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强
- 作品数:19 被引量:60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一般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哲学宗教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中国税收征管法修订新动向:理念跃迁、制度创新与技术革命被引量:10
- 2016年
- 2015年伊始税收征管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一经公布,便成为理论和实务界研究探讨的热点。自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分别确立财税治理和依法治理的重要改革理念,推进财税领域法治化成为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关键环节。本次税收征管法修订的亮点主要体现在理念跃迁、制度创新与技术革命三个层面,最终目标是以实现税收治理的法治化新思维为理念导向,形成接轨国际化的本土税收制度,适应信息化的现代税收征管和构建服务型的主流税收行政等综合一体的税收征纳新格局。
- 黎江虹黄家强
- 关键词:税收征管法
- 论财政嵌入环境治理的制度逻辑和分权路径被引量:4
- 2018年
- 转型时期的当下中国面临着经济发展趋缓和环境风险递增的双重压力,现有的环境权威治理模式使得各环境主体的行动偏离合作轨道,无法实现生态环境的有效治理,亟需向环境合作治理转变。其中,政府在这一过程当中扮演着主导角色。政府主导环境合作治理模式是一种府际合作主导、治理责任主导和多向互动主导的结合。在这一模式下,具有理财治国品性、治理工具属性和环境财政功能的现代公共财政制度,以及以权责适度配置为基本内容的财政分权改革实践,无疑是嵌入政府主导环境治理的静态逻辑和动态路径。一方面,可以通过公共环境治理中环境与财政的互动,发挥环境财政的最大制度功效;另一方面,以财政分权为突破口,实现权威型环境治理格局与环境联合治理需求的恰当平衡,最终可以通过财政的制度嵌入和分权嵌入来倒逼形成中央有效统筹、地方自主治理、市场灵活驱动、企业主动施治和公众民主参与的合作型环境治理格局。
- 黎江虹黄家强
- 关键词:环境治理财政分权
- 经济法均衡发展理念的省思及超越
- 2017年
- 经济法作为一门以解决发展问题为功能、以促进社会发展为依归的"发展法学",实现整体、公平和持续发展是其应有之义。处于现代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国,非均衡性是社会整体发展的一大显性特征,经济法作为"经济调节之法""促进均衡发展之法"自应作出积极回应。从应然逻辑而言,既要在促进均衡目标导向之下发挥政府适度干预的市场外部均衡手段,又要在尊重市场价值规律基础上优先市场差异主体自主发展的市场内生均衡手段。基于此,解决我国整体非均衡发展难题必须从政府对市场主体的规制保护、政府与市场作用之均衡调和以及政府内部纵横关系的再均衡三方面展开,以此形成政府、市场与公民的均衡发展局面。
- 黄家强
- 关键词:发展法学经济法国家干预
- 应税消费品的界定、识别与调整——基于法律、技术与政治互动的税收逻辑被引量:4
- 2019年
- 当前,我国消费税制改革与立法一体化工作的关键问题在于应税消费品的法治选择,该过程表现为立法框定、技术识别与政治调整的互动逻辑。在立法层面,针对现有应税消费品概念的语义抽象性,有必要在分析选择课税理论、梳理历史变迁的基础上,完成应税消费品概念的法律化和内涵化;在技术层面,基于典型税案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应从形式和实质维度强化法律规则与技术标准的衔接;在政治层面,应从税制改革与税收法定的协调性、功能明晰与税目重构的关联性、选择课税与政治决策的程序化方面着力。
- 黄家强
- 关键词:消费税应税消费品
- 税率确定和调整之法治:规范解读与再造
- 2019年
