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利刚

作品数:14 被引量:85H指数:4
供职机构: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宁波市农业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3篇农业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社会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聚落
  • 3篇乡村
  • 2篇乡村聚落
  • 2篇绿洲
  • 2篇干旱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信息系统
  • 1篇遥感
  • 1篇移动客户
  • 1篇移动客户端
  • 1篇移动智能终端
  • 1篇异速生长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有机质
  • 1篇有机质含量
  • 1篇枝叶
  • 1篇智能终端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系统

机构

  • 11篇新疆大学
  • 3篇教育部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宁波大学
  • 1篇宁波市农业科...

作者

  • 11篇马利刚
  • 5篇王宏卫
  • 2篇杨晓东
  • 2篇杨胜天
  • 2篇王飞
  • 1篇丁建丽
  • 1篇谢霞
  • 1篇高兴旺
  • 1篇高敏华
  • 1篇张飞
  • 1篇魏阳
  • 1篇于心怡

传媒

  • 3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林业科学
  • 1篇黑龙江科技信...
  • 1篇地理学报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胡杨异形叶枝叶大小关系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分析胡杨在干旱胁迫下胡杨异形叶枝叶变化,为阐明异形叶形成机制以及对胡杨个体的保育提供参考。【方法】以新疆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内胡杨3种异形叶(卵形叶、近卵形叶和披针形叶)为研究对象,测定18棵胡杨上当年生枝条的横截面积和其上着生叶片的面积、叶片塑型特征以及其余7个水力学性状和叶片解剖性状,并比较它们在不同异形叶之间的差异;采用标准主轴回归比较胡杨异形叶枝叶大小关系的不同,对胡杨枝叶大小关系与水力学性状和叶片解剖性状进行复相关分析。【结果】1)小枝的横截面积和总叶面积呈显著等速生长关系,两者的回归斜率在0.65~1.06之间,与1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2)标准主轴回归结果表明,在3种异形叶间,叶片总面积对枝横截面积的回归存在共同斜率(a=0.83)。共同斜率条件下,回归截距(b)在3种异形叶间存在差异:卵形叶(1.41)>近卵形叶(1.35)>披针形叶(1.25)。3)叶长、叶宽、叶长宽比、最大蒸腾速率、胡伯尔值、气孔大小、气孔密度和栅栏组织厚度在3种异形叶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相反,黎明前叶水势和枝比导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4)枝叶大小关系与胡伯尔值、气孔大小、气孔密度、栅栏厚度、最大蒸腾速率和黎明前叶水势呈显著复相关(P<0.05)。【结论】胡杨当年生小枝与其上着生总叶面积在营养分配上比例相当,是一种维持水分运输和机械支撑之间平衡的适应策略。在小枝横截面积相同的条件下,其上着生卵形叶的总面积高于近卵形叶,更高于披针形叶。胡杨枝叶大小关系在异形叶之间的变化有利于改善胡杨的水力学特性,从而提高水分运输能力,降低干旱胁迫。
孔翠翠伊力哈穆江·艾尼弯马利刚马利刚王雅芸杨晓东
关键词:异速生长水力运输资源分配策略
孔雀河流域聚落分布特征及驱动力解析被引量:3
2020年
以塔里木盆地东北缘的孔雀河流域绿洲为研究对象,基于GIS空间分析与景观指数方法,并参考土地利用数据及社会经济数据等,解析该地区的空间格局特征,同时探讨孔雀河流域绿洲乡村聚落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孔雀河流域地区乡村聚落斑块面积相差悬殊,独院和小型聚落占主体;孔雀河流域村落集聚态势,呈现出“北南密,中部疏”的空间格局特征。(2)孔雀河流域聚落规模设有差异,呈现出全局低值集聚的冷点区;孔雀河流域聚落斑块形态不规则,但破碎化不明显。(3)研究区自然因素呈现出“邻河邻路低高程低坡度”特征,它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了研究区聚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它是人口规模、农业状况、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体系等人文和社会因素也是农村居民点发展和空间演变的主要推动力。本研究结果对在乡村振兴策略背景下指导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更进一步了解在不同发展程度与水平的人地关系和演变规律,对优化孔雀河流域村落人居环境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古力孜热·买买提马利刚王宏卫王盼仝雁军朱传梅
