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志鹏
- 作品数:15 被引量:188H指数:6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T引导美蓝染色在肺磨玻璃样微小结节术前精确定位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cT引导美蓝染色定位法在肺磨玻璃样微小结节(small ground glass opacity,sGGO)术前精确定位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肺磨玻璃样微小结节患者79例,均于术前行CT引导美蓝染色定位后,然后采取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 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肺楔形切除,根据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结果决定下一步手术方式。评估美蓝染色定位准确率、并发症发生率、定位后至VATS平均间隔时间、中转开胸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术后病理分型。结果美蓝染色定位准确率为100.0%,出现大咯血1例(1.2%),少量气胸13例(16.0%),胸膜反应2例(2.5%),定位后至VATS平均间隔时间为(62.5±15.3)分钟,中转开胸2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0±1.5)天。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原发性肺癌51例,良性病变27例,未发现病灶1例。结论CT引导美蓝染色定位应用于肺磨玻璃样微小结节的术前定位,能够准确显示病变区域。
- 唐朗郝志鹏付圣灵蔡奕欣张霓付向宁
- 关键词:美蓝染色电视辅助胸腔镜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β及CRP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0
- 2012年
-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β及C-反应蛋白(CRP)动态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和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患者分为特重型组(GCS 3~5分)和重型组(GCS 6~8分);按CT检查结果将患者依损伤类型分为3组:脑挫裂伤和(或)脑内、硬膜下血肿组,弥漫性轴索损伤和脑干损伤组,硬膜外血肿组等3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S-100β的浓度。用特殊蛋白分析仪检测CRP的浓度。结果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初血清S-100β和CRP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特重型组患者入院初血清S-100β含量高于重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种不同类型的颅脑损伤患者之间血清S-100β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CRP含量在特重型组和重型组之间以及3种不同类型的颅脑损伤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动态检测结果显示,血清S-100β和CRP含量在伤后第2天达到峰值,然后血清S-100β含量迅速下降,而血清CRP含量则缓慢下降。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初血清S-100β及CRP水平增高与疾病的发生相关。S-100β是判断脑损伤程度比较客观的指标,其含量愈高,表示脑损伤程度愈重,且可区分不同类型的脑损伤,可作为早期监测重型颅脑损伤的特异性指标。CRP检测值不能完全区分脑损伤程度及类型。
- 周国俊郝志鹏李俊刘红朝孙文晓张刚利谢蕊繁郭东生
- 关键词:创伤性颅脑损伤S-100Β蛋白C-反应蛋白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 双侧同期小单孔VATS与传统VATS对MG治疗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 探讨双侧同期小单孔胸腔镜两侧胸腺及纵隔脂肪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31例行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患者资料,其中2009年2月至2012年3月行传统的三孔VATS组76例,行单侧胸腺及纵隔脂肪切除;2012年4月至2013年12月行双侧同期小单孔VATS组55例,行双侧胸腺及纵隔脂肪切除.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肌无力症状缓解率、肌无力危象发生率等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病理类型无统计学差异,131例患者均手术顺利.双侧同期小单孔胸腔镜双侧胸腺及纵隔脂肪切除组,较传统三孔胸腔镜单侧胸腺及纵隔脂肪切除组手术时间稍长,但术后疼痛更轻,住院时间更短.两组患者在出血量、胸管引流量和引流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32~ 90个月,131例患者中完成随访118例(90.08%),小单孔组症状缓解率94.5%(52/55),三孔组症状缓解率84.2%(64/76),且小单孔组肌无力危象较三孔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侧同期小单孔 VATS行双侧胸腺及纵隔脂肪切除,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与传统三孔VATS单侧胸腺及纵隔脂肪切除相比,手术时间稍长,但胸腺及脂肪切除更加彻底,患者疼痛更轻,住院时间更短,肌无力缓解率更高,肌无力危象发生率降低.
- 付圣灵樊晓武平伟吴骁伟郝志鹏李旸凯王洁张瑞杰刘常宇蔡奕欣张霓付向宁
-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单孔胸腔镜
- 难愈骶尾部压疮一例的治疗体会
- 某院于2008年1月成功对一例骶尾部巨大难愈合压疮患者进行治疗,该患者2007年5月出现骶尾部压疮,期间曾多处就医未愈,经近3个月局部清创换药处理成功治愈压疮。指出在此例压疮的治疗中,该院严格按照病因学治疗原则,从压疮的...
