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昊天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植物
  • 1篇洞穴
  • 1篇穴居
  • 1篇岩溶
  • 1篇岩溶洞
  • 1篇岩溶洞穴
  • 1篇野生
  • 1篇野生种
  • 1篇野生种质
  • 1篇植物花
  • 1篇植物花粉
  • 1篇植物花粉形态
  • 1篇生态位
  • 1篇生种
  • 1篇群落
  • 1篇种群
  • 1篇种群生态
  • 1篇种群生态位
  • 1篇种质
  • 1篇种质资源

机构

  • 3篇安徽师范大学
  • 3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3篇温放
  • 3篇吴昊天
  • 2篇洪欣
  • 2篇周守标
  • 2篇杨世勇
  • 1篇韦毅刚
  • 1篇何乐平
  • 1篇符龙飞
  • 1篇徐双双

传媒

  • 1篇广西植物
  • 1篇园艺学报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安徽苦苣苔科植物野生种质资源分布特征及其观赏性评价被引量:5
2017年
根据标本、文献资料以及实地调查,安徽省野生苦苣苔科植物现已查明为8属13种.与《安徽植物志》(第四卷)记载的9属10种比较,取消了粗筒苣苔属Briggsia、唇柱苣苔属Chirita、小花苣苔属Chiritopsis和旋蒴苣苔属Boea,改添为报春苣苔属Primulina、羚角苣苔属Dorcoceras和丹氏苣苔属Damrongia,并增添了绢毛马铃苣苔Oreocharis sericea、大花石上莲O.maximowiczii和池州报春苣苔Primulina chizhouensis三种.通过本省该科植物的分布地区、生境及地形地貌的归纳分析,表明在气候、土壤及地形等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下,该科植物呈现出狭域且间断分布的特征.最后对本省该科植物的观赏特性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合理保护和园艺开发利用的建议.
吴昊天洪欣温放杨世勇周守标
关键词:苦苣苔科种质资源
岩溶穴居性陆氏石山苣苔群落物种组成与生态位分析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根据对陆氏石山苣苔模式产地的实地调查与取样,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其模式产地草本植物群落中重要值排名前20的物种优势度、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值以及环境土壤肥力值。结果表明:(1)陆氏石山苣苔在其模式产地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度,且在Levins、Hurblert生态位宽度指数测度下均排位第二,表明对原生环境中资源的利用程度高,但Pianka生态位重叠显示当产生竞争关系时陆氏石山苣苔总是处于竞争劣势,竞争能力薄弱。(2)岩溶洞穴环境中不同空间上的环境资源存在明显差异,导致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值与种间关系的复杂性,需依据物种的生物学特性和对环境的需求进行区别研究。(3)陆氏石山苣苔模式产地的资源环境因素彼此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这构成了一种保护机制,从而缓解了陆氏石山苣苔因其自身竞争力薄弱产生的生存压力,建议后期工作中应优先加强对其环境的保护。
吴昊天徐双双徐双双杨世勇符龙飞韦毅刚
关键词:岩溶洞穴种群生态位
报春苣苔属43种植物花粉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被引量:5
2015年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中国华南地区报春苣苔属43种植物的花粉形态,并对其花粉形态进行了聚类分析,基于孢粉学聚类结果,并结合形态学特征以及供试物种的地理分布特征,从多个角度联合探讨其分类学意义。结果显示:(1)报春苣苔属43种植物花粉粒为较小到中等大小类型,均为三沟花粉粒;花粉粒形状从圆球形到超长球形,以长球形为主要形态;花粉粒极面观形状为圆状三角形、圆形和3裂圆形;外壁纹饰均为网状纹饰,绝大多数为宽网脊。(2)孢粉学聚类结果将43种植物划分为6个组7个类型,初步表明该属植物的花部大小和颜色是多起源进化而来的,根据分布区域的比较,该属的物种形成可能和适应华南喀斯特特殊地貌与小环境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洪欣吴昊天何乐平周守标温放
关键词:孢粉学聚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