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宗志
- 作品数:13 被引量:113H指数:5
-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东缘巨菌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被引量:5
- 2023年
- 采用市场价值法、影子价格法和替代成本法等,估算内蒙古阿拉善盟乌兰布和沙漠东缘单位面积巨菌草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结果表明,该区域巨菌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为144972元·hm^(-2)·a^(-1).其中:生产有机物质的价值为60450元·hm^(-2)·a^(-1),占41.70%;改良土壤的价值为7308元·hm^(-2)·a^(-1),占5.04%;固碳释氧的价值为73944元·hm^(-2)·a^(-1),占51.01%;阻沙固沙的价值为3199元·hm^(-2)·a^(-1),占2.20%;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为71元·hm^(-2)·a^(-1),占0.05%.可见,巨菌草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除了生产有机物质具有重要的生产价值外,固碳释氧、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支持功能和改良土壤、阻沙固沙等调节功能也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 郑丹罗宗志苏德伟余世葵李春晓李子森林冬梅
-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 杂交狼尾草和桂牧1号杂交象草的核型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为狼尾草属种质资源的多样性保护、利用及遗传育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常规压片法对杂交狼尾草和桂牧1号杂交象草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种牧草的染色体基数为x=7,均为3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21条。杂交狼尾草的核型公式2n=3x=21=18m(6SAT)+3sm,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I.R.L=6S+3M1+6M2+6L,第1组和第5组染色体含有随体;桂牧1号杂交象草核型公式2n=3x=21=3m+18sm,染色体相对长组成I.R.L=6S+6M1+3M2+6L,未发现随体。杂交狼尾草和桂牧1号杂交象草核型不对称系数分别为60.79%和65.06%,分别属于1B型和2B型,桂牧1号杂交象草的进化程度高于杂交狼尾草。
- 罗宗志林洁荣罗虹建林志魁罗虹建
- 关键词:杂交狼尾草桂牧1号杂交象草牧草染色体核型
- 热研4号王草和桂闽引象草的核型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热研4号王草(Pennisetum purpureum×P.americanum cv.Reyan No.4)和桂闽引象草(P.purpureumcv.Guiminyin)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分析,以期为狼尾草属种质资源多样性保护利用和遗传育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两者染色体基数均为x=7。其中,热研4号王草为三倍体,有21条染色体,核型公式2n=3x=21=21m(3SAT),染色体相对组成I.R.L=9S+3M1+3M2+6L,3条染色体含有随体;桂闽引象草为四倍体,有28条染色体,核型公式2n=4x=28=18m(2SAT)+10sm(2SAT),染色体相对组成I.R.L=10S+6M1+4M2+8L,4条染色体含有随体。热研4号王草和桂闽引象草核型不对称系数分别为60.15%和62.19%,属于1B型和1C型,其核型都属于比较原始的类型。
- 罗宗志林洁荣林志魁陈碧成梅兰林占熺
- 关键词:热研4号王草染色体核型分析
- 绿洲1号芦竹营养成分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13
- 2016年
- 为了充分了解绿洲1号芦竹的营养变化规律,试验采用田间试验法,分别在绿洲1号芦竹生长第130,160,190,220天进行取样,测定了营养成分。结果表明:绿洲1号芦竹粗纤维含量随着生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粗蛋白含量在生长130~190 d极显著下降(P〈0.01),但第190天与第220天相比粗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均随着生育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粗灰分含量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趋势。
- 陈碧成林洁荣罗宗志叶健军焦文静
- 关键词:营养成分粗纤维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
- 狼尾草属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为了对狼尾草属菌草遗传多样性进行鉴定,试验采用ISSR标记方法,测定了18份狼尾草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17条引物共获得256条清晰可辨的总条带,多态性条带数为232条,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13.65条带,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90.6%;品种(系)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范围为0.543-0.875,变幅为0.332,说明供试材料具有极其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GS=0.655时18份供试材料聚为三类,主坐标分析与UPGMA聚类分析在GS=0.655时类似。
- 陈碧成叶健军罗宗志林洁
- 关键词:狼尾草属ISSR引物扩增
- 主要狼尾草属牧草核型及SCAR分析
- 狼尾草属(Penniseum)牧草隶属于被子植物门、禾本科,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是高产、优质、安全的动物饲料。长期以来狼尾草属品种(系)名称混乱,出现许多同种异名、同名异种的现象,不利于育种工作的有效开展,极大的...
