本一致,1例部分一致,1例不一致;CBF影像呈低灌注者与术前评估致痫区的一致率与呈高灌注者与术前评估致痫区的一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7)。行手术治疗的25例患者中,22例(88%)CBF影像显示的灌注异常部位与手术切除或损毁部位一致。所有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0个月(1~12个月),手术治疗的25例中,术后均无癫痫发作。结论发作间期ASL有助于识别致痫区,在术前评估中具有一定的定位价值。
史洁王思瑜王海祥贺晶宋宪成张冰清孙朝晖刘一鸥李佳周文静
关键词:癫痫术前评估致痫区动脉自旋标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