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晓伟
- 作品数:40 被引量:121H指数:7
- 供职机构:河北省胸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机械工程更多>>
- 一种骨科器械存放柜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骨科器械存放柜,其包括柜体,所述柜体下方设有若干车轮,所述柜体内部设有消毒装置和存放装置,所述存放装置与所述柜体通过第一伸缩机构铰接,所述柜体一侧铰接有柜门;所述存放装置包括第一存放架和第二存放架,所述...
- 姚晓伟贾晨光
- 文献传递
- 同种异体髂骨联合钛笼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髂骨联合钛笼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8月河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39例脊柱结核患者的术前、术后资料。男72例,女67例;年龄15~72岁,平均(47.6±16.7)岁;其中颈椎6例,胸椎15例,胸腰段23例,腰椎77例,腰骶段18例;脊柱后凸畸形116例,脊柱后凸角度(Cobb角)(12.1~46.3)°,术前给予抗结核治疗2~4周,术后定期复查植骨融合情况、Cobb角的变化、血红细胞沉降率(ESR)、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对疗效进行评价。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配对f检验,评价术后2周、末次随访时Cobb角和ESR与术前的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随访13~30个月,平均(18.5±3.4)个月。134例椎间植骨块融合时间为3~10个月,平均(7.5±3.6)个月,按照骨融合标准,其中优125例(93.3%),良9例(6.7%)。4例保留稳定性硬化骨,椎体植骨融合时间10~18个月。其中优2例,良1例,可1例。1例植骨块术后2个月出现塌陷。总体植骨融合优良率99.3Voo(138/139)。116例患者Cobb角术后2周为(13.85±4.27)°,末次随访为(14.72±5.63)°,分别与术前(22.36±6.7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904、8.592,P值均〈0.05)。139例患者ESR术后2周为(28.42±9.37)mm/1h,末次随访为(8.35±3.48)mm/1h,分别与术前(37.63±15.78)mm/1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值分别为4.255、12.792,P值均〈0.05)。神经功能恢复情况:8例术前合并截瘫患者,Frankel分级B级2例恢复至D级;C级3例中2例恢复至E级,1例恢复至D级;3例D级全部恢复至E级。结论同种异体髂骨联合钛笼治疗在脊柱结核椎间植骨中能重建脊柱稳定性、形成骨性融合,达到治愈结核病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董昭良姚晓伟贾晨光刘丰胜姚黎明王连波李叶桐
- 关键词:脊柱结核同种异体骨
- 病灶持续冲洗在脊柱感染性疾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病灶持续冲洗在脊柱感染性疾病手术治疗中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1年1月至2025年12月术前诊断脊柱感染性疾病并行手术治疗同时行病灶持续冲洗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诊断为脊柱感染性疾病、...
- 刘丰胜贾晨光姚黎明姚晓伟李卓董昭良
- 关键词:结核
- Xpert MTB/RIF技术在疑似脊柱结核早期诊断及利福平耐药检测中的价值研究被引量:15
- 2018年
- 目的评估Xpert MTB/RIF技术在疑似脊柱结核早期诊断及耐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Xpert MTB/RIF系统对168例疑似脊柱结核术中脓液标本进行检测,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计算Xpert MTB/RIF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度、特异度,并比较与抗酸染色、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培养敏感度、特异度的差异。结果 168例脊柱结核患者术中脓液标本中,134例Xpert MTB/RIF检测结核分枝杆菌阳性,其中利福平耐药25例。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Xpert MTB/RIF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度为79.76%(134/168),特异度为96.87%(47/50)。在134例脊柱结核脓液标本中存在利福平耐药突变基因25例,耐药突变率为18.66%。168例脊柱结核患者脓液标本中,抗酸染色阳性51例,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培养阳性70例。结论 Xpert MTB/RIF是一种能够同时对脊柱结核行结核分枝杆菌与利福平耐药性检测的分子检测技术,在脊柱结核的快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贾晨光高建国姚晓伟王连波姚黎明李雯
- 关键词:耐药
- 60例耐药脊柱结核患者个体化治疗及疗效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分析耐药脊柱结核的个体化治疗措施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河北省胸科医院骨科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耐药脊柱结核患者60例,根据病情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结果制定个体化手术及化疗方案。对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血红细胞沉降率、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经功能分级、Cobb角变化情况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在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的情况下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60例患者中单耐药14例,多耐药26例,耐多药5例,广泛耐药15例。患者化疗时间24~36个月,平均(28.41±3.50)个月。末次随访时VAS平均为(1.40±0.40)分,较术前[(8.10±1.18)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54,P=0.001);末次随访时血红细胞沉降率为(11.31±2.60)mm/1h,较术前[(53.60±9.51)mm/]h]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6,P=0.001);末次随访时脊柱Cobb角为(15.71±2.30)°,较术前[(49.52±8.21)°]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3,P=0.005)。46例患者获得I级骨性愈合,10例获得Ⅱ级骨性愈合,3例获得Ⅲ级骨性愈合,1例获得Ⅳ级骨性愈合。并发神经功能损伤的42例患者,末次随访时,2例ASIA神经功能分级无变化,4例改善2级,35例改善1级,1例下降1级。至末次随访时,60例患者脊柱结核均获得治愈。结论基于药敏试验结果的个体化化疗联合手术治疗效果较好,是尽早治愈耐药脊柱结核的方法。
- 姚晓伟董昭良李卓高建国姚黎明刘丰胜贾晨光
- 关键词:个体化医学
- 靶向二代测序技术在骨关节布氏菌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 2024年
