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丹
- 作品数:15 被引量:60H指数:4
-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早期胃癌病理分型与中医舌象、证型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病理分型与中医舌象、证型的关系,为早期胃癌的中医诊断辨证的新思路和理论依据提供参考,促进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方法搜集早期胃癌患者一般信息、病理结果、中医四诊信息及中医辨证结果,比较分析不同病理分型与中医舌象、证型的关系。结果早期胃癌患者中黏膜内癌以绛舌较多见,中、高分化腺癌及黏膜内癌均以黄腻苔较多见,黏膜内癌与脾胃湿热证具有相关性。结论早期胃癌病理分型与中医舌象、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可协助早期胃癌的诊断。
- 黄晓峰付肖岩罗丹郭敏慧
- 关键词:早期胃癌病理中医证型舌象
- 螃蟹过敏致多形红斑误诊为手足口病1例报道
- 2020年
- 多形红斑(erythema multiforme,EM)又称渗出性多形红斑,是一种以靶形或虹膜状红斑为典型皮损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在临床上具有起病较急、病程呈自限性、皮损呈多形性、易复发等特点,好发于春秋季节,儿童和青年女性多受累[1,2]。本病病因复杂,目前普遍认为本病是一种抗原-抗体反应,属于Ⅳ型超敏反应,感染、药物、食物及物理因素(外伤、寒冷、日光、放射线等)均可引起本病,其中感染和药物是最主要致病因素,在感染因素中以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最为常见,EB病毒感染尚不明确,细菌(主要是链球菌)感染也可导致本病[1-3]。临床上,根据皮损形态不同,本病可分为红斑-丘疹型、水疱-大疱型及重症型(又称Stevens-Johnson综合征)[4]。
- 郑晓婷张满英许智华罗丹罗晨吴春城梁惠卿
- 关键词:多形红斑病毒感染手足口病
- 大肠湿热证管状腺瘤与P53、bFGF表达的关系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大肠湿热证管状腺瘤与P53、bFGF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确诊为大肠管状腺瘤伴上皮内瘤变(IN)患者60例,按中医辨证分为研究组(大肠湿热证组)、对照组(脾胃虚弱证组)各30例,并设立正常对照组20例(来源于本院体检中心)。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组肠黏膜组织中P53及bFGF的表达水平,比较分析3组P53、bFGF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大肠管状腺瘤P53、bFGF的表达在性别、年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低、高级别IN程度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成正相关。P53、bFGF在大肠湿热证组、脾胃虚弱证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湿热证组中P53、bFGF表达与脾胃虚弱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肠管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大肠湿热证P53表达高于脾胃虚弱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瘤变程度大肠湿热证组、脾胃虚弱证组中bFGF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湿热证组和脾胃虚弱证组中P53、bFGF在HGIN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管状腺瘤HGIN中P53表达与大肠湿热证可能存在相关。P53、bFGF在大肠管状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且HGIN中表达明显升高,提示P53及bFGF在腺瘤恶变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林巧云付肖岩林建龙王薇陈小玲罗丹
- 关键词:大肠湿热证大肠管状腺瘤P53BFGF
- 基于“湿热致病”浅析结直肠锯齿状病变及防治
- 2023年
-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是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之一,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与关注。基于中医“湿热致病”的理论,从病因、病机及防治角度分析湿热病邪与结直肠锯齿状病变的内在逻辑关联,以期为结直肠锯齿状病变临床中医药防治提供思路。
- 李丹华叶伟杰付肖岩罗丹陈小玲林巧云
- 关键词:结直肠癌湿热
- 早期胃癌病理分型与中医舌象、证型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 胃癌(gastric carcinoma)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在每年新发现的癌症病例数中,居第四位,病死率则排在第二位.虽然近年来胃癌的总发病率较前下降,但超过半数的胃癌病例分布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中国、日韩及...
- 傅肖岩罗丹
- 关键词:胃癌中医舌象中医证型
- 非酒精性脂肪肝同病异证与肝活检病理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7
- 2019年
-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临床指标、肝活检病理学的关系。方法:选择312例NAFLD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均进行肝组织活检,常规判定NAFLD活动度积分(NAS)和肝纤维化分期。结果:NAFLD患者的中医证型频数分布为痰湿内阻证>肝郁脾虚证>湿热蕴结证>肝郁气滞证>痰瘀互结证。NAFLD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血生化、体质量指数、肝硬度值、NAS积分等指标在不同中医证型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FLD患者痰湿内阻证、痰瘀互结证、湿热蕴结证三型NAS积分较高,故NAFLD的治疗应着重于健脾化痰、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 林立梁惠卿陈少东陈国良吴耀南蔡洋罗晨罗丹蔡珊珊孙华胜毛乾国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同病异证证型
- 自身抗体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的中医体质特征研究
- 目的:本课题通过研究自身抗体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特征,并且分析CHB患者产生自身抗体的生物学基础,进一步探讨自身抗体阳性CHB患者体质分布特征及相关生物学基...
- 罗丹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自身抗体中医体质免疫机制
- 文献传递
- 早期胃癌病理分型与中医舌象、证型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 目的:通过对早期胃癌患者的病理分型与中医舌象、证型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早期胃癌病理分型与中医舌象、证型的关系,为早期胃癌的中医诊断辨证的新思路和理论依据提供参考,促进中医辨证的客观化。
- 傅肖岩罗丹
- 关键词:早期胃癌病理中医辨证舌象
- 吴耀南教授基于“伏邪”理论治疗慢性乙肝的验案举隅被引量:3
- 2019年
- 伏邪即邪气不即时发病,潜伏于内,逾期而发的疾病,伏邪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了新思路。国家级名老中医吴耀南教授认为,慢乙肝与伏邪的发病颇为相似,慢乙肝为病毒侵袭机体后盘踞适合的“巢穴”,并累积一定的毒力及数量后方可发病。本文主要通过论述伏邪与慢乙肝在疾病发展中的相似性,从慢乙肝“正虚邪伏”的病性特点辨证论治,浅析吴教授基于“伏邪”理论在临床上治疗慢性乙肝的经验。
- 罗丹梁惠卿吴耀南
- 关键词:伏邪慢性乙型肝炎名医经验
- 早期胃癌病理分型与中医舌象、证型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 目的:通过对早期胃癌患者的病理分型与中医舌象、证型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早期胃癌病理分型与中医舌象、证型的关系,为早期胃癌的中医诊断辨证的新思路和理论依据提供参考,促进中医辨证的客观化。 方法:通过门诊及病房搜集早期胃癌患...
- 罗丹
- 关键词:早期胃癌中医证型舌象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