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晓阳

作品数:12 被引量:62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小板
  • 3篇综合征
  • 3篇免疫性
  • 2篇多聚磷酸盐
  • 2篇血小板减少
  • 2篇血小板减少症
  • 2篇血小板聚集
  • 2篇凝血
  • 2篇细胞
  • 2篇磷酸盐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瘤
  • 2篇免疫
  • 2篇免疫性血小板...
  • 2篇免疫性血小板...
  • 2篇聚磷
  • 2篇聚磷酸盐
  • 2篇长链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原

机构

  • 12篇中南大学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作者

  • 12篇杨晓阳
  • 5篇万梦婕
  • 4篇王智明
  • 4篇雷美清
  • 3篇陈方平
  • 2篇罗贤生
  • 2篇陈晓霞
  • 1篇吴秀继
  • 1篇梁雄飞
  • 1篇吴清霞
  • 1篇王伟
  • 1篇黄晓曦
  • 1篇林白浪
  • 1篇林海燕
  • 1篇邱梅花
  • 1篇杨晓阳
  • 1篇李文锦
  • 1篇李蓉

传媒

  • 3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国际输血及血...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新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肿瘤药学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6篇2018
  • 1篇201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成人血小板减少症的分级诊疗建议被引量:5
2018年
血小板减少症是血液学咨询常见疾病之一,以前较少在基层医院开展治疗。2020年开始中国将全面实行分级诊疗制度,如果将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全部转诊则达不到分级诊疗的目的。该文结合国内外经典教科书及指南,归纳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疾病,并根据是否需要转诊将其进行分类,针对分级诊疗的策略,依次对全科医师需要掌握的血小板减少症作基本介绍,为该类疾病的分级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杨晓阳万梦婕王智明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人疱疹病毒-6感染与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研究新进展被引量:1
2020年
人疱疹病毒(HHV)-6属于人β-疱疹病毒亚科玫瑰疹病毒属。部分患者在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前后,可检测到血清HHV-6呈阳性。此类患者在接受HSCT治疗前,是否需要预防治疗,HHV-6感染是否可能导致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风险增高,以及治疗方案目前结论不一等问题,均为该领域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为了加深对接受HSCT患者发生HHV-6感染的认识,笔者拟从HHV-6的分子学特性、流行病学特点,以及HSCT后患者HHV-6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进行阐述。
余锋雷美清杨晓阳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药物治疗
人工合成长链多聚磷酸盐对凝血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人工合成长链多聚磷酸盐对凝血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通过凝血常规检测、凝血因子活力检测和血小板聚集实验,检测人工合成长链多聚磷酸盐对凝血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采用ELISA、流式细胞术、高内涵成像技术探讨长链多聚磷酸钠盐的作用机制。结果:长链多聚磷酸盐可延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降低凝血因子FⅧ、FⅨ、FⅪ、FⅫ活力,阻滞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降低血小板内钙离子及TXA2浓度。结论:人工合成长链多聚磷酸盐可抑制内源性凝血并抑制血小板聚集,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血小板内钙离子及TXA2有关。
余锋杨晓阳万梦婕雷美清孙令凤韩勖李文锦陈方平
关键词:凝血血小板聚集
急性期蛋白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分析急性期蛋白(APPs)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21年4月符合研究要求的293例AML患者,随访并调查其临床特征和治疗前APP[包括白蛋白(ALB)、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铁蛋白(FER)]。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APP间的相关性,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AML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使用ROC曲线分析APP对AML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APP对AML患者的缓解(CR)率、总体生存期(OS)、无病生存期(DFS)、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影响。