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
- 作品数:3 被引量:36H指数:2
- 供职机构:新泰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择期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6
- 2016年
-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择期行PCI前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24例,根据用药不同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4例;观察2组血小板聚集率、出血风险、N末端利钠肽前体(NT-proBNP)的变化,PCI术中TIMI 3级获得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浆NT-proBNP[(611.76±312.12)ng/L vs(1165.32±899.62)ng/L,P<0.01;(854.37±395.64)ng/L vs(1209.74±865.99)ng/L,P<0.01]和血小板聚集率[(12.89±6.24)%vs(47.22±9.72)%,P<0.01;(32.64±7.08)%vs(47.89±9.77)%,P<0.05]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治疗后血浆NT-proBNP和血小板聚集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安全,且能明显提高术中冠状动脉造影TIMIⅢ级获得率,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可能改善心功能。
- 张鸿雁李楠
- 关键词:血小板聚集冠状血管造影术替罗非班
- 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研究将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应用于冠心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新泰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常规组(采用常规心血管药物进行治疗)和观察组(在常规药物的基础上联合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各40例,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与常规组的80.0%相比明显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头晕头痛、四肢乏力、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0%与常规组的22.5%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使用心血管常规药物联合他汀类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大幅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 李楠
- 关键词:常规药物他汀类药物冠心病
- 孤立性房颤患者血浆NT-proBNP、CRP及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意义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孤立性房颤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原(NT-pro BNP)、CRP、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孤立性房颤患者56例(房颤组),其中阵发性房颤30例、持续性房颤26例;无房颤的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5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浆NT-pro BNP、CRP及D-二聚体水平变化。结果房颤组及对照组血浆NT-pro BNP水平分别为(567.61±8.90)、(121.02±9.11)pg/m L,CRP水平分别为(11.92±3.32)、(5.24±3.59)mg/L,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721.46±10.90)、(236.79±11.11)μg/L,两组比较P均<0.01。房颤组持续性房颤者血浆NT-pro BNP、CRP水平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者(P均<0.05),二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孤立性房颤患者血浆NT-pro BNP、CRP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NT-pro BNP、CRP水平与房颤类型有关。
- 张鸿雁李楠林敏
- 关键词:D-二聚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