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晓刚

作品数:5 被引量:48H指数:3
供职机构: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矿业工程

主题

  • 3篇工作面
  • 2篇顶板
  • 2篇瓦斯
  • 2篇瓦斯抽采
  • 2篇覆岩
  • 2篇抽采
  • 1篇顶板灾害
  • 1篇应力
  • 1篇灾害
  • 1篇灾害类型
  • 1篇支护
  • 1篇软顶
  • 1篇示踪气体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松软顶板
  • 1篇周期来压
  • 1篇综放
  • 1篇综放工作
  • 1篇综放工作面
  • 1篇钻孔

机构

  • 5篇煤炭科学研究...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中煤科工开采...
  • 2篇煤炭科学技术...
  • 1篇河北科技大学
  • 1篇天地科技股份...
  • 1篇陕西陕煤曹家...

作者

  • 5篇刘晓刚
  • 2篇季文博
  • 2篇程志恒
  • 2篇徐刚
  • 1篇汪东
  • 1篇李正杰
  • 1篇张浪
  • 1篇齐庆新
  • 1篇张春会
  • 1篇樊少武
  • 1篇张震
  • 1篇刘前进
  • 1篇冯彦军

传媒

  • 2篇煤炭科学技术
  • 1篇煤炭工程
  • 1篇煤炭学报
  • 1篇煤矿安全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王坡煤矿综放工作面采动覆岩破裂高度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为了提高王坡煤矿3号煤层综放开采断裂带瓦斯抽采效率,准确找到断裂带高度位置。以王坡煤矿3215综放工作面为例,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和双端堵水法对王坡煤矿3215综放开采工作面覆岩破裂高度进行了分析及实测研究,2种方法研究结果呈现了较好的一致性。研究结果表明:3215工作面覆岩破裂高度为54~57 m,数值计算和实测结果较为真实地揭示了该工作面覆岩破裂高度情况;证明了双端堵水法的井下实测断裂带位置的可行性,可为该矿及类似条件矿井高位瓦斯抽采钻孔层位参数优化提出了技术解决方案。
刘晓刚樊少武樊少武汪东程志恒季文博
综放工作面顶板灾害类型和发生机制及防治技术被引量:15
2023年
综放工作面采出煤层厚度大,上覆岩层活动空间大,易发生顶板事故。为理解综放工作面顶板灾害发生机制,统计分析了部分煤矿综放工作面顶板灾害案例,按顶板条件及灾害特征将综放工作面顶板灾害分为松软顶板大面积切顶压架和坚硬顶板大面积垮落及压架2类。分别以崔木煤矿和曹家滩煤矿综放工作面为例,分析了2类顶板灾害发生特点,提出了相应顶板灾害发生机制:松软顶板工作面顶板胶结性弱,支架实际刚度不足致使顶板在煤壁处断裂,破断后易失稳,同时支架支护强度不足,最终导致切顶压架灾害;坚硬顶板工作面顶板整体性好,不易破断,悬顶到一定极限突然破断,对支架造成冲击,若断裂线在煤壁处则极易导致工作面切顶压架。结合工程实践,提出了2类顶板灾害防治技术措施:对于松软顶板综放工作面采取合理提高支架刚度、支护效率以及工作面推进速度,加强预警等手段预防大面积切顶压架灾害;对于坚硬顶板工作面除加强支架管理、合理开采设计等,还需从顶板改性入手,如采用井下区域水力压裂技术弱化顶板,防治顶板大面积垮落和压架灾害。
徐刚张春会张春会张震冯彦军蔺星宇刘晓刚冯彦军李正杰
关键词:顶板灾害松软顶板采场支护
基于围岩应力-裂隙特征的封孔深度优化研究被引量:8
2018年
钻孔的封孔深度直接影响到整个抽采系统的效率发挥,其合理的封孔深度是确保高效抽采的关键。以底抽巷穿层抽采钻孔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计算和超声波探测法对钻场围岩破裂范围进行了分析实测,基于钻进速率曲线分析得到了围岩应力集中边界位置。通过基于抽采效果对比实验确定了最佳封孔深度位置。结果表明,穿层抽采钻孔封孔深度应大于围岩应力集中区边界。
刘晓刚
关键词:数值模拟瓦斯抽采
底板贯穿型裂隙现场实测及其对瓦斯抽采的影响被引量:22
2014年
高瓦斯煤层群利用保护层开采治理瓦斯效果显著,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极大的保障,但是对于近距离和超近距离高瓦斯煤层群,在应用保护层开采技术时又产生保护层工作面瓦斯超限严重、采空区下方卸压区域瓦斯抽采浓度急剧下降等新的问题。以沙曲煤矿北翼二采区为实验背景,利用示踪气体实测层间贯穿型裂隙的发育时间、位置以及程度,验证了底板破坏深度定量计算的结果,定性分析了贯穿型裂隙对近距离煤层群瓦斯运移和瓦斯抽采的影响以此为依据调整并优化卸压瓦斯抽采技术参数,并通过现场应用验证,提高了瓦斯抽采率。
齐庆新季文博元继宏程志恒刘晓刚
关键词:瓦斯抽采示踪气体瓦斯运移近距离煤层群保护层开采
厚硬顶板10 m超大采高工作面覆岩运动与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2024年
针对浅埋厚硬顶板超大采高工作面矿压显现强烈的问题,基于支架工作阻力及现场微震覆岩监测数据,对曹家滩10 m超大采高工作面矿压显现及覆岩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0 m超大采高工作面基本顶初次来压步距为49.35 m,周期来压步距平均为21.89 m,动载系数平均为1.49;工作面存在“大小周期”来压现象,大周期来压期间,工作面来压步距显著上升。非来压期间支架工作阻力增大不显著,周期来压期间增阻显著,支架活柱有明显下缩,特别是“大周期”期间内,立柱平均下缩量和最大下缩量均值分别达到686.12 mm和1321.35 mm;超大采高工作面周期来压具有来压频繁、来压持续时间和来压步距长、动载矿压显现强烈、煤壁片帮剧烈等特点;微震事件活跃区域位于工作面倾向,距工作面中心0~130 m,其中110~130 m为峰值区。煤层顶板上40~60 m微震频次低但能量高,是强矿压主导岩层。微震事件的时空分布规律与矿压规律吻合性较好,高能量微震事件通常先于工作面矿压显现发生,且与周期来压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对于矿压的预测可靠性或匹配度相对较高,高位岩层的架前切落是“大周期”来压强度显著增大和片帮冒顶的重要原因。
马镕山徐刚刘晓刚刘晓刚任建超
关键词:周期来压矿压规律微震监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