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仕维

作品数:11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2篇电子电信

主题

  • 4篇神经纤维
  • 4篇神经纤维瘤
  • 4篇神经纤维瘤病
  • 4篇外科
  • 4篇纤维瘤
  • 4篇纤维瘤病
  • 3篇神经鞘瘤
  • 3篇神经系
  • 3篇神经系统
  • 3篇手术
  • 3篇外科手术
  • 3篇细胞
  • 2篇点频
  • 2篇兴奋性
  • 2篇照射
  • 2篇神经外科
  • 2篇神经外科手
  • 2篇神经外科手术
  • 2篇神经纤维瘤病...
  • 2篇中枢神经

机构

  • 11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神经外...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神经外...

作者

  • 11篇刘丕楠
  • 11篇李仕维
  • 8篇赵赋
  • 7篇王博
  • 6篇李朋
  • 6篇杨智君
  • 5篇王兴朝
  • 5篇张晶
  • 4篇王振民
  • 4篇张顺
  • 3篇赵赤
  • 2篇张超
  • 2篇张晶
  • 1篇张俊廷
  • 1篇艾林
  • 1篇李春德
  • 1篇汪颖
  • 1篇杨俊
  • 1篇赵晓斌

传媒

  • 6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华神经创伤...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特征及外科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中枢神经细胞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单额皮质入路切除肿瘤13例,经纵裂-胼胝体入路18例。结果肿瘤全切除28例,次全切除3例。术后脑积水症状均缓解,术后并发症包括脑室继发性血肿1例,癫疒间发作1例,肢体肌力下降1例,经治疗后好转。随访40~50个月,平均46.3个月,术后病人接受放疗12例,术后48个月复发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显微外科手术切除中枢神经细胞瘤并结合立体定向放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陈震周强意李仕维张顺赵赤张晶赵赋刘丕楠王博
关键词:中枢神经细胞瘤
鼻内镜下切除垂体腺瘤术中脑脊液漏的分级及处理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介绍术中脑脊液漏的分级处理方法及带蒂鼻中隔黏膜瓣的使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5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九病房完成内镜切除垂体腺瘤手术的4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内容包括肿瘤的病理亚型、术中鞍膈破损情况、术中的修补方法、术后脑脊液漏、术后感染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予3个月的严格随访。结果 本组86例患者发生术中脑脊液漏,其中Ⅰ级30例,Ⅱ级25例,Ⅲ级31例。术后脑脊液漏6例,分布在各个级别的患者中,3例经腰穿置管后漏液控制,3例再次手术修补。术后感染7例,均经抗炎治疗后好转。出院患者随访无脑脊液漏发生。结论 根据鞍膈破损程度进行分级,采用不同的重建方式进行修补,可有效避免术后及远期脑脊液漏的发生。
杨智君周强意王振民李朋李仕维王博刘丕楠
关键词:鼻内镜垂体腺瘤脑脊液漏
NF1患者大脑活动特征的PET-CT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采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检测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F1)成年患者大脑代谢活动特征变化情况,探讨该疾病稳定状态下的特异脑活动异常情况。方法利用PET-CT技术,结合脑内葡萄糖代谢特征分析方法,对自2018年1月至7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的11例病情稳定的NF1患者(NF1组)和1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全脑数据分析,运用基于Matlab的SPM软件比较NF1组与健康对照组在全脑水平上大脑各区域活动的变化。结果 NF1组与健康对照组在额叶、颞叶等区域存在不同的代谢特征。全脑分析结果显示NF1在右侧颞上回后部、中央区、额上回、额中回,双侧的颞叶内侧面、顶叶视觉区等脑区出现了与健康对照组不同的脑代谢表现,特别是在双侧丘脑区域出现了显著异常,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表现为双侧丘脑区域的葡萄糖摄取减低,提示该区域的脑活动减弱。结论非中枢系统病变或疾病自身基因突变引起大脑的功能代谢变化,可能为NF1患者的一项重要临床特征,也将为该类疾病以及具有同类型脑部疾病患者的康复及治疗提供前瞻指导。
王兴朝赵晓斌吴琼李仕维王博杨智君赵赋李朋王振民张晶艾林刘丕楠