关键词:聚落分布驱动力
荒漠绿洲区“三生空间”用地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动态变化
2023年
[目的]研究乌鲁木齐市“三生空间”用地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动态变化。[方法]基于乌鲁木齐市1990、2005和2018年3期遥感解译数据,建立“三生空间”分类体系,从面积与功能值方面进行分析,再利用基尼系数、空间异质系数、社会经济调整系数、资源稀缺系数构建适用于研究区的ESV模型,分析乌鲁木齐市1990—2018年“三生空间”及ESV的时空动态变化。[结果]1990—2018年生产空间面积表现为先增长后减少的态势,累计减少16.62 hm 2;生活空间面积呈不断增长趋势,主要源于生产空间优质耕地的转移;生态空间面积呈不断减少的趋势,29年间共减少了396.65 hm 2。生产空间功能总值处于增长的状态,变化幅度小,增幅17.38%;生活空间功能总值呈不断增长的趋势,2018年的功能总值是1990年的2.8倍;而生态空间功能总值为减少状态,减幅4.04%。乌鲁木齐市生产空间1990—2005年分布差距大,2018年才得以改善;生活空间分布差距悬殊;生态空间分布绝对均衡。29年间乌鲁木齐市ESV呈显著时空变化,草地、冰川雪地等高生态价值区域呈萎缩趋势,ESV损失共计2354.00万元,水文调节与气体调节生态价值量锐减。[结论]研究结果对研究区科学规划三类用地、优化生态安全格局及推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买热古力·马吉提高敏华马利刚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中亚地区水问题研究综述被引量:46
2017年
中亚地区地处内陆干旱区,水资源匮乏,是国际上水问题十分严重的地区。本文收集了自2000年以来近15年的相关文献,从文献数量、研究机构、研究方法和主要水问题等方面,综述国内外中亚地区水问题研究成果。通过对文献分析得出以下认识:1中亚地区水问题是地理学研究热点之一,中国、德国和美国等国家的研究机构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水循环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流域水环境两个方面,中国在跨界河流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丰富;2气温升高与降水增加是中亚地区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受气温升高影响,陆地水储量与河川径流减小趋势明显,水资源日趋短缺;3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加剧了土壤盐渍化和土地退化,加重了水环境污染,加大了流域水环境的压力;4复杂的地缘政治使中亚地区跨界河流管理成为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难题。从已经获得的成果还可以看出,基础数据获取方法、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关系分析、气候—水文—社会—政治相互作用机制等将是未来中亚地区水问题研究发展的重要方向。
杨胜天于心怡丁建丽张飞王飞马利刚
关键词:水资源状况流域水环境跨界河流
新疆乡村聚落特征及其区域融合发展探析被引量:10
2020年
把握兵地聚落差异,以期为新疆兵地融合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基于土地利用数据,运用探索式空间统计模型定量分析天山北坡兵地乡村聚落空间格局与经济发展差异,并基于其差异对其融合发展提出相应对策。结果表明:(1)天山北坡兵团与地方乡村聚落在空间、规模、区位以及形态分布特征上均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乡村聚落空间整体上呈集聚分布模式,地方聚落集聚态势较明显;聚落规模呈低值集聚的分布特征,兵团聚落大多为大规模聚落斑块,地方聚落则相反;乡村聚落的分布具有明显的高程、坡度、道路、河流、城镇指向性,而兵团聚落分布于区位条件较差地区;在乡村聚落的外部形态复杂度上,地方聚落大于兵团聚落;(2)经济发展方面,天山北坡整体经济发展较为良好,兵团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较高,以农业作为主要产业,地方经济结构较为多样,除农业外,牧业也是其主要产业;(3)基于兵地聚落间差异,提出相应的融合对策,在空间格局上,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进行兵地聚落的迁移合并;在经济发展方面,有效利用优势互补原则,推进兵地间产业融和。
张惠婷马利刚王宏卫王宏卫高一薄樊影
关键词:乡村聚落
依托实践教学建设师生共组科研创新团队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中国的高校目前极为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会根据专业学科的需要建立实践教学平台,将师生共组科研创新团队建立起来,不仅可以促进教师在专业领域更好地发展,而且还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支持。本论文对实践教学建设师生共组科研创新团队进行探究。