结果: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LB与CRP(r=-0.134,P=0.002)和FER(r=-0.148,P=0.001)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FER与CRP(r=0.361,P<0.001)和FIB(r=0.293,P<0.001)间存在相关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50岁)(OR=1.87,95%CI=1.25-2.15,P<0.001)、治疗后复发(OR=2.11,95%CI=1.11-3.18,P=0.003)、FLT3⁃ITD变异(OR=2.59,95%CI=1.10-4.12,P<0.001)、CRP≥5.24 mg/L(OR=1.21,95%CI=1.02-2.14,P=0.024)、CFA(CFA=CRP∗FIB/ALB)≥3(OR=2.41,95%CI=1.65-6.47,P<0.001)、FER≥1145.58 mg/ml(OR=1.67,95%CI=1.15-3.75,P<0.001)为AML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FER(AUC=0.752,95%CI=0.681-0.823,P<0.001,最佳切点=1220.56 mg/ml)和CFA(AUC=0.804,95%CI=0.741-0.868,P<0.001,最佳切点=3.00)对AML患者生存预测价值较高。低CFA组(CFA≤3)的CR率、PFS、DFS、OS均显著高于高CFA组(CFA>3),而总体死亡率低于高CFA组;低FER组(FER≤1220.56 mg/ml)的CR率、PFS、DFS、OS均显著高于高FER组(FER>1220.56 mg/ml),而总体死亡率低于高FE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ML患者治疗前的CFA值和FER水平可独立预测患者的预后,高水平的CFA和FER与AML患者预后不良相关。
吴秀继王永卿杨晓阳林学姝邱梅花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血清白蛋白纤维蛋白原铁蛋白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指南的解读被引量:24
2018年
自美国医学会2011年发布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指南以来,我国率先依据询证医学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指南进行更新。近几年有许多突破性的临床研究成果被公布,尤其是中国血液工作者为提高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目前尚缺少文献对于儿童、成人、老年、孕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进行系统药物介绍,仍有部分患者对于一、二线药物治疗无反应。故本文结合文献对指南进行解读,探索各个治疗方案的优缺点,探讨临床治疗的瓶颈,方便指南的执行和理解,为及时更新下一版指南探路铺石。
杨晓阳杨晓阳万梦婕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孕妇
G-CSF增加三氧化二砷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系SKM-1的细胞毒作用
2018年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增强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细胞株SKM-1细胞凋亡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G-CSF(10、20、40ng/mL)与SKM-1细胞共育48h,以不加G-CSF为空白对照组,碘化丙锭细胞核染色法结合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变化。继之以20ng/mL G-CSF预处理细胞24h,不加G-CSF组为对照组,然后将不同浓度的As2O3(2.5、5.0、10.0μmol/L)加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共培养48h,分别采用Cell Counting Kit(CCK-8)检测细胞增殖和Annexin V/PI试剂盒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结果 20ng/mL G-CSF为促进SKM-1细胞周期向S期转化的更好浓度(P<0.05);CCK-8检测显示As2O3+G-CSF组较As2O3单药组抑制细胞生长更明显(P<0.05);凋亡结果表明As2O3+G-CSF组细胞凋亡率高于As2O3组(P<0.05)。结论 G-CSF动员SKM-1细胞进入S期可能是其增强As2O3的诱导凋亡作用的机制之一。
雷美清罗贤生王智明孙令凤杨晓阳余锋陈晓霞
关键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三氧化二砷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淋巴瘤所致冷凝集素综合征3例临床回顾性分析并文献复习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单中心淋巴瘤所致冷凝集素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2011年12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3例淋巴瘤所致冷凝集素综合征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生存情况。结果3例淋巴瘤所致冷凝集素综合征患者中包括2例女性,1例男性,中位年龄33(24~73)岁,2例以贫血症状急性加重就诊,1例以指端坏死就诊,3例患者均有明确诱发加重因素;中位血红蛋白52(49~88)g·L^-1,中位冷凝集素滴度1∶512(1∶64~1∶1024);2例患者继发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继发于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均弥漫侵犯骨髓,免疫表型均表达CD20+B细胞淋巴瘤,轻链限制性表达。2例患者行R-CHOP方案化疗6个疗程,其中1例化疗2个疗程后评估达PR,4个疗程后病情进展,6个疗程后死亡,生存时间6个月;1例化疗1个疗程后评估达PR,2个疗程后达CR,生存时间23个月(存活至今)。另1例患者无治疗意愿,仅坏死指端局部保暖治疗,局部症状有所改善,生存时间16个月(存活至今)。结论冷凝集素综合征具有对冷接触相关的特殊临床表现,寒冷、感染、创伤、手术等均可诱发加重溶血,应尽量避免诱发加重因素并积极治疗,其长期疗效和预后取决于其原发疾病的治疗。
