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义
- 作品数:31 被引量:233H指数:9
-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口服利伐沙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观察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观察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口服利伐沙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初次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术中关闭关节腔前经引流管向关节腔内注入氨甲环酸1 g,术后夹闭引流管3 h。观察组术后口服利伐沙班15 mg,1次/d,共14 d。对照组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2 500 U,1次/d,共14 d。记录两组术后14 d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两组术后14 d检测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行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对照组分别有2例(6.1%)、5例(15.2%)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Fg低于对照组,PT、APTT均长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对照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为(78.8±14.3)、(73.9±13.9)分,两组比较P<0.05。结论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口服利伐沙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优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
- 周伟娜张义曹向宇谷锐
-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深静脉血栓形成氨甲环酸利伐沙班低分子肝素钠
-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贫血情况分析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贫血情况,为患者术前是否进行贫血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老年髋部骨折患者479例(骨折组)、同期体检的老年非骨折患者271例(对照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合并疾病方面的差异,统计两组贫血发生例数,比较骨折组中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贫血发生率、贫血程度,比较不同年龄段贫血发生率和贫血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骨折组年龄较大,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慢性肾病、恶性肿瘤病史比例高(P均<0. 05)。骨折组贫血发生率(48. 64%)高于对照组(12. 92%)(χ~2=96. 205,P=0. 000);骨折组无贫血及轻、中、重度贫血分别为246、115、99、19例,对照组分别为236、24、11、0例,两组比较,Z=-9. 921,P=0. 000;骨折组60~69岁、70~79岁、80岁~年龄段贫血发生率分别为33. 3%(37/111)、47. 3%(89/188)、59. 4%(107/180),对照组分别为6. 67%(10/150)、20. 00%(18/90)、22. 58%(7/31),两组比较,χ~2分别为33. 90、19. 217、14. 469,P均<0. 05。骨折组60~69岁、70~79岁、80岁~之间贫血发生率逐渐增加(χ~2=18. 949,P=0. 000)。骨折组中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贫血发生率分别为26. 90%(59/219)、66. 90%(174/260),两组比较,χ~2=76. 068,P=0. 000。骨折组中股骨颈骨折患者无贫血及轻、中、重度贫血分别为86、77、80、1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别为160、38、19、2例,两者比较,Z=-9. 067,P=0. 000。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贫血发生率高、贫血程度严重,年龄越大、贫血发生率越高,股骨转子间骨折比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前贫血发生率高、贫血程度重。
- 石利涛曹向宇张义许婷刘彦博赵景新
- 关键词:髋部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颈骨折贫血
- 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效果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10月—2017年4月收治的行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的复杂髋臼骨折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术期输血量、术中C型臂X线透视次数、术后术区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采用Merle D'Aubignéand Postel评分评定骨折恢复情况,使用Matta评分评定骨折复位固定的影像学效果。结果本组手术时间(177. 0±51. 2) min,术中出血量(1150. 0±250. 6) ml,围术期输血量(880. 0±214. 9) ml,术中C型臂X线透视(8. 8±2. 1)次,术后术区引流量(329. 0±111. 7) ml。随访18. 5~22. 0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手术结束至完全负重行走间隔3. 0~6. 5个月,平均3. 5个月。3例出现一过性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均于术后10 d~4周内完全恢复; 3例出现术后浅表感染,经换药处理l周后完全愈合。Merle D'Aubignéand Postel评分评定骨折恢复的临床效果为优7例,良13例,一般8例,差4例,优良率62. 5%; Matta评分评定骨折复位固定的影像学效果为优8例,良14例,一般6例,差4例,优良率68. 8%。结论 3D打印技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良好,有助于术者制定详细的术前规划,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失血量,提高围术期安全性。
- 张擎柱张义付世杰李哲何志勇邱宇辰翟栋金宇闫石杨小华
- 关键词:髋骨折髋臼
-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健侧与患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特点的比较被引量:12
- 2019年
- 目的比较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健侧与患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好发部位、形成时间,探讨早期预防与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9—2017-11诊治的500例老年髋部骨折,17例术前健侧下肢发现深静脉血栓(健肢组),40例术前患侧下肢发现深静脉血栓(患肢组)。比较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好发部位、形成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健肢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4%,患肢组为8.0%;健肢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患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肢组与患肢组伤后3 d内血栓发生率、伤后>3 d血栓发生率、中央型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周围型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4(9~18)个月。健肢组与患肢组在住院时间、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也容易出现健侧下肢深静脉血栓,以肌间静脉血栓为主,多发生于伤后3 d内。患者入院后应常规进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积极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 石利涛曹向宇穆怀昭张义谷锐王寅
-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
- 以右下肢疼痛为主诉主动脉夹层1例报道
- 2018年
- 主动脉夹层为临床凶险疾病,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典型症状为胸背部撕裂样疼痛。本院急诊骨科及时确诊1例以右下肢疼痛为主诉主动脉夹层患者,现报道如下。
- 邱宇辰张擎柱马雅昌张义闫石金宇翟栋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右下肢疼痛主诉典型症状病死率胸背部
