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雷

作品数:7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手术
  • 4篇骨折
  • 3篇入路
  • 2篇髋骨
  • 2篇髋骨折
  • 2篇髋臼
  • 2篇髋臼骨
  • 2篇髋臼骨折
  • 2篇脱位
  • 2篇外科
  • 2篇外科手术
  • 2篇改良STOP...
  • 1篇导航
  • 1篇导航技术
  • 1篇导航系统
  • 1篇电阻应变式
  • 1篇电阻应变式传...
  • 1篇修复外科
  • 1篇修复外科手术
  • 1篇应变式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作者

  • 7篇刘雷
  • 3篇徐磊
  • 2篇王昊
  • 1篇李黎
  • 1篇伍越环
  • 1篇张超
  • 1篇吴恭谦
  • 1篇张亮
  • 1篇席英
  • 1篇谢凯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生物骨科材料...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19
  • 1篇199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腹直肌旁入路与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比较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比较腹直肌旁入路与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髋臼骨折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髋臼骨折患者33例病历资料,根据其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腹直肌旁入路)与对照组(改良Stoppa入路),其中试验组17例,对照组16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使用Matta评分评价术后骨折复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骨折复位满意度、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侧髋关节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直肌旁入路手术切口,手术时间,出血量均小于改良Stoppa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直肌旁入路较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需行前路固定的髋臼骨折创伤较小,可作为髋臼骨折治疗的一种新的方式。
刘雷方诗元王叙进徐磊杨家赵王昊
关键词:髋骨折腹直肌耻骨联合
天玑骨科机器人Tirobot导航系统在骨盆骨折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23年
目的 观察天玑骨科机器人Tirobot导航系统在骨盆骨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创伤骨科使用天玑机器人Tirobot导航系统辅助行骨盆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入院时评估创伤严重性评分(ISS),记录患者的术前等待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负重时间,术后末次随访采用Majeed评分评估骨盆功能。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有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9±3.7)个月(2~12个月)。其中10例患者术前由重症医学科(ICU)转入创伤骨科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前等待时间为(7.4±4.2)d,住院时间为(14.7±10.9)d,手术时间为(191.1±39.4) min,出血量中位数为100 mL(5~1 000 mL),平均透视次数为21.7次(17~31)次。术后患者负重时间中位数为8(4~20)周。末次随访根据Majeed评分,其中优19例,良6例,可3例,差6例,优良率为73.5%。结论 天玑机器人Tirobot导航系统在骨盆骨折微创治疗手术中可以提高内植物置入精准性,提升手术效率,减轻患者病痛,减少辐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前景。
夏睿徐玮刘雷田丰张亮方诗元
关键词:骨盆骨折微创手术
改良腋位透视法在肩锁关节脱位后方移位的术中应用
2023年
[目的]研究术中使用改良腋位透视的方法判断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锁骨远端水平方向的向后移是否得到了纠正。[方法]2019年2月-2021年4月,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肩锁关节脱位(分型为RockwoodⅢ型)患者共50例,分常规组和改良腋位透视组,常规组32例,改良腋位透视组18例。常规组术中采用常规正位片透视检测复位效果,改良腋位透视组在术中透视改良腋位片的基础上,引入极坐标概念指导纠正水平方向的后移位,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围手术期参数的差异,术后随访使用Constant评分评估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入选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伤时间、合并基础疾病等因素的均衡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改良腋位透视组肩关节术后功能评分高于常规组。[结论]术中透视改良腋位有助于准确的复位锁骨远端水平方向的后移位,对锁骨钩的准确置入也有参考意义。
夏睿徐玮刘雷田丰方诗元
关键词:肩锁关节脱位极坐标
腹直肌旁入路与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比较
目的:比较腹直肌旁入路与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髋臼骨折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髋臼骨折患者33例病历资料,根据其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腹直肌旁入路)与对照组(改良Stoppa入路),其中试验组17例,对照组16例,比...
刘雷方诗元王叙进徐磊杨家赵王昊
关键词:髋骨折外科手术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在下肢牵引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研究电阻应变式传感器(RSS)在不同下肢骨折类型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0年10月—2022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外伤性下肢骨折患者99例,按照骨折类型分为股骨粗隆间骨折组79例、股骨干骨折组15例、股骨颈骨折组5例。患者均在牵引床上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术,使用RSS测量3组不同骨折类型手术中的初始牵引力、牵引时长、松解牵引力。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评分及3组不同骨折类型手术前后血色素变化及输血情况;比较使用不同内固定方式(长髓内钉、短髓内钉、空心钉)的术中牵引力和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长髓内钉固定患者和短髓内钉固定患者时下肢旋转角度。结果3组不同骨折类型初始牵引力、牵引时长、松解牵引力、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同骨折类型术前、术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中输血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输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不同内固定方式的患者牵引总时长、年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始牵引力、松解牵引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髓内钉固定患者和短髓内钉固定患者下肢旋转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使用RSS可以获取下肢牵引力的详细数值,从而保障手术的安全,为智能化复位收集资料。
夏睿徐玮刘雷田丰徐泽方诗元
关键词: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复杂Schatzker Ⅳ型胫骨平台骨折入路选择的探讨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伴后外侧平台塌陷的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入路选择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伴后外侧平台塌陷的Schatzker IV型胫骨平台骨折46例。依据后外侧平台塌陷的位置制定个性化的手术入路,其中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17例(A组),外侧腓骨小头截骨联合后内侧入路8例(B组),后内侧倒"L"入路21例(C组)。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及Rasmussen影像学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胫骨平台角及内侧后倾角。结果 46例患者随访12~28个月,平均时间16个月;三组不同手术入路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3例出现小腿肌间静脉血栓;B组出现1例腓总神经损伤,3周后恢复,1例腓骨截骨处出现不愈合;术后12个月Rasmussen评分为16.3分(范围:14~18分),优37例,良6例,可2例,差1例;术后12个月HSS评分平均88.6分(范围:85~94分),优33例,良8例,可4例,差1例。本组终末随访膝关节屈伸活动度为103°~120°,平均115.5°。术后即刻和终末随访胫骨平台内翻角和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伴后外侧平台塌陷的Schatzker IV型胫骨平台骨折可依据后外侧塌陷骨块的中心点位置来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后外侧塌陷的骨块往往是影响内侧平台劈裂骨块复位的关键点。
李黎方诗元王叙进徐磊徐玮夏睿杨家赵刘雷谢凯
关键词:胫骨骨折骨折脱位修复外科手术
原白头翁素生物活性中心的研究被引量:18
1991年
根据原白头翁素的结构是带γ-亚甲基的共轭不饱和五元环内酯设计合成了五种辅助化合物:α-当归内酯、β-当归内酯、α-亚甲基-γ-丁内酯、β-亚甲基-γ-丁内酯γ-亚甲基-γ-丁内酯,以研究原白头翁素的结构与其生物活性的关系。通过五种辅助化合物和原白头翁素的生物活性实验,得出了原白头翁素的抗菌生物活性中心为连在五元环内酯上的亚甲基(甲叉,methylene CH_2=)的结论。
伍越环朱胄远席英刘雷吴恭谦张超
关键词:生物活性抗菌活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