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东旭
- 作品数:74 被引量:13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一种飞轮保护装置及磁悬浮飞轮储能系统
-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飞轮保护装置及磁悬浮飞轮储能系统,属于磁悬浮储能技术领域,飞轮保护装置包括:第一保护轴承,所述第一保护轴承的内圈与转子连接;第二保护轴承,所述第二保护轴承的外圈与外壳连接;所述第一保护轴承的外圈与所述第二...
- 卫炳坤魏路胡东旭王艺斐戴兴建陈海生
- 用于飞轮测试的地坑装置
- 本实用新型属于飞轮储能系统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飞轮测试的地坑装置,包括地基、围墙以及盖板,地基、围墙以及盖板围成测试腔;地基位于土体的坑腔内,围墙顶部伸出地面以上;盖板设置有吊装口,以用于供飞轮储能系统进入测试...
- 徐鲍胡东旭张华良陈海生张志来沈昊天
- 篦齿结构对封严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根据旋转机械中常见的篦齿密封结构设计直通型和台阶型2组篦齿密封实验模型,实验研究篦齿密封的封严特性。通过实验和数值方法比较不同进出口压比和节流间隙下2组篦齿密封的封严特性,研究台阶篦齿与衬套轴向相对位置对封严特性的影响,探究篦齿内部沿程压力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密封长度相同的条件下,台阶齿泄漏系数比直通齿降低了约45%;台阶齿对节流间隙变化的敏感性要低于直通齿,表明台阶型篦齿性能稳定性优于直通齿;低压比时泄漏量受台阶篦齿与衬套轴向相对位置的影响很小;在文中条件下当齿尖位于衬套台阶中心位置时,篦齿密封的泄漏量最大;直通型和台阶型篦齿沿程压力系数的分布基本相同,都近似线性降低;与实验结果不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台阶齿在齿尖处存在压力突降,而在齿腔中存在一个压力突峰。
- 胡东旭朱阳历张雪辉李文陈海生
- 一种轴心高度可调的齿轮箱支撑结构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心高度可调的齿轮箱支撑结构。具体内容为:对于由齿轮箱和多级叶轮机械集成的机组,采用支架对齿轮箱中分面附近位置进行支撑,支撑位置接触面采用滑销结构,齿轮箱下箱体的底面与支架的底板采用导向立板配合,并在支架上...
- 朱阳历陈海生李文张雪辉胡东旭
- 文献传递
- 一种飞轮真空及冷却一体化系统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飞轮真空及冷却一体化系统,抽真空装置包括泵壳、偏心安装在泵壳内腔的泵转子、伸缩旋片组件,泵壳分布有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以及出气口;伸缩旋片组件包括四个伸缩旋片,四个伸缩旋片将泵壳的内腔分隔为四个独立的...
- 徐鲍胡东旭张华良陈海生徐玉杰张志来王继平
- 一种可换装式的轴流膨胀机结构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换装式轴流膨胀机结构,喷嘴环及其支撑筒体都通过螺栓固定在进气蜗壳上,动叶盘通过端面齿、拉杆、锁紧螺母固定在主轴上,可以换装各种不同尺寸、形状的喷嘴环和动叶,叶片级数可安装一级或者多级。本发明的可换装式轴流...
- 朱阳历陈海生李文张雪辉胡东旭王星
- 文献传递
- 2021年中国储能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68
- 2022年
- 本文对2021年度中国储能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通过对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集成示范三方面的回顾和分析,总结得出了2021年中国储能技术领域的主要技术进展,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铅蓄电池、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新型储能技术、集成技术和消防安全技术等。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储能技术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集成示范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储能技术基础研究最活跃的国家,也已成为世界储能技术研发和示范的主要核心国家之一。
- 陈海生李泓马文涛徐玉杰王志峰陈满胡东旭李先锋李先锋唐西胜胡勇胜马衍伟蒋凯王青松王青松王亮张新敬王星周学志周学志吴贤章吴贤章汪东林马紫峰马紫峰张雪松李泉李泉索鎏敏郭欢梅文昕秦鹏
- 关键词:储能
- 利用液化天然气冷能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
- 一种利用液化天然气冷能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单元,空气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单元内与液化天然气进行换热,输出换热后降温的空气;压气机组,输入换热后降温的空气,输出压缩后的空气;储气装置,用于储能时输入压缩后的空气...
- 张雪辉陈海生李文朱阳历胡东旭李弘扬
- 文献传递
- 一种飞轮电机的可调控泵油冷却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飞轮电机及其可调控泵油冷却方法,属于电机技术及飞轮储能技术领域,其中,飞轮电机包括:基座,内部适于保持真空;飞轮,两端分别通过旋转轴可转动地竖直连接在基座内,其中设置在所述飞轮下端的旋转轴内具有开口朝下的中...
- 戴兴建胡东旭王艺斐陈海生
- 文献传递
- 双悬臂轴系结构通过临界转速时振动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膨胀机和压缩机是压缩空气储能(CAES)系统的关键部件。为满足其变工况、低功耗等要求,中小型机组多采用双悬臂轴系结构,但双悬臂结构振动情况复杂,振动问题直接影响其运行稳定和运行安全,而当前对其研究还不够充分,基于此开展了针对双悬臂轴系结构振动特性的实验研究。重点分析了双悬臂轴系中高速轴的振动幅值曲线、振动频谱、伯德图和振动能量分布频谱图等,确定了该转子的临界转速,并探究了通过临界转速时升速连续性、升速时间等对其振幅的影响。结果表明,本研究双悬臂实验件高速轴临界转速约为14200 r/min,临界转速前共振区域约为临界转速(14200 r/min)的15%,临界转速后共振区域约为临界转速9%。接近临界转速时其他倍频增长幅度均在2μm以下,不及一倍频增长幅度的5%。升速过程连续性对通过临界转速时的振幅有一定影响:尽管“阶梯型”升速方案通过临界转速时的升速率更快,但是由于其在临界转速附近有停留,造成了振动能量累计,因此使振动峰值增加。通过临界转速时,振动峰值会随着提速时间的延长而近似线性增加,当提速时间从20 s延长到60 s时,振幅提升了约20%。
- 胡东旭王欣然李文李文王星侯虎灿王星左志涛
- 关键词:双悬臂临界转速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