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斌 作品数:9 被引量:70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核科学技术 历史地理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兔骨腱连接点损伤后不同起始时间低强度脉冲超声促进其愈合的研究 目的:利用不同起始时间使用低强度脉冲超声治疗骨腱连接点损伤,观察愈合过程中骨腱连接点界面形态结构的修复、新生骨的大小以及生物力学性能的恢复,探讨低强度脉冲超声治疗骨腱连接点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及预后,为低强度脉冲超声用于治... 郑成 陈华斌 刘飞飞 陈灿 王占稳 周京泳 刘俊 胡建中 吕红斌关键词:低强度脉冲超声 纤维软骨 新生骨 愈合 同步辐射X线相衬成像技术在兔髌骨-髌腱连接点纤维软骨细胞的三维可视化应用研究 被引量:5 2015年 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相衬成像技术(Synchrotron Radiation-based X-ray Phase-contrast Computed Tomography,SR-XPCT)对兔髌骨-髌腱连接点(Patella-Patellar Tendon Junction,PPTJ)移行区的纤维软骨细胞进行三维可视化及量化表征。正常骨成熟的新西兰PPTJ经多聚甲醛固定、梯度酒精脱水后,于上海光源X射线成像与生物医学应用光束线站进行扫描;采集的原始图像经数字减影、相位恢复、切片重构、位数转换后进行三维重构分析;标本扫描后进行传统组织学验证。SR-XPCT能成功获取PPTJ及其移行区纤维软骨细胞的三维高清图像,并对移行区纤维软骨细胞进行了量化表征:平均直径为(10.139±1.265)?m;平均体积为(291.187±87.283)μm3,体积分布在200-400μm3之间的占75.4%;平均球形度为0.711±0.079,球形度在0.605-0.805之间的纤维软骨细胞约占84.9%。SR-XPCT作为一种先进的、直观准确的可视化骨腱连接点的三维微观形态结构研究方法,为骨腱连接点损伤修复的三维形态学研究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 陈华斌 胡建中 周京泳 郑成 王占稳 陈灿 曹勇 殷宪振 吕红斌关键词:纤维软骨细胞 关节镜下清理并半月板切除治疗合并膝骨关节炎的半月板损伤 被引量:37 2017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清理并半月板切除治疗合并早、中期膝关节骨关节炎(KOA)的中、重度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10月该科156例合并有早、中期KOA的中、重度半月板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清理并半月板切除术。术前对所有患者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常规行膝关节正侧位、髌骨轴位、双下肢全长站立位X片和患膝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明确KOA诊断和临床分期以及半月板损伤诊断和分级。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行关节镜下关节清理并半月板切除术。术后积极行患肢康复训练,术后7~10天出院,出院后佩戴护膝负重行走。采用门诊复诊或电话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无围手术感染、化脓性关节炎等严重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10.9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后(87.3±7.9)明显优于术前(67.5±4.9)(P<0.05)。结论关节镜下清理并半月板切除治疗合并早、中期KOA的中、重度半月板损伤,创伤小、恢复快、近期疗效良好。 徐大启 陈华斌 赵浩 瞿瑾 李雄 孙德毅 邱续强 吕红斌关键词:半月板损伤 骨关节炎 关节镜 半月板切除 同步辐射微束荧光分析技术在兔髌骨-髌腱界面中钙、锌元素分布的应用 2019年 目的利用同步辐射微束荧光分析技术(SR-μXRF)表征兔髌骨-髌腱界面(PPTI)中钙、锌元素的含量及分布特点。方法兔PPTI经切片及抛光处理后,于上海光源行SR-μXRF检测,检测后样本行苏木素-伊红(HE)及樊基森(Van-Gieson)染色进行匹配观察。结果组织学染色显示兔PPTI钙化的纤维软骨层厚度为(163.00±42.00) μm;SR-μXRF检测可见兔PPTI中钙含量最大值93 853 cps(位于钙化纤维软骨层与软骨下骨的交界区)是髌腱的(28.00±9.05)倍;锌含量最大值10 100 cps(位于钙化与未钙化纤维软骨层的交界区)是髌腱的(3.20±0.65)倍;钙含量的最大值是锌的(8.70±3.20)倍;钙、锌含量的最大值所处位置相距(135.00±16.00) μm,与组织学染色结果一致(r^2=0.935)。结论SR-μXRF可超微分辨地表征PPTI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分布特征. 陈洋 陈灿 陈华斌 吕红斌关键词:钙元素 锌元素 关节镜辅助微创治疗B型胫骨平台骨折的长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B型胫骨平台骨折的长期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4年7月该科诊治的B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共16例,均无其他部位骨折。术前行膝关节正侧位摄片、CT平扫及三维重建明确诊断及骨折分型。术中首先进行关节镜下探查,明确关节内骨折情况,处理合并损伤的半月板等关节内结构。然后经小切口在平台骨折侧建立复位隧道,并在关节镜监视下进行复位,再以钢板螺钉固定。复位骨隧道内植骨预防塌陷。术毕患膝加压包扎,留置伤口引流1~2 d,并持续冰敷。术后第3天开始CPM机辅助行关节活动锻炼。第7~10天出院,佩戴可调节膝关节活动支具积极无负重康复锻炼。术后6~8周支具保护下开始负重行走。术后6、12和24周定期随访。术后1年左右,待骨折愈合再次手术取除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无围手术期和术后并发症。