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俊宏

作品数:8 被引量:45H指数:3
供职机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政治法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语言
  • 3篇语言文字
  • 3篇文字
  • 3篇法律
  • 2篇社会
  • 2篇法律体系
  • 1篇德法
  • 1篇学风
  • 1篇学社
  • 1篇学术
  • 1篇哲学社会
  • 1篇哲学社会科学
  • 1篇哲学社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社会应用
  • 1篇生态
  • 1篇生态优化
  • 1篇诉讼
  • 1篇农村

机构

  • 6篇广东外语外贸...
  • 1篇广州大学

作者

  • 6篇李俊宏
  • 3篇杨解君
  • 1篇卢淦明

传媒

  • 2篇行政法学研究
  • 2篇法治论坛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广东外语外贸...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学风之治——问题、德法之途与生态优化被引量:1
2018年
学风问题主要是做学术研究的态度、方法与观念方面的问题。当前,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存在的学风问题主要有学术不端、学术失范、学术浮夸、学术腐败等。不良学风问题的形成,既有科研本身的内部因素,又有社会的外部因素;既有科研人员自身的主观原因,又有体制局限、环境障碍等客观方面的因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学风问题的根本解决,需要寻求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着力于优化学术生态环境的若干有效治理举措。
杨解君李俊宏
关键词: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学风
论健全国家语言文字法律体系的多维价值被引量:3
2015年
健全国家语言文字法律体系对于国家、民族、国民以及政治文明建设、文化强国建设等有着多维价值。国家语言文字法律体系的健全,于国家、于民族、于法治、于国民均有着重要的战略价值,更是推动历史前进、因应社会生活动态发展的现实需要;国家语言文字法律体系的健全,不仅具有理论层面的跨学科学术研究价值和实践层面的多领域实践应用价值,而且在对外实现文化安全保障和对内平衡各方利益等重要方面都具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总之,健全我国语言文字法律体系,是发展我国语言文字事业的现实选择与历史必然。
李俊宏杨解君
关键词:语言文字法律体系
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的立法需求与回应被引量:1
2017年
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实践正在不断显现出新的立法需求,而新的立法需求启示的正是未来的立法趋势。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的立法需求,主要表现在趋同性与多样性的协调、规制网络领域、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特殊群体的人权保障,以及应对全球化挑战与弘扬中华文化。对于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的立法需求,需要基于回应型立法模式并通过具体的途径作出具有针对性的法律制度安排。
卢淦明李俊宏
关键词:语言文字社会应用回应
我国语言文字法律体系的构建被引量:1
2018年
我国现行语言文字法的体系构成尚不健全。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法律体系结构、法益平衡、法律内容以及语言文字权利保障等诸多方面。对此,应健全语言文字法律体系,重新权衡当前语言文字的权利义务配置;改良语言文字法律规范的内容,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和适用性;进行体制上的改革和创新,体现语言文字法律体系特有的内在要求;强化语言文字权利保障并落实公民的语言文字宪法权利。
杨解君李俊宏
关键词:语言文字法律体系
公益诉讼试点的若干重大实践问题探讨被引量:35
2016年
在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试点的实践过程中,检察机关的角色定位应该争取实现从"消极让位"到"主动出击",从"有限介入"到"有力救济"的转变。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试点中,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案件范围除目前的四类案件外,还应该扩展到其他公益案件。在诉讼性质上,目前主要是围绕民事公益诉讼展开,应该更多地通过行政公益诉讼来体现和发挥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能和公益代表者的角色。试点中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应该从诉前程序、诉前准备、管辖、审判、举证、上诉、调节、诉讼费用等几个方面进行程序建构。
杨解君李俊宏
关键词:检察机关公益诉讼
农村环境治理法律制度的检视与创新被引量:4
2017年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现行的农村环境治理法律制度已难以应对和解决未来农村的环境治理问题,因此很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检视与前瞻性的创新。我国农村环境治理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城乡并轨',制度导向存有偏差;农村环境监测制度的定位不准,指向当下而非未来;执着于环保考核,被'绩效主义'所绑架;高估'奖励'机制,未能达到农村环境治理的预期效果。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借鉴国外成熟的制度实践经验,更要结合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的具体实际进行制度创新:农村环保法律制度导向应从治理转向预防;更新村民环保意识的内核以发挥软法的作用;设立农村环境责任强制保险制度;优化农村环境监测机制与激励机制,并对环境执法机制进行创新。
李俊宏
关键词:农村环境治理法律制度检视
共1页<1>
聚类工具0