- 罗宗志
- 关键词:狼尾草属牧草核型分析RAPD标记SCAR标记
- 文献传递
- 酶制剂和绿汁发酵液对巨菌草青贮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3
- 2017年
- 为了大规模开发利用巨菌草(Pennisetum sp.),设置6个青贮处理,分别为无添加(对照)组、添加纤维素酶组、添加绿汁发酵液组、添加纤维素酶+绿汁发酵液(复合1)组、添加木聚糖酶组以及添加木聚糖酶+绿汁发酵液(复合2)组。室温条件下贮存60d后开封,对青贮品质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纤维素酶组的半纤维素含量降低、干物质回收率升高;木聚糖酶组的乳酸、乙酸、丙酸、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降低;绿汁发酵液组的pH、气体损失率、氨态氮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乳酸、干物质回收率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均增加;复合1组的乳酸和乙酸含量增加,pH、半纤维素、干物质回收率和氨态氮含量降低;复合2组的pH、干物质回收率、乙酸、丙酸、氨态氮含量降低,乳酸增加。较纤维素酶组和绿汁发酵液组,复合1组的青贮效果更优。较木聚糖酶组和绿汁发酵液组,复合2组的青贮效果更优。同时,证实巨菌草是适于作青贮原料。
- 张诗林芝余豪闯罗宗志庄益芬
- 关键词:添加剂乳酸菌发酵青贮品质
- 9种禾本科饲料植物在乌兰布和沙漠东缘的适应性及生产性能评价
- 2024年
- 【目的】筛选对乌兰布和沙漠东缘适应性良好的饲料植物,旨在为挖掘沿黄沙漠地区高产优质牧草资源提供依据。【方法】以巨菌草、玉米、苏丹草、红高粱、‘绿洲1号’、紫象草、甜高粱、高丹草、华南象草9种禾本科饲料植物为研究对象,生长107 d后测定其农艺性状、产量、营养成分及经济效益,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其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巨菌草的株高最高,达298.89 cm,其鲜草和干草产量分别为168.18、38.68 t·hm^(-2),显著高于其他植物(P<0.05);9种植物的茎叶比为0.79~3.00,干鲜比为15.29~44.10,其中,紫象草的茎叶比、干鲜比最低;巨菌草单位耗水量下的鲜草产量最高;紫象草的粗蛋白含量最高,甜高粱的粗脂肪含量最高,玉米的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而巨菌草的木质素含量最低;玉米、红高粱的总可消化养分含量、产奶净能较高;巨菌草净利润最高,为28888元·hm^(-2);生产性能综合评价排名前3位的植物依次为巨菌草、紫象草、甜高粱。【结论】巨菌草产量大、水肥利用率高、经济效益好、生产性能综合评价最高,在沿黄沙漠地区具有较广的推广前景。
- 张丽丽罗宗志余世葵苏德伟郑丹李春晓易超林辉谢晶林冬梅林占熺
- 关键词:适应性灰色关联分析
- 种植巨菌草对乌兰布和沙漠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被引量:3
- 2023年
- 了解种植巨菌草对乌兰布和沙漠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土壤质量状况的影响,可为沙漠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以巨菌草种植1 a、5 a、8 a样地为研究对象,以围封裸沙地为对照(CK),比较了CK与不同种植年限巨菌草样地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及二者相关性。结果表明:与CK相比,种植巨菌草后更新灌草11科31属38种,优势种更替明显,改变了沙地群落结构,显著提高了各物种多样性指数;随年限增加,灌草层物种数增加,灌木层各多样性指数在5 a样地中最佳,草本层各多样性指数在8 a样地中最佳;CK与1年样地间群落相似性指数最大,而后降低。与CK相比,种植巨菌草显著改善了土壤理化环境,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孔隙度、含水量、持水量及有机质、氮、磷、钾等养分;随年限增加,8 a和5 a样地土壤理化条件显著优于1 a和CK样地。冗余分析(RDA)分析结果表明灌草层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与土壤理化因子密切相关,各指数与除容重外其他因子间均呈正相关关系。同时,1 a与5 a样地间各多样性指数及土壤因子变化幅度明显大于5年与8年样地间。综上,种植巨菌草显著改善了乌兰布和沙漠东缘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随种植年限增加,群落结构与土壤环境不断改善且逐渐稳定,沙漠生态系统朝正向演替发展,5 a可达较好效果,8 a效果最佳。
- 宋思梦林冬梅周恒宇罗宗志张丽丽易超林辉林兴生刘斌苏德伟郑丹余世葵林占熺
-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土壤理化性质
- 黄河菌草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研究与应用被引量:19
- 2019年
- 针对黄河流域不同类型的生态脆弱问题,在黄河上、中、下游的洪积扇区、沙漠区、砒砂岩区、河滩地水土流失区、盐碱地开展菌草生态治理研究与应用.结果表明,高寒地区菌草生态治理后,植被恢复快.巨菌草生长92 d,鲜草产量达到178.05 t·hm^-2,鲜根重31.35 t·hm^-2;洪积扇扇缘鲜草产量达到162.45 t·hm^-2,鲜根重26.85 t·hm^-2,洪积扇区域地表水的流失量比对照(CK)下降97.45%;流动沙地菌草生态治理后,巨菌草生长55 d,即可有效重建沙地植被,其根系形成网络状,防风阻沙固沙效果显著.巨菌草作为饲用作物栽培,鲜草产量达183.45 t·hm^-2.砒砂岩菌草生态治理后,绿洲1号、巨菌草成苗率分别为98.8%、93.5%,显著高于沙棘、杨柳、杨树.巨菌草植被恢复效果最好,鲜草产量达到62.25 t·hm^-2,鲜根重13.05 t·hm^-2,有效减缓砒砂岩区水土流失、沟头发育.黄土高原黄土阶地区河滩地水土流失菌草生态治理后,绿洲1号种植2 a后,越冬成活率达到98%,株高616.73 cm,平均分蘖44.35个,鲜草产量173.1 t·hm^-2,能发挥长效的保水固土作用.黄河下游冲积平原菌草改良盐碱地效果明显,pH降低,有机质、全氮、全磷、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脲酶含量升高,河滩地菌草植被恢复效果好,菌草生长121 d,收割2茬,鲜草产量达269.25 t·hm^-2.系列研究成果表明,在黄河沿岸建设菌草生态屏障技术切实可行.
- 林占熺苏德伟林辉林兴生林冬梅郑丹蔡杨星余世葵罗宗志
- 关键词:菌草生态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