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锐
-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恢复情况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究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2月—2023年12月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80例,按抽签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对比两组患者肌力、肌张力、运动功能、步行功能、平衡能力、跌倒发生情况、吞咽功能、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肌力、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中文版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脑卒中影响量表(SIS)各项评分均升高,肌张力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肌力、FMA评分、FAC评分、BBS评分、GUSS评分、ADL评分、SIS各项评分更高,肌张力更低(P<0.05)。结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能改善患者的关节肌力及肌张力,增强运动功能、步行功能及平衡能力,改善吞咽功能与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陈志勤王芳王锐
- 关键词:脑梗死偏瘫下肢康复机器人康复训练
- 视觉干预结合强化坐-站训练对脑卒中后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16年
- 脑卒中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称脑血管意外,指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进而造成的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1-2]。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的难治性疾病,发病人群中超过70%的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生活无法自理,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3]。目前,对于脑卒中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 徐为峰王锐邵新
- 一种多功能骨科用康复治疗装置
-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骨科用康复治疗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多功能骨科用康复治疗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底部的四角处均设置有行走轮,且所述底板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用于驱使底板转向的原地掉头转向机构;所述底板的顶部设...
- 王锐李万浪黄云兰朱航佳刘启明张文慧
- 低频共振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观察低频共振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低频共振训练组、高频振动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研究全程共有4例病例脱落,最终62例纳入统计分析,即低频共振训练组22例、高频振动训练组20例、对照组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运动训练,训练强度遵循个性化原则;采用德国SVG公司的Wellengang振动治疗仪(型号Excellence)进行全身振动训练。低频共振训练组、高频振动训练组和对照组(常规运动训练组)治疗频率分别为7、15和1 Hz,每次训练1 min,坐位休息1 min,5个循环,每日2次,每周治疗5 d,共治疗40次。分别于训练前(治疗前)和训练40次后(治疗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测试(TUGT)、10 m步行测试(10MWT)、步长、步频、步速等参数指标对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进行评估和分析。结果训练前,3组患者BBS、TUGT、10MWT、步长、步频、步速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频率训练后,上述参数均不同程度改善,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低频共振训练组各参数指标改善均优于其余二组(P<0.05),高频振动训练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7 Hz低频共振训练能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
- 马飞翔李万浪朱颖玲刘婷婷王锐曹桂萍徐为峰
- 关键词:偏瘫步态
- Vitalstim吞咽治疗仪及舌压抗阻反馈训练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舌骨运动度及吞咽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探讨Vitalstim吞咽治疗仪及舌压抗阻反馈训练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舌骨运动度及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81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A组、对照B组、联合组,每组各27例。对照A组采取Vitalstim吞咽治疗仪,对照B组采取舌压抗阻反馈练习,联合组采取Vitalstim吞咽治疗仪及舌压抗阻反馈练习。统计3组干预效果、干预前后舌骨运动度、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1)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P均<0.05),对照A组、对照B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后3组舌骨上、下移动度较干预前增大,且联合组舌骨上、下移动度大于对照A组、对照B组(P均<0.05),干预后对照A组、对照B组舌骨上、下移动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干预后3组标准吞咽功能评定表(SSA)分值较干预前下降,改良曼恩吞咽能力评估量表(MMASA)分值、吞咽障碍的结局与严重度量表(DOSS)分值较干预前增高,且联合组SSA分值较对照A组、对照B组低,MMASA及DOSS分值较对照A组、对照B组高(P均<0.05),干预后对照A组、对照B组的SSA、MMASA、DOSS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干预后3组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表(SWAL-QOL)分值较干预前增高,且联合组SWAL-QOL分值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P均<0.05),干预后对照A组、对照B组SWAL-QOL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联合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P均<0.05),对照A组、对照B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Vitalstim吞咽治疗仪及舌压抗阻反馈训练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实施干预效果显著,有利于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 成秋华马飞翔张文慧王锐李万浪
- 关键词:脑梗死吞咽障碍吞咽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