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洪涛
- 作品数:9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低度白蛋白尿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adia thickness,CIMT)与低度白蛋白尿的相关性。方法:选择T2DM患者460例,检测CIMT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to-creatinine ratio,UACR)。根据UACR四分位切点将全部患者分为4组,分别为0
- 商书霞李晓静宋光耀牛耘段丽君郭洪涛
- 关键词:颈动脉内中膜厚度2型糖尿病
- 血清胆红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正常范围内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lower extremity atherosclerotic disease,LEAD)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431例,收集其血清TBIL、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临床一般资料及其他生化指标,根据血清TBIL分为4组:Q1组(TBIL≤8.9μmol/L)106例,Q2组(TBIL 9.0~11.9μmol/L)106例,Q3组(TBIL 12.0~17.1μmol/L)110例,Q4组(TBIL≥17.2μmol/L)109例。结果 Q2组、Q3组和Q4组SBP低于Q1组,Q3组、Q4组FPG和HbA1c低于Q2组,Q4组LDL-C低于Q2组,Q3组LEAD发生率低于Q1组,Q4组LEAD发生率低于Q1组、Q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BIL OR值及95%CI为0.907(0.866~0.950)是LEAD的保护因素,HbA1c OR值及95%CI为1.113(1.018~1.217)、病程OR值及95%CI为1.034(1.005~1.064)是LEAD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正常范围内血清TBIL水平的降低与2型糖尿病患者LEAD的发生有关。
- 商书霞宋光耀赵军魁张俊霞郭洪涛李玲
- 关键词:血清胆红素踝肱指数
- 神经酰胺在胰岛β细胞凋亡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 2018年
- 胰岛β细胞凋亡是糖尿病发生及进展的重要机制,研究表明神经酰胺在β细胞凋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通过激活内质网应激、内/外源性细胞凋亡途径、改变线粒体膜通透性诱导β细胞凋亡,同时介导ROS/RNS、炎症因子等细胞毒作用,使胰岛β细胞进一步丢失、胰岛素分泌减少。本文就神经酰胺在胰岛β细胞凋亡过程所发挥的作用作一综述。
- 段丽君商书霞郭洪涛赵春云李艳芬代红沙
- 关键词:凋亡神经酰胺内质网应激活性氧活性氮
- 血清胆红素和γ-谷氨酰转肽酶与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
- 商书霞1刘晓耕1李玲1张俊霞1郭妍1刘海深1赵军魁1郭洪涛
- 1、该项目属于医疗卫生领域。
2、主要技术内容、技术经济指标:
该课题通过研究正常范围内血清胆红素水平和谷氨酰转肽酶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相关性。探索了血清总胆红素和谷氨酰转肽酶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相关...
- 关键词:
- 关键词:糖尿病并发症血清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
- 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正常范围内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LEAD)的关系。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406例,根据GGT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4组,分别为Q1组(3IU/L≤GGT≤18IU/L)100例,Q2组(18IU/L〈GGT≤29IU/L)102例,Q3组(29IU/L〈GGT≤40IU/L)101例,Q4组(40IU/L〈GGT≤50IU/L)103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血清GGT与LEAD的关系。结果Q1、Q2、Q3、Q4组LEAD的发病率分别为21.00%、28.43%、39.60%和44.66%,与Q1组相比,Q3、Q4组LEAD患病率明显升高(P均〈0.05),在调整一般资料和生化指标后,Q4组LEAD发生率仍升高[比值比(OR)=2.38,95%可信区间(CI)1.01-5.61,P〈0.05]。结论随着血清GGT水平升高,2型糖尿病患者LEAD的发生率增加。
- 商书霞宋光耀赵军魁郭妍刘海深陈立琴郭洪涛
- 关键词:Γ-谷氨酰转肽酶2型糖尿病踝肱指数氧化应激
- 血清总胆红素和γ-谷氨酰转肽酶与2型糖尿病患者低度白蛋白尿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低度白蛋白尿的相关性。方法选取T2DM患者462例,分别根据血清TBil中位数16.8μmol/L分为低TBil组(221例)和高TBil组(241例),根据血清GGT中位数23.0 IU/L分为低GGT组(226例)和高GGT组(236例),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的四分位切点分为Q1组(UACR 0~2.28 mg/g)、Q2组(UACR>2.28~3.63 mg/g)、Q3组(UACR>3.63~6.19 mg/g)、Q4组(UACR>6.19~30.0 mg/g),统计各组血清TBil、GGT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血清TBil、GGT水平与UACR的关系。结果低TBil组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ALT)、GGT、UACR均明显高于高TBil组(P均<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高TBil组(P<0.05)。高GGT组BMI、SBP、FPG、HbA1c、TG、ALT、UACR均明显高于低GGT组(P均<0.05),TBil明显低于低GGT组(P<0.05)。与Q1组相比,Q3、Q4组GGT水平明显升高,Q2、Q3、Q4组TBil水平逐渐降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性别、年龄、病程、BMI、SBP、舒张压(DBP)、FPG、HbA1c、TC、TG、LDL-C、HDL-C、ALT、谷草转氨酶(AST)后,UACR与TBil、GGT仍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随着UACR水平升高,TBil水平降低,GGT水平升高,血清TBil及GGT可能成为早期T2DM肾病发生风险的预测因素。