初次术后定期随访,所有患者均在术后9~12个月内获得骨性愈合,未出现患膝疼痛等症状。再次取内固定手术顺利。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取除内固定术后(92.5±5.7)和骨折术后(90.5±7.0)均较骨折术前(50.6±6.3)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微创治疗B型胫骨平台骨折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长期疗效良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徐大启 陈华斌 戴祝 瞿瑾 李雄 孙德毅 邱续强 吕红斌关键词:关节镜 胫骨平台 骨折 利用同步辐射X线相衬成像技术对兔髌骨-髌腱连接点中的纤维软骨细胞进行三维可视化及量化表征 目的: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相衬成像技术进行骨腱连接点移行区中纤维软骨细胞的三维微观形态学研究.方法:正常骨成熟的新西兰兔髌骨-髌腱连接点标本经多聚甲醛固定、梯度酒精脱水后,于上海光源X射线成像与生物医学应用光束线站(BL1... 陈华斌 胡建中 周京泳 李骁宁 王占稳 陈灿 吕红斌关键词:纤维软骨细胞 三维可视化 距腓前韧带腓骨止点双束解剖重建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被引量:12 2021年 目的: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损伤是运动医学领域最常见的损伤性疾病之一,常导致踝关节外侧不稳定,如未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长期迁延反复,将发展为踝骨关节炎而出现不可逆性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经保守治疗3~6个月后未见明显好转的ATFL损伤患者应尽早考虑手术修复以恢复踝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本研究旨在探讨ATFL腓骨止点双束解剖重建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调查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间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运动医学科诊断为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67例患者,其中男42例,女25例,年龄17~41岁,病程为(12.6±3.2)个月;左踝29例,右踝38例。患者均因反复扭伤导致踝关节疼痛、肿胀、关节明显松弛;ATFL止点压痛、跟腓韧带止点压痛、踝关节前抽屉试验、内翻应力试验均为阳性。采用X线检查排除其他踝关节疾患,术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磁共振检查观察患侧ATFL损伤情况。患者均有手术指征且无明显手术禁忌证,在神经阻滞麻醉下采用踝关节镜下清理并ATFL腓骨止点双束解剖重建手术治疗。术后予以常规护理及标准化流程的康复锻炼。术后3、6、12、24个月进行门诊随访,使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卡尔森踝关节功能(Karlsson ankle functional,KAF)评分及日本足踝外科学会(the Japanese Society for Surgery of the Foot,JSSF)量表评分评价临床结果。结果:67例患者在术中关节镜下检查发现炎性滑膜增生52例(77.6%),明显骨赘增生12例(17.9%),Ⅱ~Ⅲ度距骨骨软骨损伤23例(34.3%),Ⅳ度软骨损伤5例(7.5%)。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在麻醉状态下前抽屉试验为阴性、内翻应力试验为阴性;术后锚钉位置良好。其中3例(4.5%)患者术后出现腓浅神经暂时性麻痹,足踝部皮肤麻木,2周内逐渐恢复;无围手� 陈华斌 张涛 瞿瑾 李雄 孙德毅 邱续强 吕红斌 徐大启关键词:距腓前韧带 关节镜 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性骨盆前环骨折 目的 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骨盆前环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我院创伤骨科中心自 2014年1月—2016年2月共收治的22例26侧骨盆骨折患者,男11例,女6例;骨盆骨折按Tile分型:Tile B1型:3例... 郑成 陈华斌 陈灿 王占稳 吕红斌关键词:骨盆骨折 内固定 不稳定性骨折 组合磁场治疗修复骨腱界面损伤的研究 2020年 目的探讨组合磁场(CMF)治疗对骨腱界面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将由中南大学实验动物学部提供的24只成年新西兰雄兔建立髌骨部分切除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12只):治疗组术后给予CMF治疗(30 min/d),对照组予以假治疗(设备关机状态)。术后12周收获髌骨-髌腱复合体标本行组织学、影像学和生物力学检测。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组织学染色结果显示,CMF治疗能明显促进愈合界面骨、纤维软骨的形成和成熟。影像学检测发现治疗组面积、长度、骨矿化含量、骨密度和骨显微形态学参数等量化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拉断实验显示,治疗组的横截面积、拉断负荷、极限强度、拉断能量等力学性能指标[(29.58±4.55)mm^2、(229.2±59.4)N、(8.27±1.21)MPa、(0.478±0.149)J]明显高于对照组[(21.25±3.33)mm^2、(154.2±40.9)N、(6.57±1.16)MPa、(0.268±0.140)J,t=3.619、2.547、2.484、2.516,P<0.05]。结论CMF治疗能明显促进骨腱界面损伤后修复。 陈华斌 张涛 陈灿 瞿瑾 吕红斌 徐大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