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靖

作品数:7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代偿
  • 2篇失代偿
  • 2篇失代偿期
  • 2篇疗效
  • 2篇恩替卡韦
  • 2篇恩替卡韦治疗
  • 1篇蛋白
  • 1篇蛋白相关
  • 1篇低密度脂蛋白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甲状腺...
  • 1篇乙肝
  • 1篇乙肝肝硬化
  • 1篇孕妇
  • 1篇脂蛋白
  • 1篇脂蛋白相关磷...
  • 1篇脂蛋白相关磷...
  • 1篇脂酶

机构

  • 5篇盐城市第三人...

作者

  • 5篇周靖
  • 1篇宋文春
  • 1篇朱晓慧

传媒

  • 1篇交通医学
  • 1篇现代医学与健...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病人的长期疗效观察
周靖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对孕妇和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分析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对孕妇和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妊娠早期甲功正常的单胎孕妇179例,其中TPOAb阳性67例为观察组,TPOAb阴性112例为对照组。在妊娠中期(20周)和妊娠晚期(28周)检测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观察两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新生儿并发症以及出生3~5天TSH、FT4和TPOAb水平。结果:妊娠中期观察组临床甲减及甲功异常总发生率分别为8.96%和22.39%,高于对照组的0.89%和5.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晚期观察组甲功异常总发生率32.84%,高于对照组的8.93%,观察组亚临床甲减、临床甲减发生率分别为10.45%和11.94%,高于对照组的1.79%和2.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妊娠总发生率43.28%,高于对照组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流产死胎和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0.45%和8.96%,高于对照组的0.89%和1.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所产新生儿并发症总发生率34.33%,高于对照组的9.82%,其中吸入综合征发生率为16.37%,高于对照组的4.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3~5天时TSH为5.4±1.7 mIU/L,TPOAb为83.2±9.4 IU/mL,分别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的2.9±1.3 mIU/L和16.9±7.7 IU/mL,FT4水平为12.2±3.1 pmol/L,低于对照组新生儿的15.1±2.9 p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早期TPOAb阳性孕妇妊娠中晚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增高,不良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增大,并对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产生负面影响,临床应加强妊娠早期TPOAb筛查。
宋文春周靖朱晓慧
关键词: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甲状腺功能新生儿
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疗效观察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长期治疗效果。方法选择80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入院后在保肝、利尿等基础治疗上,每日睡前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连续治疗48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及用药不良反应,在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周、48周进行肝功能检查,比较患者肝功能指标,HBe Ag、HBV血清标志物,Child-Pugh评分,检测HBV-DNA阴转率。结果患者服药治疗12周后,厌食、恶心、乏力等症状开始好转;服药24周后,腹胀减轻,腹水开始消退;治疗48周后所有患者均存活,有4例患者于治疗期间证实发展为肝癌,经手术切除后继续服用恩替卡韦,其他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或消退。经恩替卡韦治疗后,患者的TBIL、ALT及AST含量明显下降,ALB含量有所上升,各项肝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采用恩替卡韦治疗后,48名HBe Ag阳性患者中,24周转阴率为56.25%,48周转阴率为79.17%;平均HBV DNA由(6.2±1.4)log copies/ml下降至(3.1±0.9)logcopies/ml,48周后HBV DNA转阴率为93.75%;Child-Pugh评分下降至(5.6±0.7)分。治疗前后HBV血清指标及Child-Pugh评分变化显著(P<0.05)。恩替卡韦治疗前,并发症总个数为99例,治疗后,总并发症例数下降至39例,减少约60.6%;各类并发症中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慢性肝衰竭并发症在治疗48周均消失,腹水病例由62例减少至37例,腹膜炎由15例减少为2例。治疗前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0名患者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症状,10例患者出现轻微头晕、恶心等不适反应,无线粒体毒性反应病例发生。结论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况,减轻或阻止病情进程,同时减少腹水及腹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周靖蒋维丽
关键词:恩替卡韦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疗效
恙虫病并发肝损害3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对恙虫病并发肝损害疾病的临床特征进行相应的研究。方法选择35例恙虫病并发肝损害患者,对其临床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以及治疗和转归进行研究。结果通过临床症状表现以及其检查指标,能够对恙虫病并发肝损害进行明确的诊断,其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以及特征性焦痂或溃疡。经过针对性治疗,35例患者全部治愈。结论根据恙虫病并发肝损害的特点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能够保证疾病的治疗效果。
周靖
关键词:恙虫病肝损害
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斑块稳定性将其分为稳定组(68例)和不稳定组(82例)。统计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斑块不稳定发生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和不稳定患者的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不稳定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5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中不稳定斑块共82例,斑块不稳定发生率为54.6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稳定组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占比、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均显著高于稳定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显著低于稳定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s-CRP、LDL、Lp-PLA2、Hcy水平高及血清HDL水平低均为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不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OR=2.646、3.536、2.790、3.083、1.982,均P<0.05)。结论血清hs-CRP、LDL、Lp-PLA2、Hcy水平高及血清HDL水平低均为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危险因素,临床可据此对有以上特征的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及干预,减少患者斑块不稳定的发生风险。
周靖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低密度脂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