王飞马利刚杨晓东高兴旺魏阳
关键词:实践教学科研团队
现代农业地理信息系统移动客户端开发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的不断成熟完善,农业资源管理逐渐向信息化、便捷化、高效化方向发展。结合浙江省现代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和移动互联网技术,以宁波市为应用对象,设计开发了一款基于Android系统的宁波市现代农业地理信息系统移动端,专门针对农业资源调查野外作业环境,以辅助PC端全面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和标准农田的数据库建设、管理和维护,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展。通过介绍该系统总体框架设计、主要功能与操作流程,展示农业智能终端能够有效解决农业资源外业调查对设备便携性和一体化的需求,具备随时随地查找、展示、修改和录入信息等优势,为各级职能部门开展农业资源管理提供便利。
李佳丹马利刚金树权徐志豪
关键词:移动智能终端
基于中分辨率影像湿地离散水体提取研究——以新疆阿勒泰科克苏湿地为例
2022年
首先利用Landsat8 OLI和GF-1 WFV卫星的多光谱影像分别对新疆阿勒泰科克苏湿地的离散水体进行支持向量机模型分类和最大似然模型分类,以选出最佳的分类模型;然后对Landsat8 OLI和GF-1 WFV影像分别提取灰度共生矩阵纹理特征、Getis指数特征和Moran’I指数特征,并与其对应的多光谱影像进行组合得到包括原始多光谱影像在内的7种组合特征集,利用选出的最佳分类模型对特征集进行离散水体提取,对其精度检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对Landsat8 OLI和GF-1 WFV卫星的多光谱影像同时引入Getis指数特征和灰度共生矩阵纹理特征能够明显提高分类精度,Landsat8 OLI影像Kappa系数从0.8157提高到0.9223,总体精度从94.25%提高到97.50%;GF-1 WFV影像的Kappa系数从0.8326提高到0.9324,总体精度从94.75%提高到98.25%。综合可知,Getis指数和灰度共生矩阵同时作为新的特征波段引入到多光谱影像上,对于离散水体信息提取具有积极效果。
伊力哈穆江·艾尼弯孔翠翠马利刚马利刚
关键词:湿地空间自相关纹理特征灰度共生矩阵
微观尺度下莎车县乡村聚落演变及其影响机制被引量:1
2020年
基于2010年、2016年的土地利用调查数据,提取建制镇、村庄、耕地、林地、草地、水体和沙地等土地利用类型数据,运用最近邻方法、核密度估算法、生态景观法、扩张指数法等方法,精准解剖莎车县聚落演变与周围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并解析聚落演化过程中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10—2016年莎车县聚落斑块面积和数目均有所增长,而平均斑块面积变化不明显;莎车县聚落斑块扩张强度比较大,演变过程中依然保持聚集模式;(2)对聚落形态特征分析发现,在2时期聚落斑块形状指数整体较高,表明在研究时间段内聚落趋于不规则化,散乱且缺乏规划,同时土地利用效率较低;(3)研究区聚落演变过程受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共同作用,表现出“低高程、低坡度、沿河流、沿交通线”的分布特征,其中聚落的生态、生活、生产“三生条件”及土地利用变化因素对农村聚落分布状况影响较大,城镇的带动作用明显;乡村聚落对农业的依赖性较强,在用地迅速扩展的同时对周围土地利用变化带来负面影响。
古力孜热·买买提马利刚王宏卫王盼仝雁军朱传梅
关键词:聚落演变土地利用
干旱内流区绿洲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塔里木河流域为例被引量:15
2020年
把握干旱区绿洲群乡村聚落空间规律,揭示其驱动因素,以期为新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聚落规划和管理提供依据。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景观韵律指数及计量统计方法,研究塔里木河流域绿洲乡村聚落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塔里木河流域绿洲乡村聚落规模差异悬殊、微小型聚落数量居多、整体呈小规模—低密度—多核破碎化分布;(2)流域上游至下游,乡村聚落密度、规模、形状、破碎化程度分异明显,空间上呈现逐次递减态势,且大小绿洲、兵地聚落差异明显;(3)聚落主要分布在海拔767~1746 m、坡度0°~4°、距河流2 km以内。交通、经济、政策、兵地体制等人文因素是推动聚落空间演变及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但在塔里木河流域复杂的地势地貌及河流典型的内陆性质影响下,聚落的格局发展演变受自然因素制约较强。
王正伟马利刚王宏卫杨胜天王盼仝雁军张惠婷
关键词:乡村聚落绿洲塔里木河流域影响因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