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雪娇

作品数:9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会议论文
  • 4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滴丸
  • 3篇失眠
  • 3篇舒脑欣滴丸
  • 3篇慢性
  • 3篇慢性失眠
  • 3篇痴呆
  • 2篇血管
  • 2篇抑郁
  • 2篇神经心理
  • 2篇量表
  • 2篇焦虑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原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栓塞
  • 1篇顿抑
  • 1篇血管性认知功...
  • 1篇血管性认知障...
  • 1篇血浆
  • 1篇血浆D-二聚...

机构

  • 9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韩雪娇
  • 3篇薛蓉
  • 3篇董丽霞
  • 3篇张轩
  • 3篇陈书丽
  • 3篇林传行
  • 2篇曹洁
  • 1篇张鑫

传媒

  • 2篇中国呼吸与危...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7篇2016
  • 1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纤维蛋白原及血浆D-二聚体在急性肺动脉栓塞危险分层中的价值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研究纤维蛋白原及血浆D-二聚体含量在不同危险分层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中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呼吸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60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并按2008年欧洲急性肺动脉栓塞分层标准分为高危组(19例)、中危组(21例)和低危组(20例)。同时随机抽取同期呼吸困难及胸痛的非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1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上述各组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差异。结果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中,高危组、中危组和低危组在一般情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危险分层越高,纤维蛋白原含量越低(P<0.05),D-二聚体含量越高(P<0.05)。对照组患者与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相比,纤维蛋白原含量更高,D-二聚体含量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与D-二聚体水平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为-0.805)。结论纤维蛋白原增高是急性肺动脉栓塞发生的高危因素之一,当急性肺动脉栓塞发生后,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可用于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及危险程度分级。
韩雪娇董丽霞曹洁
关键词:急性肺动脉栓塞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
Meta-分析口服抗凝药在特发性静脉血栓栓塞延长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目的 分析口服抗凝药用于特发性VTE延长期的有效性安全性,指导临床抗凝药物应用.方法 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有关口服抗凝药用于特发性VTE延长期的RCT.提取文献的信息,应用RevMan5.3统计分析.结果 有关6个临床试验...
韩雪娇董丽霞
关键词:META分析抗凝药
急性肺栓塞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探究急性肺栓塞(APE)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预测因素。方法先后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中首诊的APE患者169例,随访至初诊后2年(最终时间结点2017年12月)。回顾性分析患者病历资料并收集潜在危险因素,随访患者抗凝疗程及复查转归,计算复发率;根据是否复发分组,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再针对两组间有显著差异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最终得到与APE复发相关的独立危险预测因素。结果 169例APE患者在接受2年随访后,共23例复发,复发概率为13.6%。单因素分析:严重肺部疾病、长期卧床、恶性肿瘤、免疫系统疾病、特发性肺栓塞、D-二聚体持续异常6项因素在复发组与非复发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与APE复发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恶性肿瘤(OR=8.384,P=0.003)、免疫系统疾病(OR=5.353,P=0.038)、特发性肺栓塞(OR=10.609,P=0.001)为APE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PE患者有较高的栓塞复发率,恶性肿瘤、免疫系统疾病以及特发性肺栓塞是导致APE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医师需要对此类患者进行定期的风险/获益评估后制定个体化的抗凝治疗方案。早期识别APE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制定个体化的抗凝方案、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张鑫董丽霞曹洁韩雪娇
关键词:急性肺栓塞复发基础疾病
慢性失眠患者神经心理特征的相关临床研究
目的 通过对慢性失眠组40例、健康对照组40例的基本信息登记并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失眠严重指数、蒙特利尔认知功能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睡眠情况及神经心理(焦虑、抑郁、认知)特征进行评...
韩雪娇
关键词:慢性失眠焦虑抑郁
舒脑欣滴丸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神经认知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评价舒脑欣滴丸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门诊自2014年1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03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舒脑欣治疗组(50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53例1。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治疗:氯吡格雷75mg,1次/d;降压治疗:目标血压140/90mmHg(1mmHg=0.133kPa);降脂治疗:阿托伐他汀20mg,1次/d。舒脑欣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舒脑欣滴丸,口服,3次/d,4丸/次,连续3个月。采用蒙利特尔认知评估量表北京版(MoCA)、数字广度(DST)、听觉词语学习测试(AVLT)、连线测试(TMT)、词语流畅性测试(VFT)、Stroop色词测试评估患者神经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舒脑欣治疗组脱落3例,常规治疗对照组脱落6例,2组有效例数均为47例。治疗3个月后,与常规治疗对照组相比,舒脑欣治疗组在MoCA总分、MoCA-语言、MoCA-延迟回忆、AVLT(学习、回忆、再认)方面的评分增加,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氏0.05);在MoCA其他分项测试、DST、TMT、VFT、Stroop测试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连续服用舒脑欣滴丸3个月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总体认知功能有所改善,尤其是在词语学习能力、延迟回忆能力、语言复述能力方面改善明显。
张轩薛蓉陈书丽韩雪娇林传行熊智
关键词:舒脑欣滴丸量表测试
舒脑欣滴丸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多维神经认知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舒脑欣滴丸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多维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03例,分为舒脑欣治疗组(50例)和常规治疗组(53例)。常规治疗组给予西...
张轩薛蓉陈书丽韩雪娇林传行
文献传递
慢性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后的相关临床研究
目的 通过将90例慢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认知行为治疗(CBT)联合非苯二氮卓类药物组30例,单纯非苯二氮卓类药物组30例,CBT组30例进行4周治疗,并进行随访,比较三组之间患者主观睡眠状况、神经心理测评量表评分、认知功能...
韩雪娇
舒脑欣滴丸对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病人睡眠及情绪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观察舒脑欣滴丸对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病人睡眠及情绪状态的影响。方法筛选2014年9月—2015年1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的103例VCIND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舒脑欣治疗组(53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50例)。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舒脑欣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舒脑欣滴丸治疗。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分别对两组病人进行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PSQI、HAMA和HAMD评分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舒脑欣治疗组(脱落6例,共47例)较常规治疗对照组(脱落3例,共47例)在PSQI总分降低、入睡时间缩短、睡眠障碍事件降低、睡眠质量得到提高、睡眠时间增加及睡眠效率提高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治疗前后日间功能障碍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HAMA评分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HAMD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脑欣滴丸对VCIND病人睡眠及焦虑情绪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对抑郁情绪的改善作用不明显。
陈书丽薛蓉张轩林传行韩雪娇熊智
关键词:舒脑欣滴丸睡眠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慢性失眠患者血清内分泌指标(TSH、T3、T4、皮质醇)、炎性因子(IL-6)、BDNF变化的相关临床研究
目的 通过对慢性失眠组40例、健康对照组甲状腺素、总三碘甲状腺原氮酸、皮质醇、白细胞介素-6、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进行检测,分析两组之间各项水平的差异,探讨慢性失眠患者血清学内分泌、炎性因子及神经营养因子的改变,从而间...
韩雪娇
关键词:慢性失眠内分泌炎性因子BDNF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