余锋孙令凤王娟沈美晓雷美清曾照成罗贤生陈晓霞王智明杨晓阳
关键词:冷凝集素综合征淋巴瘤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冷凝集素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医院感染病原学特征与干预效果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医院感染病原学特征及情景式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为降低感染率提供参考。方法将2014年6月-2015年5月在医院行PICC置管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8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法进行宣教,试验组采用情景式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率;收集医院感染患者资料,分析病原菌种类、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60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8例,医院感染率5.0%,其中试验组患者医院感染1例,感染率1.3%,对照组患者医院感染7例,感染率8.8%,试验组患者医院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7,P<0.05);医院感染患者共分离出2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8株占34.8%,革兰阴性菌11株占47.8%,真菌4株占17.4%;患者年龄≥60岁、合并基础疾病、导管留置时间≥3个月是PICC置管后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 PICC置管后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菌,情景式健康教育能够显著降低医院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
吴清霞林海燕林白浪杨晓阳王伟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医院感染
长链多聚磷酸盐的合成、降解、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8年
长链多聚磷酸盐是经多个高能磷酸键连接的线性无机磷酸盐,其磷酸基团从几十到上千不等。长链多聚磷酸盐普遍存在于包括人体在内的动植物及微生物中,但由于长期缺少转化医学切入点,很长时间被认为是"分子化石",无重要的生理功能。直到近期发现其可能通过激活凝血因子Ⅻ以及缓激肽系统等引起炎症和凝血异常。但目前对长链多聚磷酸盐的认识尚少,为了提高对长链多聚磷酸盐的了解和关注,本文从长链多聚磷酸盐的合成、降解、检测及临床意义等方面对其进行讨论,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杨晓阳万梦婕王智明陈方平
关键词:凝血炎症血小板聚集
滤泡淋巴瘤合并乳糜胸的诊治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以呼吸系统疾病症状为首发的滤泡淋巴瘤(FL)合并乳糜胸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策略及预后,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FL合并乳糜胸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日,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例以呼吸系统疾病症状为首发的FL合并乳糜胸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骨髓形态细胞学、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术、荧光原位杂交(FISH)及多次淋巴结活组织检查,并且依据检查结果进行诊断。患者于2017年3月12日接受2个疗程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化疗。随后,患者接受胸导管结扎术治疗,并且定期化疗。治疗后复查患者胸部CT等检查,并且进行随访至2017年9月20日。回顾性分析本例患者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过程,并且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①根据本例患者的骨髓形态细胞学、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术、FISH及多次淋巴结活组织检查结果,结合转入本院血液科前的相关检查结果,最终确诊为FL(Ⅳ期),合并大量乳糜胸。②经2个疗程R-CHOP方案化疗后,复查胸部CT提示患者胸腔积液明显被吸收,双腋下、纵隔淋巴结体积较第1个疗程R-CHOP方案化疗结束后缩小约50%。患者行胸导管结扎术后,胸腔积液完全被吸收。定期化疗耐受良好,随访期间乳糜胸未见复发。结论FL患者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可能以呼吸系统症状为首发临床表现,FL合并乳糜胸在临床上十分罕见,若不针对原发病治疗,乳糜胸很难完全吸收。对FL合并乳糜胸的早期诊断及明确治疗方案非常重要,可以避免误诊,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及改善预后。
李蓉杨晓阳黄晓曦
关键词:淋巴瘤白血病乳糜胸误诊药物疗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