- 目的评价靶向二代测序(targeted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tNGS)技术在骨关节布氏菌病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河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08例疑似骨关节布氏菌病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研究,主要根据流行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实验室和病原学检查结果及抗布氏杆菌治疗效果进行临床综合诊断。根据最终临床诊断将患者分为骨关节布氏菌病组78例和非布氏菌病组3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血清试管凝集试验(serum agglutination test,SAT)检测、采用CT导航穿刺或者手术取病灶组织样本进行细菌学培养(培养法)和tNGS检测。以最终临床诊断为参照标准,比较以上3种检测方法对骨关节布氏菌病的诊断效能。结果108例疑似骨关节布氏菌病患者中,tNGS检测骨关节布氏菌病的阳性率(60/108,55.56%)明显高于SAT检测(57/108,52.78%)和培养法(25/108,2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982、37.934,P<0.001)。以最终临床诊断为标准,tNGS检测、SAT检测和培养法检测骨关节布氏菌病的敏感度分别为76.92%、64.10%和32.05%,特异度分别为100.00%、76.67%和100.00%,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3.35%、67.59%和50.92%,Kappa值分别为0.799、0.590和0.504。结论tNGS在骨关节布氏菌病患者的病原学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病原体检出率和敏感度,为骨关节布氏菌病患者的精准诊治提供重要参考。
- 姚晓伟赵桂松李卓董昭良刘树仁贾晨光
- 关键词:布鲁杆菌病骨关节炎
- 脊柱结核合并神经损伤患者围术期评估及并发症防治策略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合并神经损伤患者围术期安全管理及并发症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2月河北省胸科医院骨科收治的128例脊柱结核合并神经损伤病例资料。结果本组术前有内科合并症者88例,主要包括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风湿免疫性疾病、肺结核等。128例均在全麻下行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术中发生神经损伤24例,胸膜损伤23例,腹膜损伤4例;术后出现低钾血症7例,心律失常、贫血及低蛋白血症各6例,心功能不全5例,切口感染及胸腔积液各3例,窦道形成2例,呼吸困难1例,均予对症处理后安全度过围术期。128例术后结核中毒症状均消失,下肢神经功能均有1~2级改善,脊柱后凸畸形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疼痛症状明显改善,1年后骨病灶全部愈合。结论脊柱结核合并神经损伤患者围术期并发症较多,积极的围术期评估和正确的处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姚晓伟董昭良贾晨光刘丰胜高建国李卓
- 关键词:结核脊柱脊髓损伤手术中并发症
- 胸椎结核术中输血量对术后凝血功能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 探究胸椎结核术中输血量对术后凝血功能的影响,并对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 筛选2020年5月至2022年10月河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胸椎结核前路手术患者51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术中输血量分为A组(A≤400 mL,19例)、B组(400 mL800 mL,9例),分别于术前(T0)、术后1 d(T2)、术后7 d(T3)取静脉血,检测血常规、凝血功能和血栓弹力图。对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R值、K值、MA值、α角参数进行方差分析,并对有效参数行LSD检验,比较各组差异,研究相关性变化趋势。结果 术后3组患者R值和K值变小,α角、MA值增大,PLT数量升高,说明术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T1时3组患者R值、α角、MA值、PLT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3组MA值、PL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3组有效参数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A组与B组M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A组与C组PLT、M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输血量与PLT、R值、MA值、α角具有相关性(P<0.05)。PLT、MA值、α角与输血量之间正向相关(P<0.05)。R值与输血量之间呈负相关(Rs=-0.371)。T2时PLT、MA值与输血量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 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处于高凝状态,PLT、R值、MA值、α角与术中输血量相关,术中输血量与术后高凝状态呈正相关。即术中输血越多,患者术后发生血栓风险越高。
- 刘树仁赵桂松姚晓伟王连波李卓付琳
- 关键词:胸椎结核输血量凝血功能
- 单纯前路与后前路联合手术入路治疗老年腰椎结核疗效比较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比较单纯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固定和后前路联合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固定手术治疗老年腰椎结核的疗效及手术入路的优缺点,为临床选择恰当术式提供参考。方法手术治疗并获完整随访的136例老年腰椎结核患者,按单纯前路手术与后前路联合手术入路分为A、B组,分别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畸形矫正、植骨融合、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分析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临床治愈率、植骨融合时间、神经恢复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矫形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老年腰椎结核根据病灶的部位、范围以及是否累及椎管等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完成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和内固定,前路手术从手术时间和出血量优于后前路联合手术,在神经恢复、植骨融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效果方面与后前路联合无明显差别,但后前路联合手术的矫形效果优于单纯前路手术。
- 李卓刘丰胜刘树仁姚黎明董昭良张贺龙姚晓伟
- 关键词:腰椎结核老年手术入路
- 硬化骨均匀钻孔联合同种异体髂骨块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硬化骨均匀钻孔联合同种异体髂骨块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硬化骨均匀钻孔联合同种异体髂骨块手术治疗的47例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16~24个月,47例患者结核全部治愈。椎间植骨块融合时间6~12个月,按骨融合标准优37例,良8例,可2例,差0例。脊柱后凸畸形25例,术后2周、末次随访时Cobb角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Frankel分级:1例A级恢复至C级;2例C级患者中1例恢复至E级,1例恢复至D级;3例D级患者全部恢复至E级。结论硬化骨均匀钻孔联合同种异体髂骨块前路一期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临床疗效肯定,术后恢复好,是治疗腰椎结核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董昭良李叶桐贾晨光姚晓伟李卓刘丰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