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元旭
- 作品数:6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 近熔点挤出等规聚丙烯的微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关系被引量:1
- 2013年
- 分别在近熔点附近(167℃)和完全熔融温度(190℃)下挤出制备等规聚丙烯(iPP)片材。拉伸试验结果表明:在167℃挤出的iPP,其屈服强度比在190℃时挤出的提高了15.8%;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采用二维广角X射线衍射(2D-WAXD)、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微结构进行表征,并讨论了微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关系。
- 赵元旭刘忠柱郑海丽郑国强刘春太
- 关键词:等规聚丙烯力学性能熔点微结构
- 近熔点挤出HDPE片材结晶结构的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通过挤出工艺制备了高密度聚乙烯(HDPE)片材,并用二维广角X射线衍射(2D-WAXD)、二维小角X射线散射(2D-SAXS)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挤出温度和螺杆转速对HDPE挤出片材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近熔点条件下,HDPE中残存的局部有序结构在微弱的剪切作用下并没有促使片材取向,但是结晶度、长周期和片晶厚度均有所增加。这主要是因为残存的局部有序结构不仅能够加快熔体的结晶动力学进程,还能使结晶起始时间提前,从而使HDPE熔体有更长的时间进一步结晶,进而得到了更完善的晶体。另外,在相同挤出温度下,结晶度、长周期和片晶厚度均随螺杆转速的增加而减小,这归因于熔体在料筒中的剪切时间变短。
- 郑海丽赵元旭刘忠柱郑国强刘春太
- 关键词:高密度聚乙烯微观结构
- 短多壁碳纳米管/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被引量:3
- 2015年
- 采用模压法制备了短多壁碳纳米管/聚碳酸酯(sMWNT/PC)和羧基化短多壁碳纳米管/聚碳酸酯(sOMWNT/PC)复合材料,并对2种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和拉伸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纯PC相比,sMWNT/PC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和拉伸性能均有明显下降,而sOMWNT/PC复合材料则能够在保持PC原有热稳定性的同时显著提高其力学性能,其屈服强度和拉伸强度最大提高幅度分别为12.9%和12.8%。动态力学性能结果表明:sOMWNT/PC复合材料玻璃态时的储能模量随着sOMWNT含量的增加而增大,玻璃化转变温度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
- 赵元旭李安冯跃战王波刘春太
- 关键词: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热稳定性力学性能
- PC/纳米SiO_2复合材料的热降解行为被引量:1
- 2014年
-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碳酸酯(PC)/纳米二氧化硅(SiO2)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PC和PC/纳米SiO2复合材料的结构,采用热重分析了PC和PC/纳米SiO2复合材料的热降解行为,用Kissinger-Akahira-Sunose法研究了PC和PC/纳米SiO2复合材料的热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PC的内部结构没有发生变化,且纳米SiO2在基体中分散均匀;加入纳米SiO2能显著改善PC的热稳定性,且PC和PC/纳米SiO2复合材料的热降解温度均随升温速率提高呈线性增加;PC和PC/纳米SiO2复合材料的热降解活化能均随转化率升高而增加,且PC/纳米SiO2复合材料的活化能明显高于PC。
- 冯跃战徐建伟王波赵元旭陈薇薇刘春太陈静波
- 关键词:聚碳酸酯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热降解动力学
- 多壁碳纳米管/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本文以多壁碳纳米管作为填料,聚碳酸酯(PC)作为聚合物基体,制备了具有不同填料含量的纳米复合材料,主要研究多壁碳纳米管对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等性能的影响。 利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
- 赵元旭
- 关键词:多壁碳纳米管聚碳酸酯纳米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力学性能
- 文献传递
- 碳纳米管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中分散方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4年
- 碳纳米管易相互缠结而形成团聚体,因而难于在聚合物中形成良好分散,极大地制约了其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领域的应用。目前,碳纳米管在聚合物中的分散方法主要包括表面化学改性、非共价键包覆改性、机械搅拌、超声分散等。重点概述了碳纳米管表面改性的常用方法,并介绍了相关的应用。
- 李安赵元旭冯跃战王波
- 关键词:碳纳米管表面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