-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术期输血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术期输血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输血与避免输血相关并发症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9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67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内固定治疗。根据围术期是否输血,将患者纳入输血组90例与非输血组7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手术方式、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分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输血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年龄、体质量指数、手术方式、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分型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术期输血相关(P<0.05)。术前血红蛋白水平<110 g/L、手术时间≥60 min、术中失血量≥500 ml、骨折类型复杂(A2型+A3型)是影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术期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术期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术前血红蛋白水平<110 g/L、手术时间≥60 min、术中失血量≥500 ml、骨折类型复杂(A2型+A3型)。因此,术前血红蛋白水平<110 g/L与骨折类型复杂(A2型+A3型)的患者应在术前充足备血,术中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术中失血量,术后及时复查血常规以纠正贫血。
- 石利涛杜金鹏张义翟栋刘彦博徐飞李连伟李广康永浩
- 关键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术期输血
- 保留鹅足肌腱的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比较胫骨平台骨折手术中切开与保留鹅足肌腱两种处理方式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月行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且符合选择标准的4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8例术中保留鹅足肌腱(研究组),22例术中切开鹅足肌腱(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患膝侧别、致伤原因、Schatzker分型、受伤至手术时间及合并韧带损伤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骨折解剖复位率、并发症发生率及骨折愈合时间,术后2周、12个月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及术后3个月站立位膝关节伸直活动度;术后1、3、14 d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术后早期疼痛改善情况;术后3、6、12个月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5个月,平均12.8个月。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长于研究组(t=8.339,P=0.000)。术后对照组和研究组骨折解剖复位率(90.9%vs. 8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8,P=0.810)。对照组术后发生胫骨近端骨髓炎1例、切口皮肤坏死3例、创伤性关节炎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研究组发生干骺端骨不连1例、创伤性关节炎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40.9%vs. 22.2%)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1.576, P=0.209)。研究组术后3个月膝关节伸直活动度及术后2周、12个月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时间延长,两组VAS评分及HSS评分均逐渐改善(P<0.05),而且术后各时间点研究组HSS评分及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切开鹅足肌腱相比,保留鹅足肌腱能显著减轻患者术后早期疼痛,改善患者术后1�
- 章鑫隆慈文韬闫石罗开文闫帅张擎柱尹雪莲张义
-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膝关节活动度
- 二甲双胍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效果被引量:13
- 2020年
-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PCOS病例90例,以随机数表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口服炔雌醇环丙孕酮)和观察组(口服炔雌醇环丙孕酮+二甲双胍),每组45例,进行相应治疗,记录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水平、性激素、血脂、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等指标。 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Galectin-3、黄体生成素(LH)、睾酮(T)、雌二醇(E 2),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清葡萄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治疗前后差值及排卵率、妊娠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流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卵泡刺激素(FSH)、总胆固醇(TC)与对照组比较,差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二甲双胍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对PCOS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调节性激素水平、缓解胰岛素抵抗。
- 侯敬张义郭艳巍阚长利朱艳菊曲东辉张秀荣
- 关键词:二甲双胍炔雌醇环丙孕酮多囊卵巢综合征
- 血栓素A2及PI3K/AKT信号通路在早发型子痫前期的作用研究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研究血栓素A2(TXA2)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在早发型子痫前期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60例子痫前期孕妇为观察组,同期3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胎盘组织中TXA2的表达,采用Caspase 3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凋亡蛋白Caspase 3表达,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患者血清和胎盘组织中PI3K、AKT的基因和磷酸化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TXA2、PI3K、AKT含量明显升高,Caspase 3活性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胎盘组织内TXA2、PI3K和AKT的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胎盘组织内TXA2蛋白平均光密度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体内TXA2呈异常过表达状态,且PI3K/AKT信号通路在早发型子痫前期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侯敬李斯宁张玉芳梁爽张秀荣张义朱艳菊
- 关键词:早发型子痫前期血栓素A2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 下胫腓联合复位质量改良评估方法的应用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术中下胫腓联合复位质量改良评估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6-07行手术治疗的48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传统组(23例)术中C型臂X线机透视踝关节正位、踝穴位,根据下胫腓联合间隙、踝关节内侧间隙及下胫腓联合重叠判断复位情况;改良组(25例)术中在传统组观察指标上联合透视踝关节侧位观察穹窿间隙以判断下胫腓联合复位情况。结果改良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传统组与改良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下胫腓联合复位质量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3(6~28)个月。末次随访时改良组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下胫腓联合间隙、下胫腓联合重叠、踝关节内侧间隙及踝关节侧位穹窿间隙可以提高下胫腓联合复位的质量并改善预后。
- 张义金宇张擎柱侯敬曹向宇谷锐
- 关键词:踝关节下胫腓联合损伤X线片CT扫描复位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