- 商书霞赵军魁孙秋杰丁增学贾红丽宋光耀郭洪涛
- 关键词:总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2型糖尿病
- 膀胱残余尿量测定联合IPSS初步筛查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被引量:13
- 2020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初步筛查的方法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209例,根据膀胱残余尿量不同分为A组(膀胱残余尿量<50 mL)125例,B组(膀胱残余尿量≥50 mL)8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前列腺体积、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入院时随机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舒张压、收缩压及糖尿病病程情况;采取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上述观察指标对膀胱余尿量的影响;比较两组糖尿病病程、前列腺体积引起膀胱余尿量增多概率,Pearson检验分析膀胱余尿量与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及入院随机血糖的相关性。结果与A组比较,B组糖尿病病程长、前列腺体积增大、入院时血糖高(P <0.05),B组排尿问题评分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糖尿病病程≥10年及前列腺体积≥30 mL的患者残余尿量≥50 mL人数显著增加(P <0.05);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病程、前列腺体积是膀胱残余尿量增多的危险因素(P <0.05);前列腺体积<30 mL时膀胱残余尿量的多少与糖尿病病程密切相关(r=0.289,P <0.05);前列腺体积增大(≥30 mL)时膀胱残余尿量与糖化血红蛋白、入院随机血糖密切相关(r=0.370、0.381;P <0.05)。结论膀胱余尿量测定联合IPSS可辅助早期筛查糖尿病神经性膀胱,方法简单易行,对于糖尿病病程长、合并前列腺体积增大患者,需及早干预、积极防治。
- 段丽君郭洪涛商书霞赵军魁孙秋杰贾红丽
- 关键词:膀胱残余尿量糖尿病神经性膀胱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 席汉综合征误诊二例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席汉综合征误诊原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误诊为其他疾病的席汉综合征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因周身乏力、恶心食欲缺乏10余天就诊,误诊为胃肠功能紊乱、低钠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1例因产后闭经伴周身乏力14年就诊,误诊为闭经症。2例均予对症处理,症状未见好转,后转入我科,结合病史、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诊断为席汉综合征,予醋酸泼尼松、左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患者血钠、血糖恢复正常,症状好转出院。结论:临床应加强对席汉综合征的认识与了解,认真鉴别诊断,综合分析,争取早期确诊,减少误诊误治。
- 段丽君郭洪涛商书霞孙秋杰贾红丽赵军魁
- 关键词:席汉综合征误诊低钠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闭经
- 血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发生的关系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微血管病变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431例T2DM患者,血尿酸中位水平323μmol/L,根据血尿酸四分位数将受试者分为四组,Q1组108例,血尿酸≤252μmol/L;Q2组108例,血尿酸253~323μmol/L;Q3组107例,血尿酸324~430μmol/L;Q4组108例,血尿酸≥431μmol/L。比较四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糖尿病肾病(DN)发病率,血尿酸与微血管病变发生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Q1、Q2、Q3、Q4组DN的发病率分别为14.8%、14.8%、21.6%、36.1%;DR的发病率分别为18.5%、27.8%、38.4%、45.4%。与Q1组相比,Q3组、Q4组DN、DR发病率均显著升高(P均〈0.05)。在调整病程、BMI、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肌酐、血尿素氮、谷氨酰转肽酶、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后,Q3、Q4组DN发病率的OR和95%CI分别为2.45(1.04~5.79)、2.70(1.12~6.53),DR发病率的OR和95%CI分别为2.81(1.33~5.94)、3.73(1.59~8.72),P均〈0.05。结论随着血尿酸水平升高,T2DM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增加;血尿酸水平与T2DM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有关。
- 商书霞宋光耀张俊霞刘海深郭妍郭洪涛
- 关键词:2型糖尿病血尿酸微血管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