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晓菡

作品数:7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常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专利
  • 3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化学工程

主题

  • 5篇聚氨酯
  • 5篇丙烯
  • 3篇聚氨酯丙烯酸
  • 3篇聚氨酯丙烯酸...
  • 3篇聚醚
  • 3篇丙烯酸
  • 3篇丙烯酸酯
  • 2篇引发剂
  • 2篇隐形眼镜
  • 2篇嵌段
  • 2篇嵌段共聚
  • 2篇嵌段共聚物
  • 2篇紫外光引发
  • 2篇紫外光引发剂
  • 2篇聚丙烯
  • 2篇聚丙烯薄膜
  • 2篇聚醚聚氨酯
  • 2篇可生物降解
  • 2篇降解
  • 2篇交联

机构

  • 7篇常州大学

作者

  • 7篇蒋晓菡
  • 5篇张嵘
  • 3篇王桂容
  • 3篇丁琳
  • 2篇俞强
  • 2篇任伟
  • 1篇夏德勇
  • 1篇姜彦

传媒

  • 1篇功能高分子学...
  • 1篇高分子学报
  • 1篇高分子材料科...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一种辐射固化形状记忆性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辐射固化形状记忆性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多元醇引发ε‑己内酯开环聚合,得到聚己内酯多元醇;聚己内酯多元醇、二异氰酸酯和丙烯酸羟烷酯在有机铋作用下反应得到端基为双键的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加入光引发剂,...
张嵘邱林子冯学鹏王桂容蒋晓菡丁琳
文献传递
聚丙烯-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的制备及其对聚丙烯薄膜的表面改性被引量:2
2015年
采用双端羧基聚丙烯(PP)与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进行酯化反应,制备了不同嵌段长度的嵌段共聚物PEG-b-PP-b-PEG,并将其作为大分子表面改性剂与PP共混制得薄膜。采用衰减全反射红外(ATR-FTIR)、接触角测试仪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表征了薄膜的表面组成与性能。研究表明,PEG-b-PP-b-PEG可以改善PP薄膜的亲水性和表面极性,使表面自由能增大;薄膜表面性能的改善程度取决于薄膜中PEG链段的质量分数以及嵌段共聚物的嵌段分子量;随着共混薄膜中PEG链段质量含量增加,薄膜的水接触角迅速下降,表面自由能增大;随嵌段共聚物中PP嵌段分子量以及PEG嵌段分子量的下降,薄膜水接触角减小,表面自由能增大;当嵌段共聚物中PP嵌段和PEG链段分子量均为1 000左右时,对PP薄膜表面亲水性的改善效果较好。
任伟蒋晓菡俞强
关键词:聚丙烯薄膜表面性能
隐形眼镜用聚合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隐形眼镜用聚合物材料,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聚醚聚氨酯丙烯酸酯大分子交联剂10~40%,甲基丙烯酸羟乙酯40~70%,N-乙烯基吡咯烷酮5~30%,丙烯酸0.5~5%,硅烷偶联剂1~20%;隐形眼镜...
张嵘蒋晓菡冯学鹏丁琳王桂容
文献传递
两亲性三嵌段共聚物对聚丙烯薄膜的表面改性被引量:5
2017年
分别制备了以聚丙烯(PP)为亲油链段,聚乙二醇(PE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PHEMA)为亲水链段的两亲性三嵌段共聚物,并将其用于PP薄膜的表面改性。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原子力显微镜和接触角表征薄膜的表面组成、形貌和亲水性,比较不同亲水链段在聚丙烯薄膜中迁移扩散及在薄膜表面聚集的情况。研究发现,亲水链段向薄膜表面迁移扩散并在薄膜表面聚集浓度的顺序为:PEG链段>PVP链段>PHEMA链段>PMMA链段。亲水链段在薄膜表面聚集形成柱状微相区,微相区的分布密度与亲水链段在薄膜表面聚集浓度的顺序一致。由于PEG链段在薄膜表面的聚集浓度和微相区分布密度最高,表面改性效果最明显;而PMMA链段在薄膜表面聚集浓度最低,极性较弱,表面改性效果最差。
任伟蒋晓菡俞强
关键词: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聚丙烯薄膜表面形貌
一种涂层药物释放的可生物降解聚氨酯丙烯酸酯载体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涂层药物释放的可生物降解聚氨酯丙烯酸酯载体的制备方法,包括过程:合成聚醚酯二元醇、制备聚氨酯丙烯酸酯涂层、药物负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分子设计的方法在聚氨酯丙烯酸酯主链中引入聚醚酯软段,可有效的提高涂...
张嵘冯学鹏蒋晓菡
文献传递
隐形眼镜用聚合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隐形眼镜用聚合物材料,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聚醚聚氨酯丙烯酸酯大分子交联剂10~40%,甲基丙烯酸羟乙酯40~70%,N‑乙烯基吡咯烷酮5~30%,丙烯酸0.5~5%,硅烷偶联剂1~20%;隐形眼镜...
张嵘蒋晓菡冯学鹏丁琳王桂容
文献传递
可降解聚氨酯丙烯酸酯生物材料的制备及其表征被引量:4
2016年
以端羟基聚丙交酯(PLLA)为软段,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硬段聚合得到端基为双键的低聚物,再在UV照射下固化得到可生物降解的聚氨酯丙烯酸酯(PUA)生物组织工程材料.PLLA由1,4-丁二醇引发L-丙交酯(L-LA)开环得到.PLLA和低聚物的组成结构用NMR和GPC进行了表征.对固化聚合物PUA的热性能(DSC和TGA)、力学性能(DMA和拉伸)和亲水性(接触角和溶胀)的研究表明增加PLLA软段会增加材料的Tg,但降低材料的亲水性和交联度.PLLA500-HDI的拉伸强度为6.7 MPa,可以满足生物材料的力学性能要求.通过体外降解实验,发现增加PUA材料的软段,降解速率下降.降解16周后,PLLA500-HDI降解最快,失重15.8%,而PLLA2000-HDI的降解速率最慢,失重5.5%,可能与其微相分离的结构有关.红外(ATR)分析表明降解的PUA膜中N—H的伸缩吸收峰(3364 cm-1)变宽和C O吸收峰变尖锐,说明主链中酯键和氨基甲酸酯键都发生了水解.热失重(TGA)曲线上PLLA500-HDI和PLLA1000-HDI降解后的PUA材料热稳定性下降,而PLLA2000-HDI变化不大.此外,在SEM图中发现降解的PLLA500-HDI膜表面出现裂纹和孔洞,PLLA2000-HDI材料表面也形成相分离结构.细胞实验说明材料支持细胞的黏附,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具有应用于组织工程的潜力.
冯学鹏蒋晓菡夏德勇盛扬姜彦张嵘
关键词:聚丙交酯聚氨酯丙烯酸酯紫外光固化可生物降解生物相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