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伟
- 作品数:4 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帕金森综合征与特发性震颤类型特点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研究帕金森综合征和特发性震颤类型的特点。方法 25例帕金森综合征的患者为A组,35例特发性震颤患者为B组,通过肌电图表面电极记录患者在静止时和姿势时震颤的震颤形式,并分析其震颤类型特点。结果两组患者在静止时震颤的震颤类型发生率比较,A组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在静止时无震颤5例(20.00%)和交替性节律12例(48.00%)与B组特发性震颤的17例(48.57%)、4例(11.4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帕金森综合征在静止时同步节律和交替同步节律与B组特发性震颤患者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对帕金森综合征和特发性震颤的震颤类型进行分析,这两种疾病的震颤分布不同,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震颤形式鉴别疾病。
- 赵伟曲芳
- 关键词:帕金森综合征特发性震颤
- 血清hs-CRP、UA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联合检测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意义评价被引量:27
- 2016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急性脑梗死(acute brain infarction,AB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水平以及血液流变学各指标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10月接受诊治的ABI患者141例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根据其是否患有T2DM,分为T2DM组53例,非T2DM组88例,选择同期门诊排除的健康体检者55例作为对照组。测定hs-CRP和UA水平以及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hs-CRP和U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T2DM组的hs-CRP和UA水平明显高于非T2DM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T2DM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明显高于非T2DM组(P<0.05);腔隙性脑梗死组、小梗死组、大梗死组患者hs-CRP、UA水平以及血液流变学各指标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随着其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加重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和UA水平均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合并ABI患者血清hsCRP、UA水平水平以及血液流变学各指标与其脑梗塞面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并对患者病情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 赵伟曲芳
- 关键词:2型糖尿病急性脑梗死C-反应蛋白尿酸血液流变学指标
- 不同频率电刺激治疗偏侧面肌痉挛的研究
- 2015年
- 目的比较不同频率的电刺激治疗面肌痉挛疗效。方法该研究病例来源于2012年4月—2015年4月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HFS患者62例。该研究中应用1Hz和2Hz两种频率的电刺激疗法治疗面肌痉挛,根据治疗频率的不同分为两组,1Hz治疗组为A组,2Hz治疗组为B组。观察指标为患者面肌痉挛的COHEN分级,记录两组的有效率及治愈率,通过对比研究的方式来比较两组的疗效,进而寻找最佳的治疗频率。结果共治疗偏侧面肌痉挛患者62例,A组治疗30例,B组治疗32例。A组的治愈率10%,缓解率70%;B组治愈率6.25%,缓解率40.6%。两组治愈率χ2=0.006,P=0.9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缓解率χ2=7.005,P=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感较轻,依从性更好。结论 1Hz频率电刺激治疗面肌痉挛的效果较2Hz更好。
- 赵伟曲芳梁战华孙英健
- 关键词:电刺激面肌痉挛
- 探讨神经内科应用丙戊酸钠治疗癫痫的临床效果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应用丙戊酸钠治疗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12—2015-12在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74例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其中对照组37例患者采用卡马西平进行治疗,观察组37例患者采用丙戊酸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1个月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好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嗜睡、体质下降症状患者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丙戊酸钠治疗癫痫患者的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安全性高、临床效果好等特点。
- 赵伟曲芳
- 关键词:癫痫丙戊酸钠奥卡西平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