关键词:脑功能
2型神经纤维瘤病的手术策略及疗效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2型神经纤维瘤病(NF2)的手术策略,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手术治疗的87例NF2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以优先挽救视听觉功能、精准解除主体肿瘤压迫、个体化手术干预时机的手术策略.采用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评估患者的预后,KPS较术前不变或增高为预后良好,下降为预后不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87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98个月(36~144个月).至末次随访,54例(62.1%)预后良好;33例(37.9%)预后不良,其中死亡15例,二次手术3例,新发或神经功能障碍加重15例.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年龄≤30岁、确诊至手术时间≥36个月、肿瘤最大径≥30 mm、术前KPS低、术前有视力和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风险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年龄≤30岁(OR=3.31,95%CI:1.06~10.39,P=0.040)、术前视力障碍(OR=3.32,95%CI:1.08~10.25,P=0.037)与患者的长期预后差有关.结论采用优化手术治疗策略治疗NF2,可提高患者的远期疗效.发病年龄≤30岁和术前视力障碍是患者长期预后差的重要影响因素.
王兴朝李仕维李朋王博杨智君王振民赵赋张俊廷刘丕楠
关键词:神经纤维瘤病2型神经外科手术随访研究
实时荧光定量PCR确定儿童和青少年髓母细胞瘤分子亚型的准确性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RT-qPCR)诊断儿童和青少年髓母细胞瘤分子亚型的可靠性。方法回顾性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经病理学确诊为髓母细胞瘤的患者30例。采用RT—qPCR方法对肿瘤的冰冻样本进行检测,选取11个分子亚型特征性标记基因(OTX2、FOXG1B、MYC、DKK1、WFJ、DKK2、MYCN、SFRPl、HHIP、OTX1、NPR3),依据基因表达水平差异进行无监督聚类分析和微列阵预测分析,并绘制热图和重心图;结合表达谱芯片和免疫组化方法进行验证,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子亚型间标记基因表达值的差异,分析分子亚型临床因素分布的差异。结果采用RT—qPCR方法可将30例髓母细胞瘤患者分成4个分子亚型,其中SHH亚型17例,WNT亚型4例,Group3亚型4例,Group4亚型5例,分型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和无监督聚类分析结果完全一致;在各个亚型间,11个特征性标记基因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其中SFRP1、MYCN、NPR3及MYC是区别亚型的关键基因;SHH亚型和WNT亚型在性别分布上(男:女分别为4.7:1.0和1:3)、诊断年龄上(≤3岁:3~16岁分别为1.0:4.7和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22)。结论RT-qPCR方法能准确确定儿童和青少年髓母细胞瘤的4个分子亚型。
张晶李春德刘丕楠李朋李仕维张顺赵赤赵赋
关键词:髓母细胞瘤分子亚型青少年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织化学
应用国产化多通道听觉脑干植入设备重建2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听觉功能的临床试验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评价应用国产化多通道听觉脑干植入设备(ABI)对2型神经纤维瘤病(NF2)患者进行听力重建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15年12月至2016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存在单侧或双侧听力损伤、且需要切除前庭神经鞘瘤的NF2患者.手术采用枕下经乙状窦后入路,在切除肿瘤后进行ABI电极植入.术中通过记录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EABR)辅助定位耳蜗核,以确保电极贴附于耳蜗核表面.采用自体脂肪填塞侧隐窝以固定ABI刺激电极.通过长期临床随访观察应用ABI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例存在听力损伤或丧失的NF2患者.术侧的前庭神经鞘瘤均获得全切除.术中所有患者均顺利植入ABI,并通过电刺激成功记录到EABR波形.术后2~4周进行开机调试和言语训练,5例患者均可在安静环境下感知不同程度的环境音.