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云
- 作品数:8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理学更多>>
- 110K单相Bi系超导体的制备
- 1992年
- 采用普通固态反应法制备了名义组分为 Bi_(2.0-x)Pb_xS_(r1.9)Ca_(2.2)Cu_(3.3)O_y 超导体.对样品进行了物相分析、电阻率及磁化率测量.XRD 分析表明:富 Ca 富Cu 有利于高 T_c 相的形成,并且获得了高 T_c 单相样品。交流磁化率曲线测量表明:样品的低温区转变台阶位于85~95K 之间.且2212相的 T_c 随氧含量、组分、工艺等因素变化.
- 卢亚锋罗长勋辛绵荣吴晓祖李青云
- 关键词:超导体相分析高TC铋系
- 富Ca富Cu的Bi(Pb)-Sr-Ca-Cu-O超导电性
- 1992年
- 采用普通固态反应法制备了名义组分为Bi_(2.0-x)Pb_xSr_(1.9)Ca_(2.2)Cu_(3.3)Oy超导体,并系统研究了样品的X射线衍射谱。结果表明:富Ca富Cu加速了2223相形成,拓宽了Bi系的单相化烧结温区,并获得了品质优良的110K单相多晶样品;低温退火有助于提高样品的单相化程度。
- 卢亚锋吴晓祖李青云周廉辛绵荣罗长勋
- 关键词:氧化物超导体超导电性
- 用Sol-Gel工艺制取的YBCO超细粉末的特性
- 1990年
- 本文报道了 YBCO 超细粉末的 Sol-Gel 工艺制备过程以及它的特性。
- 夏国强吴晓祖李青云罗长勋辛绵荣
- 关键词:YBCO粉末制取
- Sb^(5+)和Sb^(3+)在新的高温相形成中的作用被引量:1
- 1990年
- 本文通过比较Sb^(5+)和Sb^(3+)样品的R-T曲线及X射线衍射谱,讨论了Sb^(5+)和Sb^(3+)在新的高温相中的作用。发现Sb^(3+)替代Bi时形成了2223结构,而Sb^(5+)替代Bi时却形成了一种新的高温相。
- 夏国强吴晓祖李青云
- 关键词:超导体
- Bi_(1.6)Pb_(0.4)Sr_2Ca_2Cu_(3-x)Ti_xO_y体系的超导电性被引量:1
- 1992年
- 采用普通固态反应法制备了Bi_(1.6)Pb_(0.4)Sr_2Ca_2Cu_(3-x)Ti_xO_y(X=0.0;0.05;0.1;0.2;0.3)系列超导样品。测量了样品的电阻——温度关系、交流磁化率——温度关系和X射线衍射谱,并进行了样品微区成份分析。作者发现:在X=0.0—0.2范围,该体系的零电阻温度均在100K以上,在X=0.3时,在液氮温区不超导;Ti含量X=0.1时,样品的单相性最好;Ti元素的微区分布不很均匀。我们倾向于认为Ti实际上可能不是替换Cu而是替换了Ca.
- 卢亚锋吴晓祖李青云辛绵荣罗长勋
- 关键词:超导体固态反应
- (Bi,Pb,Sn)-Sr-Ca-Cu-O系的超导电性被引量:1
- 1989年
- 自从发现不含稀土元素的Bi-系超导电性以来,人们相继地分离出这一系中的纯高温相(110K)和低温相(85K),确定了它们的结构。为获得比较稳定、且易重复的高温相,又做了许多替代Bi的实验,效果最明显的是Pb替代部分Bi,其T_(co)最高者可达108K。后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此基础上,又用少量Sb替代Bi。
- 夏国强吴晓祖李青云
- 关键词:铋超导电性超导体锶
- 掺杂Ag_2O的Bi-Pb-Sr-Ca-Cu-O体系的研究
- 1992年
- 一、引言 大量研究表明在Bi系超导体中存在着丰富的类Josephson结弱耦合,因此增强超导晶粒间弱耦合以改善样品的临界电流特性是很有意义的。文献[1,2]指出在YBa_2Cu_3O_(7-8)体系中掺杂银或氧化银提高了样品J_c。文献[3]的实验结果表明在Bi-Pb-Sr-Ca-Cu-O超导体中掺杂银粉时,样品的T_c和J_c敏感地依赖于烧结气氛。
- 卢亚锋吴晓祖李青云周廉辛绵荣罗长勋
- 关键词:高TC超导体BIPBSRCACUO掺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