- 目次一、税率双重属性下的法治逻辑二、税率确定和调整权力运行的观察解析三、税率确定和调整权力配置的法治路径四、结语:税率条款设计的改进之道一、税率双重属性下的法治逻辑(一)税率作为课税要素的法定规制课税要件或税收构成要件理论在税法上至关重要,其具有"税收法定""法益保障"和"税际识别"的功能,①内容上表现为多种税收要素类型。学界通常从基本类型和具体类型两个方面来界定税收要素范围,如有学者提出的税收的定量构成要件和定性构成要件的基本类型区分。②大多数学者从税收要素的具体类型出发,主要涉及税收主体、客体、客体归属、税基、税率等。③可见,税率是课税要件的具体要素类型之一,是为计算税额对课税标准所适用的比例,①其呈现的数值大小与设计的具体形式事关征税的深度与向度。
- 黄家强
- 关键词:权力配置法治路径税收要素税收法定条款设计法益
- 两个积极性:全面营改增中央地收入划分的法学视角被引量:4
- 2016年
- 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营改增政策,并出台了该项税制改革试点期内增值税收入央地共享比例五五分的过渡方案。税收分成政策的制定实质上关系到央地财政关系中关于"收"面的调整,它是决定央地财政格局向何方倾斜的重要砝码。作为我国历来处理央地关系的基本原则,"两个积极性"涵盖了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积极性、地方政府公共治理积极性以及央地关系最优联动积极性三个基本面向,它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角色个体积极性与角色互动积极性的综合体现。全面营改增改革完成之后,增值税共享比例过渡政策届时将有再行调整的可能,但更为重要的是,需要从权威领导下提升中央宏观治理能力、适度分权下优化纵向治理结构和和谐联动下调和央地纠葛利益三个方面进行改革,以期实现"两个积极性"的良性效果。
- 黄家强
- 关键词:央地关系
- 府际大气环境财政权责:配置进路与机制建构被引量:2
- 2018年
- 我国以雾霾为首的大气污染问题积重难返,其中最大困顿来自于府际权责纠葛下的环境政策执行偏差。从政府间权责划分的外部关联、内部展开和政治环境来看,大气污染治理与政府职责绑定,市场、社会参与大气环境保护的意愿和权能未能塑造。在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背景下,为破除这一府际权责纠葛,有必要从政府间大气环境财权、事权与支出责任配置的维度,认识并解构府际大气环境财政权责的基本内涵与主要内容。提出大气环境财政权责配置的可行思路,并建构起大气环境财政权责配置的权责清单机制、动态调整机制和争议处理机制,以迎接新时代的美丽中国建设。
- 王文婷黄家强
- 关键词:大气环境保护环境治理财政分权
- 论财政嵌入环境治理的制度逻辑和分权路径
- 转型时期的当下中国面临着经济发展趋缓和环境风险递增的双重压力,现有的环境权威治理模式使得各环境主体的行动偏离合作轨道,无法实现生态环境的有效治理,亟需向环境合作治理转变。其中,政府在这一过程当中扮演着主导角色。政府主导环...
- 黎江虹黄家强
- 关键词:环境治理财政分权
- 论压力型大气污染治理的财税优化逻辑被引量:1
- 2019年
- 在中央集权与行政主导型国家体制下,中国的大气污染防治呈现出压力型治理模式,表现为环境治理专项性运动、环保绩效指标式考核与财政资金专项化管理的复合特质。这种压力型治理体制虽然使得大气环境质量有了短期改观,但难以承担起大气生态环境长期善治的使命,同时,也经受着来自权力行使合法性、地方利益趋同化以及项目运行安全性等多重诘难。为消解压力型治理体制的弊端,有必要通过财税体制优化来开拓自下而上的合作渠道,以优化权责结构、发挥政策功能,塑造组织能力等逻辑进路来塑造市场与社会的环保自主行动与绿色利益一致性,从而提供财税政策的工具性价值与倒逼式革新。
- 王文婷黄家强
- 关键词:压力型体制大气污染治理环境保护财税政策
- 税务事先裁定的理论阐释与省思
- 2017年
- [目次]一、问题的提出二、税务事先裁定的理论阐释三、我国税务事先裁定的立法和实践省思四、税务事先裁定制度的应然结构五、结语一、问题的提出2015年伊始,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其中,首次在征求意见稿中引人了预约裁定制度,见诸该稿第46条。
- 黄家强
- 关键词:裁定权税务机关纳税义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