随访时间为57~60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与开颅手术或设备植入相关的并发症.术前双侧听力丧失的2例患者开机后连续使用ABI 54、27个月,其术后环境音的平均识别率分别为62.5%和49.6%,封闭环境中单音节和双音节词语的平均识别率分别为42.5%和33.8%,同时结合读唇后具有较好的言语沟通能力.1例患者因对侧耳听力完全丧失而尝试开机调试和进行言语训练2个月,其余2例患者因对侧仍有听力,至末次随访仍未开机.结论初步研究表明,应用国产化多通道ABI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听力重建方法,术中良好的耳蜗核定位和术后言语训练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赵赋王博李仕维王兴朝张晶王振民李朋杨智君刘丕楠
关键词:2型神经纤维瘤病神经外科手术前庭神经鞘瘤
一种用于刺激脑内尾状核来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刺激脑内尾状核来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装置,包括:红外点频光源模块用于产生波长为8.5μm、光功率为35mW的高功率红外光;光纤耦合模块用于基于多级聚焦部件对红外光进行缩小及聚焦光束处理得到聚焦后的红外光...
刘丕楠王兴朝李仕维汤寒碌张超马鑫严敏君别志旭杨霄王培亮
一种用于刺激脑内尾状核来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刺激脑内尾状核来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装置,包括:红外点频光源模块用于产生波长为8.5μm、光功率为35mW的高功率红外光;光纤耦合模块用于基于多级聚焦部件对红外光进行缩小及聚焦光束处理得到聚焦后的红外光...
刘丕楠王兴朝李仕维汤寒碌张超马鑫严敏君别志旭杨霄王培亮
大鼠坐骨神经移植神经鞘瘤模型的建立
2016年
目的建立大鼠坐骨神经移植神经鞘瘤模型,为临床治疗神经鞘瘤的研究提供稳定、有效的动物模型。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5只,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均分为原代模型组、RT4模型组及对照组,每组5只。分别给予3组大鼠坐骨神经鞘内注射等量的人前庭神经鞘瘤原代细胞、大鼠神经鞘瘤RT4细胞悬液及生理盐水。术后1周起对各组大鼠的坐骨神经功能进行测试。术后4周观察坐骨神经的成瘤情况,并行病理学检查确定肿瘤的组织学类型。结果2个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术侧后肢五趾间距均明显变小,术后第14天开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侧比较,2个模型组术侧后肢五趾间距变小,术后第7天开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2个模型组大鼠在支架上停留时间均缩短,术后第7天开始差异即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个模型组大鼠注射肿瘤细胞4周内均在坐骨神经成瘤,肿瘤标本经HE染色后确认为神经鞘瘤,免疫组化染色显示S-100在细胞膜和细胞质均呈阳性表达。结论大鼠坐骨神经移植神经鞘瘤细胞后可在移植部位成瘤。
李仕维刘丕楠周强意张晶张顺杨智君王博赵赋
关键词:神经鞘瘤动物肿瘤移植坐骨神经细胞系肿瘤
中枢神经系统多发性神经鞘瘤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系统多发性神经鞘瘤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从2008年1月至2015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1045例椎管鞘瘤患者中,筛选出70例(6.7%)中枢神经系统多发性神经鞘瘤病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结果70例中,男/女=49/21(P=0.001),初次行椎管手术的年龄为10—72(43.0±14.9)岁,8例(11.4%)有家族史。18例椎管鞘瘤位于颈椎,6例位于上胸段(T1-6),39例位于下胸段(T7-12),58例位于腰椎。30例发生椎管马尾多发小结节,5例合并颅内单发非听神经鞘瘤,24例(34.3%)合并外周神经鞘瘤。57例(81.4%)接受单次椎管手术;13例(18.6%)因新发肿瘤行多次椎管手术,均为非节段性多发性神经鞘瘤病,且初次椎管手术年龄低于单次手术者[分别为(32.9±14.7)、(45.4±14.0)岁;P=0.006]。手术全切除率为92.9%(65/70)。术后随访1个月至7年(中位数为50个月),其中痊愈38例(54.3%),好转24例(34.3%),稳定6例(8.6%),加重2例(2.9%)。结论多发性神经鞘瘤病椎管肿瘤多发生于下胸段和腰椎管内,颅内肿瘤少见。节段性患者或初次椎管手术年龄较大者预后相对较好,部分患者可因新发肿瘤而需要多次椎管手术治疗。
李朋赵赋张晶汪颖李仕维杨俊刘丕楠
关键词:神经鞘瘤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疾病特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