- 郝志鹏杜俊峰樊晓武钱瑶黄畦
- 关键词:局部清创定时翻身卧床病人
- 坦索罗辛与非那雄胺联用治疗对前列腺增生症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盐酸坦索罗辛单药及与非那雄胺联合用药对不同年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疗效评价。方法:99例BPH患者分为<60岁或≥60岁两个年龄段,随机分为单用坦索罗辛组及与非那雄胺联合用药组。予以口服坦索罗辛0.2mg,qd,或同时予以非那雄胺5mg,qd po,疗程24周。治疗前后检测IPS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评分、生活质量指数(QOL)、最大尿流速(Q_(max))、残余尿量(PRV)及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后,IPSS降低,Q_(max)得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一年龄段单用药组和联合用药组比较,<60岁患者,治疗后IPSS与Q_(max)差异不显著,然而在≥60岁患者,联合用药组IPSS明显较低同时Q_(max)明显较高,差异显著。QOL、PRV和PSA在各组治疗前后差异均不显著。同一年龄段两组之间不良反应差异不显著。结论:坦索罗辛单药及与非那雄胺联合均能改善BPH患者病情,≥60岁患者,联合用药疗效更好,具有统计学意义。
- 李钢夏克勤邓建松蔡勇黄琪亮郝志鹏
- 关键词:坦索罗辛非那雄胺前列腺增生症
- 带血管蒂大网膜治疗胸骨正中切口心脏修补术后胸骨感染一例
- 某院对收治的一例因心脏外伤行胸骨正中切口心脏修补术后胸骨感染患者采用带血管蒂大网膜进行治疗,效果良好。认为治疗胸骨正中切口心脏大血管术后胸骨感染时,由于大网膜的吞噬细菌、异物的功能以及强大的抗感染作用可以促进感染部位的炎...
- 樊晓武郝志鹏黄青云黄畦
- 大脑淀粉样血管病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 2011年
- 目的探讨大脑淀粉样血管病(CAA)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CA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对CAA的流行病学和病理学特点,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以及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CAA的报道逐年增多,且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脑叶出血是CAA最常见的表现;该病诊断困难,确诊需病理学检查;对CAA所致的脑出血手术要慎重。结论目前还没有临床标准来区分脑出血是由CAA还是由其它原因所导致的。原发性、非外伤性和非高血压性老年患者脑出血应考虑CAA。
- 刘红朝王宝峰郝志鹏黄琪亮彭桦邓建松李刚郭东生雷霆李龄
- 关键词:脑出血病理组织学
- “精准医疗”理念下单孔VATS肺癌根治术的发展现状、应用细节和展望被引量:26
- 2016年
- 单孔电视胸腔镜手术(uni-portal u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Uni-VATS)的推广,是近年微创胸外科最重大的进展之一。随着腔镜下成像设备、切割缝合器械及电分离器械的改进,单孔VATS的应用范围已从最初的肺组织活检术逐渐扩大到解剖性肺叶/段切除、全肺切除、支气管/血管袖式吻合。多中心大量报道已证实:单孔VATS行肺叶切除安全、可行,清扫纵隔淋巴结的组数及总数均不低于传统多孔VATS,在疼痛、创伤及术后恢复方面也有积极的结果。虽然暂未得到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数据如5年生存率,但有序地逐步开展单孔VATS仍是微创胸外科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将围绕单孔VATS的原理及具体操作细节,结合肺癌根治术的基本操作理念进行讨论及综述,以期为单孔VATS的有序、规范化开展提出思考和探索。
- 邓豫郝志鹏付向宁
- 关键词:肺癌根治术微创胸外科
- 带血管蒂大网膜治疗胸骨正中切口心脏修补术后胸骨感染一例被引量:2
- 2012年
- 近数十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经胸骨正中切口心脏大血管手术不断增多。随之而来的因为心脏大血管术后胸骨感染的病例也大为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其发生率为2%左右,如果治疗不及时,死亡率较高,严重地影响患者的存活及预后[1]。
- 樊晓武郝志鹏黄青云黄畦
- 关键词:经胸骨正中切口胸骨感染修补术后带血管蒂大网膜
- 全腹腔镜食管裂孔修补及Nissen胃底折叠新技巧治疗食管裂孔疝疗效分析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食管裂孔修补+Nissen胃底折叠新技巧治疗食管裂孔疝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行全腹腔镜食管裂孔修补术食管裂孔疝患者96例,对照组40例,行常规Nissen胃底折叠;Nissen改进组56例,以可弯曲腔镜直线切割缝合器置于胃前壁作为支撑再行Nissen胃底折叠。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Nissen改进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伤口脂肪液化,两组患者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6个月两组均无复发患者,对照组和Nissen改进组Demeester评分分别为(11.48±3.74)分和(12.86±4.45)分,均降至正常范围,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ssen改进组术后胃食管返流疾病相关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为(2.3±1.2)分,对照组为(4.2±1.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issen改进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和严重度评分为8.9%和(1.4±0.5)分,对照组分别为27.5%和(2.9±1.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腹胀发生率分别为7.1%和15.0%(P>0.05),但Nissen改进组程度更轻[(1.3±0.5)分和(2.7±1.0)分,P<0.05]。术后6个月Nissen改进组整体生活质量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6.4%和82.5%,P<0.05)。结论全腹腔镜食管裂孔修补+Nissen胃底折叠新技巧治疗食管裂孔疝安全有效,术后吞咽困难及腹胀发生率低。
- 郝志鹏蔡奕欣付圣灵张霓付向宁
- 关键词:食管裂孔疝腹腔镜胃底折叠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