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高文

作品数:12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支气管
  • 2篇气管
  • 2篇椎体
  • 2篇椎体后凸
  • 2篇椎体后凸成形
  • 2篇椎体后凸成形...
  • 2篇疗效
  • 2篇疗效分析
  • 2篇内固定
  • 2篇经皮椎体后凸...
  • 2篇后凸
  • 2篇后凸成形
  • 2篇后凸成形术
  • 2篇成形术
  • 1篇电子模拟
  • 1篇液晶
  • 1篇液晶显示
  • 1篇液晶显示屏
  • 1篇音响
  • 1篇影响因素

机构

  • 7篇内江市第一人...
  • 1篇成都市第一人...

作者

  • 7篇姚高文
  • 3篇汪卫
  • 2篇唐春晖
  • 2篇谢秀芳
  • 2篇周永强
  • 2篇李先华
  • 2篇王勇平
  • 2篇罗伟
  • 1篇刘进
  • 1篇王宪刚
  • 1篇余虹
  • 1篇王林
  • 1篇涂洪亮

传媒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国骨伤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国际骨科学杂...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一种智能化电子模拟纤维支气管镜训练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化电子模拟纤维支气管镜训练装置,包括支撑杆、放置板、液晶显示屏、音响、可调杆、定位销、支撑座、可转座以及卡珠,支撑柱内部上侧卡套有可调杆,可调杆内部下侧穿插有定位销,操作平台内部左侧安装有音响,音响右侧...
李先华姚高文王宪刚谢秀芳宾诚玲曹辉
文献传递
LMP-1与LMP-3真核双表达质粒的构建及体外表达
目的:构建真核双表达质粒pBudCE4.1-LMP-1-LMP-3,并检测其在体外的表达.方法:采用人工设计合成人LIM矿化蛋白-1(LIM mineralization protein-1,LMP-1)和LIM矿化蛋白...
唐春晖姚高文罗伟
关键词:LMP-1MSCS
影响强化椎弓固定治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椎体再骨折结果的因素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影响强化椎弓固定治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椎体再骨折结果的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20年4月在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86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椎体再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术后恢复情况分为良好组62例[(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JOA)较治疗前改善程度≥50%或其中两项评分较治疗前改善程度≥50%]与不良组24例(ODI评分、VAS评分、JOA评分较治疗前改善程度<50%或其中两项评分较治疗前改善程度<0)。结果8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3个月的相邻椎间隙高度、固定节段Cobb角、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访12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不良组与良好组在性别、伤椎位置、术前相邻椎间隙高度、术前固定节段Cobb角等资料比较中,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良组年龄≥65岁、高血压、糖尿病、骨水泥形态偏侧分布、骨水泥渗透等构成比高于良好组,而骨密度低于良好组(P<0.05)。以是否发生临床结果良好与不良的二分变量为因变量,以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骨水泥形态、骨水泥渗透为自变量,以骨密度为协变量的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模型分类能力为86.00%,经卡方检验模型有效(χ^(2)=41.835,P<0.001)。结论年龄、糖尿病、骨水泥形态和渗漏、骨密度是影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椎体再骨折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
王勇平汪卫姚高文刘进
关键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影响因素
一种支气管动脉造影管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支气管动脉造影管,设置有导管,所述导管内部为中空结构,导管上端两侧设有通孔,通孔内插有造影剂细管;导管内的中空结构竖直方向放置有药液管和吸管,导管的末端连通气囊。在导管内部设有气...
李先华姚高文谢秀芳
文献传递
前路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前路经椎间隙减压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与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2种不同术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11—2012-11本院收治32例脊髓型颈椎病,14例行前路单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组);18例性行前路单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B组);分别比较2组术前术后JOA评分、颈椎前柱高度、生理曲度及术后随访植骨骨性融合率。结果术后32例均获得随访,2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JOA评分及改善率较术前改善明显、颈椎前柱高度及颈椎生理曲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个月时A组植骨骨性融合率86%、B组植骨骨性融合率94%,6个月时2组植骨骨性融合率达100%。结论2种手术方式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对于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选择联合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加单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联合术式可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提高手术疗效。
姚高文汪卫周永强
关键词:颈椎病脊髓型手术方式疗效分析
骨盆环微创内固定治疗骨盆C型骨折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 :探讨骨盆前、后环微创内固定在骨盆C型骨折治疗中的可行性、技术要点以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12月至2015年12月,选择经髂腹股沟微创小切口重建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损伤;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后环损伤患者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29~68岁,平均43.6岁。骨折按Tile分型:C1型14例,C2型3例,C3型1例。耻骨骨折合并同侧骶骨骨折12例,耻骨骨折合并同侧骶髂关节脱位2例,双侧耻骨骨折合并单侧骶骨骨折伴耻骨联合分离3例,双侧耻骨骨折合并双侧骶髂关节骨折脱位1例。观察结果包括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腰骶神经及髂血管损伤情况、骨折复位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伤口Ⅰ期愈合,无感染、深静脉血栓、腰骶神经及髂血管损伤、异位骨化等并发症发生。根据Matta复位标准,优14例,良3例,可1例。16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33个月,平均16.7个月。根据Majeed疗效评价标准,优15例,良1例,Majeed评分92.13±5.44。结论:骨盆前环损伤选择经髂腹股沟微创小切口重建接骨板内固定,骨盆后环损伤选择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C型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等优点,临床操作安全可行,疗效满意。
唐春晖姚高文王林涂洪亮罗伟
关键词:骨盆后环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Kummell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Kummell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7年9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5例进行PVP或PKP的Kummell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PVP组35例,PKP组40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d、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体前缘相对高度、伤椎矢状面Cobb角、骨水泥分布、骨水泥渗漏率、椎体再次塌陷骨折发生率等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术后VAS评分、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间VAS评分、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间椎体前缘相对高度、伤椎矢状面Cobb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改善效果更佳。PKP组骨水泥分布以团块型为主(65%,26/40),PVP组以混合型为主(45.7%,16/3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骨水泥渗漏率为12.5%(5/40),PVP组为22.8%(8/3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椎体再次塌陷骨折发生率为7.5%(3/40),PVP组为2.8%(1/3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与PKP治疗Kummell病均可取得满意效果,PKP在改善后凸畸形、恢复伤椎高度、避免骨水泥渗漏等方面较PVP可能更具优势。
姚高文余虹汪卫周永强王勇平陈晓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