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颖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臭氧
  • 1篇氧化钛
  • 1篇石墨
  • 1篇石墨烯
  • 1篇水体
  • 1篇天然水体
  • 1篇去除率
  • 1篇硫酸根
  • 1篇硫酸根自由基
  • 1篇硫酸自由基
  • 1篇金属
  • 1篇过渡金属
  • 1篇二氧化钛
  • 1篇负载型
  • 1篇氨氮
  • 1篇氨氮分析
  • 1篇TIO
  • 1篇
  • 1篇FE
  • 1篇草酸

机构

  • 4篇四川大学
  • 1篇东北大学
  • 1篇中国市政工程...

作者

  • 4篇杨颖
  • 3篇张永丽
  • 2篇周鹏
  • 2篇郭洪光
  • 2篇张静
  • 1篇崔鹏
  • 1篇杨忆新
  • 1篇李旺
  • 1篇张鹏
  • 1篇孙泽宇

传媒

  • 1篇黑龙江大学自...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再生资源与循...
  • 1篇工程科学与技...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天然水体中臭氧链式分解模拟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利用Acuchem软件分别模拟了酸性(pH=5)、中性(pH=7)和碱性(pH=10.5)条件下的臭氧链式分解,得到了符合文献和实验数据的两种模型。在已有文献机理基础上建立的臭氧衰减模型,存在臭氧衰减过快、与实际不符的问题。考虑水的解离和水中碳酸盐的影响,调节链引发反应速率常数,分别得到与臭氧实际降解曲线相符合的酸性(pH=5)、中性(pH=7)条件下的C-SBH-1998模型和碱性(pH=10.5)条件下的C-TFG-2009模型。
周鹏张静李旺杨忆新杨颖崔鹏
关键词:臭氧
Fe^(2+)激活过氧单硫酸盐去除水中氨氮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为了有效地去除水中低浓度氨氮,采用二价铁(Fe^(2+))激活过氧单硫酸盐(PMS)的新型高级氧化工艺,对水中氨氮的去除进行研究分析。考察不同初始p H、氨氮浓度(c(NH4+-N)0)、Fe^(2+)与PMS物质的量比(n(Fe^(2+))/n(PMS))及供电子剂对Fe^(2+)/PMS体系去除水中氨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 H降低,Fe^(2+)/PMS体系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增强;增加n(Fe^(2+))/n(PMS)可以促进体系对氨氮的去除;随着NH4+-N初始浓度升高,氨氮的去除率呈现下降趋势。当p H=3,PMS初始投量为0.22 mmol/L,n(Fe^(2+))/n(PMS)为1:1,NH4+-N初始浓度为0.044 mmol/L,反应60 min时,氨氮去除率达到最大,为88.27%。另一方面,分别向Fe^(2+)/PMS体系投加单宁酸、柠檬酸、抗坏血酸和草酸等供电子试剂,可以促进体系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其中单宁酸对其促进效果最佳,使氨氮去除率提高2.60%。Fe^(2+)向Fe3+转化的效率极高,约为91.8%。Fe^(2+)/PMS工艺去除氨氮符合拟一级动力学模型。
杨颖郭洪光邓钦祖张永丽
关键词:氨氮硫酸根自由基
制备条件对CoOx-TiO_2催化臭氧性能的影响研究
2015年
讨论了不同钴离子掺杂比例和不同焙烧温度对Co Ox-Ti O2催化臭氧降解草酸性能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衍射对不同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晶型的分析对比。通过实验可知,钴离子的掺杂有效提高了催化臭氧降解草酸的性能,最佳的Co/Ti摩尔掺杂比例为1/30。随着制备温度的升高,Co Ox-Ti O2催化剂的Ti O2晶型由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过渡,焙烧温度为500℃时制备的混合晶型催化剂具有最好的催化效果。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的表征分析,钴元素较多分布在催化剂的表面,以Co Ti O3的形态存在;催化剂的钛元素有Ti3+和Ti4+两种价态,分别占28.33%和71.67%。
邓钦祖张静张永丽杨颖周鹏
关键词:掺杂二氧化钛臭氧氧化草酸
钴负载型磁石墨烯耦合过氧单硫酸盐去除橙红7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为充分利用过渡金属对过氧单硫酸盐(PMS)的催化活性,同时解决残余金属所带来的水体二次污染问题,实现催化剂的重复利用,将磁性Fe3O4颗粒和Co负载在还原氧化石墨烯(RGO)表面合成新型多相复合磁性材料(CF-RGO),对比了PMS、RGO、CF-RGO、RGO/PMS、Co/PMS和CF-RGO/PMS等6种体系去除橙红7(AO7)的效果,并考察了不同初始p H、CF-RGO初始投量、AO7初始浓度对CF-RGO激活PMS去除水中AO7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PMS、RGO、CF-RGO和RGO/PMS体系基本不能去除水中AO7,而CF-RGO/PMS和Co/PMS体系则能有效去除AO7,且CF-RGO/PMS体系去除AO7的能力显著高于Co/PMS体系。对于CF-RGO/PMS体系,随着p H的增加,AO7的去除率先增大后减小,并在p H=5.0时达到最大去除率;CF-RGO初始投量对体系去除AO7的影响差异不大,总体呈正相关性;AO7初始浓度的不断增加会减弱体系的去除能力,从而降低AO7的去除率。同时,叔丁醇(TBA)和乙醇(ETOH)的投加证实了CF-RGO/PMS体系的自由基在p H=5.0时以硫酸自由基(·SO4-)为主,说明·SO4-对AO7的去除占主导作用。此外,重复使用该催化剂3次后发现其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均较好,Co、Fe等残留金属的检测结果也表明该催化剂对水体的二次污染极小。研究表明:CF-RGO作为催化剂可快速、高效地激活PMS去除水中AO7,且重复利用效果好、二次污染小;在p H=5.0,AO7、PMS初始浓度分别为0.03、0.2 mmol/L,CFRGO初始投量为0.003 g的条件下,CF-RGO/PMS体系去除AO7效果最佳,去除率最高达95.8%。
杨颖邓钦祖王如梦张永丽郭洪光张鹏蒋玮炜孙泽宇
关键词:过渡金属硫酸自由基去除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